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大朝會
王太后擔心的看着那宏偉壯觀的場景,忍不住道:“太皇太后,您說皇上能震得住嗎?他才五歲。”
太皇太后眼中光芒很亮,說道:“哀家歷事四朝,此時已經老了,皇上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若是不如此快速將皇上歷練出來,一旦哀家去了,你們誰能震得住眼下朝局?”
太皇太后說的話雖然難聽,卻是至理,她是經過扶持幼年萬曆臨朝的人,當時直至張居正死,她們娘倆才將皇權一一收回,那種日日朝不保夕的感覺現在想來,還是有些后怕,古往今來,權臣之重,未有如張居正者,他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只要和馮保一串連,就連攝政的太皇太后也壓制不住。
今日和神宗當時有何不同?因此太皇太后鐵了心,要在死之前,讓朱由學歷練出來,免得朝臣中再出一張居正,這大明皇朝還姓不姓朱了?反正不管朱由學因為經驗不足鬧出什麼亂子,她以太皇太后之尊都能為他擺平。
朱由學當然不知道太皇太后的良苦用心,太皇太后儘管嘴上說的狠,還是在暗中觀察,以待事情不可收拾之時,幫他撐腰。
朱由學定定神,從奉天殿後走到殿前,文武百官一千多雙眼睛看着龍行虎步行來的小皇帝,個個不知道是什麼想法,只覺得心中莫名激動。
朱由學到奉天殿廊下金台坐定,貴喜一抬手,教坊司樂聲立刻一變,大樂聲起,如天神視事,大音大作,威嚴無比。
鳴鞭聲破空而響,一鞭三響,鴻臚寺高叫:“入班。”
文武百官立刻進入御道左右兩邊,密密麻麻排好。
貴喜尖着嗓子高叫:“皇帝臨朝,跪拜。”
千餘官員就在等着這一句,立刻忽啦啦啦全跪倒在地,齊聲道:“臣等拜見吾皇萬歲,萬萬歲。”行一拜三叩之禮。
朱由學看着面前一千多官員對他行跪拜之禮,忍不住熱血沸騰,心中飄飄欲仙,便如同上了好幾個夢中女神一般。
他心中大奇,如此權力快感,為什麼神宗皇帝不喜歡上朝呢?難道這種快感和女人一樣,玩多了就會有免疫力?
他猜沒錯,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重複的次數一多,什麼激情快感全無,到那時就變成厭煩,極度厭煩。儘管神宗不上朝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厭煩,而是堵氣,但道理是沒錯的。
雖然爽得不要不要的,但朱由學還沒有忘記自個要說什麼,待群臣禮畢,吐出兩個字:“平身。”
貴喜立刻高叫:“平身。”他一個人的聲音當然不可能讓所有大臣都聽到,自有一群充當擴音器的太監齊聲重複,十多人聲音合在一起,變成一股巨大的聲音,讓整個奉天殿前所有人都能聽到。
朱由學看着那十多個太監,心中道:“這是人肉麥克風啊,好創意。”
文武群臣站起身來,仍是列位站好,等着奏事。
朱由學道:“朕今日召大朝會,一不是正旦,二不是冬至,也不是朕的萬壽節,但朕依然叫大起,召開大朝,所為何來?就是為宣告天下,自今日起,朕恢復朝會,大朝會除今日外,仍按舊例。朔望朝初一,十五兩次。常朝三日一次,如於大朝、朔望有衝突,罷常朝。”
他的話一字一句自有人肉麥克風們傳出去。
文武群臣聽到朝政恢復,立刻便有如含冤入獄十幾年,今朝終於得以出獄的感覺,不禁個個鼻子發酸,齊聲高呼,“皇上聖明。”自發的跪倒在地,很多和孫丕揚一樣不能自持的,哭出聲來。
糾察御史急得滿頭是汗,按說哭是失儀,該立刻懲處,但此時情況特殊,若當真懲處,只怕自己要挨一頓揍。
遠處的太皇太后也聽到哭聲,忍不住嘆口氣,她的兒子神宗皇帝,到底把大臣們逼得太狠,你聽聽這哭聲,這就是百官的心聲,對神宗皇帝的反諷。
朱由學也心情複雜,但此時不是感慨的時候,他笑道:“哎,朕說你們哪,朕要恢復常朝,你們就哭,你們是害怕早起才哭的嗎?”
文武群臣聽到小皇上這話,立刻忍不住笑起來,誰都知道小皇上是在開玩笑,葉向高出班說道:“皇上恢復早朝,就算是要臣子時起,臣也心甘情願。”
文武群臣齊聲道:“臣等心甘情願。”
朱由學看到群臣都笑,才在心裏嘆口氣,“一群大老爺們,還哭鼻子,演戲演得過頭了吧。”
貴喜看到此時正是開始奏事的良機,立刻尖聲叫道:“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他話音剛落,左副都御史署都察院事許弘綱就要跳出來奏事,工部右侍郎劉元霖搶先咳嗽一聲,出班進到御前。許弘綱一看是劉元霖搶先,只能等着,此次大朝會想要翻掉考試選官,已經不能指望葉向高,因此東林黨內和他一樣想法者,就推他為首,讓他進奏,撇開葉向高。
劉元霖來到御前,朗聲道:“臣工部右侍郎劉元霖進奏。“
說著拿出奏摺,說道:“臣所奏之事,乃是錢法。臣已查明,應天府周圍官鑄銅錢日漸減少,私錢大行,就連官方收稅,都用私鑄之錢,更何況百姓們。臣請皇上下旨,嚴禁私鑄,實行連坐之法,依律究治,並將此項列入各官考課之內。“
私鑄銅錢?朱由學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幹這種事,問道:“劉元霖,為何私鑄銅錢一事各官視而不見,反而要你來請旨?你可知道其中原由?“
劉元霖當然知道其中緣由,不但他知道,朝中多數大臣都知道。此時聽到皇上問話的意思,個個為應天府的官員捏了一把汗。
這要是說起來,是應天府的官員失職,應天鑄幣廠為多鑄銅錢,增加錢幣數量,公然將銅七鉛三的成祖慣例改為銅鉛各半,甚至有時侯銅三鉛七,憑着這種手段,應天各官從鑄錢中一年就撈了十二萬兩銀子。
而鑄息也從之前十成二三提到十成六,其後,銅錢質量越來越差,到萬曆三十八年,本應該是重一錢二分的銅錢先是降至一錢,然後是八分,最離譜的最後居然有重不到四分的銅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