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殺人漫畫家消失之謎(195)
席老三說出自己真實身份之後,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講述出了之前經歷的一切。
要說出席老三的經歷,就必須先了解大名鼎鼎的席家。
19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太平軍進攻蘇州一帶時,洞庭東山的富室巨賈紛紛避難於滬上,並將資產轉移到這兒開辦起錢莊,由此即吸引了洞庭山同鄉來錢莊謀事習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洞庭山幫”在上海錢莊業中聲名隆起,據《上海錢莊史料》記載,洞庭山的嚴氏、萬氏、席氏、王氏、葉氏等家族於1880年之後在上海獨資或合資開辦的錢莊有數十家之多。
在洞庭山幫中,席家開設的錢莊也佔有一定份量,他們在各個時期都開設過錢莊,在席氏子弟中,還出現了多位專門經營錢業的人才,如席季明、席潤身、席啟孫等。
而大買辦席正甫,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買辦:指中國近代史上,幫助西方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有點類似於現在做外貿的,不過相對來說買辦的社會地位要高上許多,因為他們通常外語能力非常強,在當時教育程度普遍很低的時候屬於鳳毛麟角,一方面可作為歐美商人與中國商人的翻譯,另外一方面也可處理歐美國家商界與中國政府之雙向溝通。除此之外,這些買辦還可自營商鋪,因此致富者頗眾。)
1874年,清政府面臨沿海防務上的危機,向滙豐銀行提出“福建台防借款”,數額達200萬兩之巨,這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國銀行借款。
當時滙豐銀行的買辦王槐山心裏沒底了———不借吧,怕得罪了朝廷;借吧,這麼大的款項,何時才能收回?英國老闆能同意嗎?一旦收不回,當買辦的可是吃不了要兜着走的。思來想去,就找了當時的跑街席正甫作替身去天津聯絡。
精明的席正甫認為,朝廷有求於滙豐,不正可以藉此溝通滙豐與朝廷的關係嗎?
天津是北洋大臣李鴻章的衙門所在地,到了天津席正甫明白了,中法戰爭迫在眉睫,清廷必須購買大批軍火,如果滙豐不能借款,清廷將向其他外資銀行貸款。
經過反覆交涉,席正甫終於辦成了這筆借款,條件是清廷必須付出高出行市幾乎一倍的利息,分10年還請,以鹽稅作擔保。
這個大項目拿下來,顯示了席正甫的膽識和才幹,不僅受到了滙豐銀行高層的重視,也受到了清廷的賞識。這麼一來,王槐山的買辦位子就坐不住了,捲鋪蓋回老家了。
而席正甫則自然而然地坐上了滙豐買辦的位子,一坐就是30年。
除了席正普之外,大哥席嘏卿、三弟席縉華,還有過繼給他人的四第席素恆(后改名沈吉成),都曾經出任大買辦。
於是,便形成了以席氏家族為中心,洞庭山諸大族互相援引,利用親戚、同鄉的關係,結成一個頗具勢力的“銀行買辦集團”。
席氏家族迅速在國內銀行中產生影響,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席德懋一家與宋子文家族很早就有聯繫,席德懋原與宋子文同過事,后他的女兒梅英嫁給了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而席德柄與宋子文又是在美留學的同學,關係自然非比尋常。
194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豪門》一書,解析民國時期宋氏等家族財團的形成,裏面有一句話提到:“中國的財富,聚集在宋家的周圍,用血緣與裙帶,聯成了一個中國式的獨佔財團。”
宋子文是民國第一財神爺,掌握着國家的財政大權,他所倚重的人物之一就有來自洞庭席氏家族的席德懋(席正普的長孫),席德懋的女兒嫁給了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也就是上文中所說的“裙帶”。
也正因為如此,民國時期席家的地位極高。
權貴之間關係只要沒有利益衝突,一般都會努力處好關係,席家和聶家也是一樣,在上海的時候,因為相互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甚至還經常有合作(席家是大買辦而聶家經營紗廠),雙方關係很好。
但1937年以後,雙方之間卻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1937年,為了躲避日寇的鋒芒,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席家和聶家一樣,也一起轉移到了重慶。
四大家族和八大世家一同抵達重慶,自然會重新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在這個時候,席家和聶家之間產生了衝突,不過當時是戰爭年代,保住家產和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雙方始終保持克制沒有鬧翻。
1949年,GMD敗退台灣,雙方都留下了子弟潛伏在國內擔任特務頭子,聶家的子弟就是聶榮,而席家的子弟就是席老三。
席老三原名席勞,是席正普三弟席縉華的子孫,因為他在同輩中排行第三,“勞”又和“老”同音,所以別人都叫他席老三,久而久之,席勞這個名字都被人淡忘了。
席老三並不是席縉華的嫡子,而是偏房所生,剛生下來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差點一命嗚呼,算命先生說要取一個賤名才好養活,所以才取了一個單名“勞”字,意思就是他會操勞一輩子。
因為是偏房所生上面又有兩個哥哥,席老三沒有任何繼承家業的機會,在家族中也沒有受到什麼重視,不過好在他的母親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但請了老師專門教他讀書識字,還請了武師教他拳腳。
在母親看來,不管自己的兒子以後有沒有繼承家業的機會,讓他習文學武總歸沒有壞處。
不過如果母親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絕對不會做出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