第六章 科考(一)
轉眼間,已至五月。
福建學政衙門,提督學政宋浩正吟誦着牧凌風當日與青州府才子李青雲所作的兩首詩,讀到牧凌風所作“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時,捻着鬍鬚連連點頭,不住地讚歎道:
“妙哉,妙哉,好詩,好詩!本官自提督福建學政以來,未有見過如此佳作!”
”實屬難得,近來,這首詩在我福建士子當中流傳甚廣,聽說就連金陵花魁都有傳唱“一旁的副學政道。
“本官決定,本月到長樂縣主持長科考。本官要親自考教牧凌風才學。”
在明朝,科考,又稱應鄉試,一般在鄉試前前一年進行,由直隸、各省提督學政主持,凡科考一等、二等者方可取得鄉試資格,拔,優,副貢可不參加科考。提督學政往往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官員擔任,負責主持各省院試,歲科兩試,同時督察各地學官和生員的官員,職權相當於現在的省教育廳廳長。
提督學政五月十五日要到長樂縣親自主持科考的行文,三日後到達長樂縣。對於長樂縣八十餘秀才生員來說,有如喜從天降。以往,提督學政要麼吊考,將長樂縣的生員通知到其他府縣參加科考,或者類考,委託縣府官員先行考試,考試合格者再入省城由提學官進行考核。免去了吊考長途跋涉的辛苦,也免去了類考當中暗箱操作的可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科考的公平性。
長樂縣縣學。縣學教諭正宣佈着本省提督學政宋浩將於本月十五日到長樂縣主持科考的消息,而牧凌風卻思緒翻飛。提督學政宋浩乃是當今兵部尚書李元禎的門生,深得器重。提督學政宋浩,萬曆十二年進士,會試時主考官就是現在的兵部尚書李元禎。在王鵬的記憶力,宋浩善詩詞,猶以詩為出色,為人正直敢言,在朝中任監察御史時曾上書彈劾時任內閣首府,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神宗出於對申時行在皇儲問題上對自己的支持,故意偏袒下旨杖責了宋浩十大板。宋浩正直敢言的名聲便流傳開來,也算是清流當中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記得《東林黨新論》對東林黨有過這樣的評論:東林黨人“從不曾提出過救治國家的政綱”,“長於內爭,短於治國、治軍”,“他們與齊、楚、浙三黨、閹黨、與閹黨殘餘的區別之處,僅在於東林誤國,而東林的對立面則害國”。尤其在天啟皇帝駕崩之後,東林黨並藉著崇禎帝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時機,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負,使得原本財政收入就入不敷出的國庫收入銳減,農民承擔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軍費開支,再加上遼餉攤派,以及各種天災,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
對於宋浩,自己一定要想方設法贏得他的好感,至少也不要得罪,歷史上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就因得罪了朝廷文官確切地說是東林黨這幫人,軍餉糧餉以運輸損耗為由被漂沒得最多,拖欠得最久,以至於毛文龍領着被漂沒的幾萬人的軍餉糧餉帶着十幾萬人遼東子弟如叫花子般和努爾哈赤,皇太極干仗。雖然自己對東林黨這群口號喊得響亮,卻沒有實際行動的清流不感冒,但能夠贏得他們的好感,總比樹敵要強。
五月十五日,早上六點不到,天空還泛着魚肚白。牧凌風早早地起床便穿戴整齊,此時吳嬸早已做好早飯,雞蛋,米飯,雞腿甚是豐盛。母親劉氏並沒有多說話,只是囑咐自己不要緊張,用心作答。用過早飯,牧凌風將翠兒裝好筆墨的書簍,背在身上,向著考場縣學的方向走去。
縣學外已經有不少等待進入考場的秀才生員,不少都還掌着燈籠,也有生員趁着燈籠發出的亮光溫起書來。衙役早已在縣學考場外站好,縣衙胥吏也陸陸續續來到考場,考生在七點五十左右獲准依次進入縣學考場。
八點整,提督學政宋浩,縣令王秉豪,縣丞李默然及縣學教諭進入考場。
科考參照鄉試,但唯一不同的是鄉試考三場,提督學政主持的科考只考一場,題量相應減少,一天便可結束考試。
牧凌風拿到試卷,見試卷有四書一題,經一題,策一題。咋眼一看,題目只有三道,但是題量卻是實打實的,科舉考試八股文有固定格式,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而且行文要以聖人的口氣,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想當然的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怎麼發揮就怎麼發揮。
第一題:不以規矩。不以規矩,出自《孟子·離婁上》:“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這道題不難,牧凌風想了想,然後在草稿上開始下筆作答:
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
夫規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與巧乎?
……
提督學政宋浩,長樂縣縣令王秉豪,縣丞李默然以及教諭等來回在考場巡視,長樂縣八十餘名生員坐在縣學考場內,呼吸聲,研墨聲……考場靜得連牧凌風都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聲,而學政、縣令,教諭等在考場來回巡視的腳步聲,讓坐考的生員不寒而慄。
不久,就有生員因為緊張而示意出恭,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嗚……嗚……”一年近花甲的老者當場就嚎啕大哭了起來,不少考生紛紛向著哭聲傳來的方向望了過來,報以同情的目光。考場內四周立即有兩名衙役上來,也不問緣故,兩根水火棍一左一右架起嚎啕老者就往考場外架去。
縣學教諭當即對張望的學生呵斥道:”不安心考試者,架出考場。”
牧凌風正埋頭作答,不曾發覺宋浩已來到跟前。看到牧凌風第一題的草稿,面露悅色,心道:
“牧凌風確實是個人才,以“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破題,新穎,卻又不失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