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哈哈,我看袁輔臣不是沒有看出來,而是不想說吧。收藏本站“朱由檢開懷大笑道。
朱由檢很少這般笑,只有在周皇後身邊才會這般笑,故袁崇煥從未見過朱由檢的這個樣子,當下心中更是感動,看樣子皇上真的是非常看重自己,雖是臣子,但看作老友。
”微臣當真沒有看出。“
”此次莽古爾泰還在天牢關押,遼東失利,便不難看出,后金高層極不團結,若是團結,這莽古爾泰又怎會背棄皇太極的軍令,突襲入關,而作為後金地位尊崇的代善,此次大敗,生死未知,但朕覺得,這代善定還活着,在日後也一定會回到皇太極身邊,少有敗績的代善經此大敗,肯定會對皇太極極為不滿,往後數年,后金只怕都會陷入高層爭鬥的局面,這對我大明來說,當真是最大的喜事,也是后金最大的隱患,反之,便是代善在亂軍之中死了,那不滿皇太極的的人會更多,想那代善的地位可是比之皇太極絲毫不差,到時候,后金局面更一發不可收拾。“朱由檢把自己所有的看法說了出來無論如何,這后金經過此次大敗后,內部不穩已成定局,。
袁崇煥聽完朱由檢的話后,有些吃驚,因為自己一直關注的都是在遼東的軍力對比,女真人的戰鬥力很強,這一點有目共睹,而自己也一直糾結於此,根本就沒有看到那麼深的地方,聽完朱由檢的話后,袁崇煥才恍然大悟,民心,軍心才是決定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而後金好似已經失去了這些最重要的東西,等到皇太極整理好了內部,也會元氣大傷。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微臣當真佩服。“袁崇煥欠了欠身子道。
朱由檢擺了擺手:“你我君臣二人不必如此奉承,朕只是想告訴你,兵部尚書之職位,對於此時大明來說,極其重要,整改衛所已有一年光景,所取政績,朕都看在眼裏,心中也明白,愛卿乃是一心為國之人,朕希望愛卿明白,兵者,生死存亡也。”
“微臣定當銘記。”
言至於此,朱由檢覺得袁崇煥又已經明白自己的苦心,再多說也無益,便又與袁崇煥閑聊幾句朝政,便讓袁崇煥退下了。
朱由檢剛用了午膳,在交泰殿中處理政務之時,太監來報,李國普求見。
李國普這次來,可是帶着來自陝西的官文,此案乃是由陝西巡撫衙門偵辦,而朱由檢早就知曉,故李爍也沒有給朱由檢寫密旨意,按照正常的程序,把官文發給內閣,再由內閣初定,後轉交皇帝御硃批。
朱由檢看着官文,嘆口氣說道:“沒成想,陝西還有內賊,對於此事,李閣老,你有何看法?”
朱由檢的語氣像是第一次聽聞此事一般,但李國普內心卻是明鏡似得,皇帝早就知道陝西的事情,都說李爍乃是朱由檢的親信,此等大事,定會第一時間稟奏皇帝,更何況,那洛養性奔赴陝西,難不成真的是去巡視災情了嗎?雖然心中清楚,但皇帝不說,自己也不能挑明,只能回道:“微臣覺得此等奸賊,罪大惡極,當重罰,以正法紀。”
“朕登基以來,百官都說朕暴虐,朕實在不便出面,此次怎麼處理,便交給你來辦。“朱由檢輕聲說道,把官文放於龍案上,站起身,邁了兩步道:”這陝西諸多商家此次通敵,當真不可饒恕,你覺得應該重懲,那朕想問問你,如何重懲。“
”皇上,主犯之人斬首,從犯流放,家產全部充公,與巡撫衙門所上官文,無大出入。“
”既然你認同,便按照你的意思辦,不過,朕心中還是有些不安,李閣老,你試想一下,這九邊重鎮,有諸多紕漏,那走私通敵多年,到現在才被發現,當是心寒啊。”朱由檢突發感慨。
“皇上,您也務必煩惱,這次破獲此案,當是大幸。”李國普趕忙說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道:“朕一直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這次蒙古如期出兵,那施輔臣也算是有大功,有御史上奏,言道朝廷應該督促蒙古放人,朕深以為然,對社稷有功者,朝廷也不能忘懷,這件事情就由內閣出面與蒙古交涉,定要讓施鳳來返回朝廷。”
“微臣遵旨,這兩日便派人去林丹汗處,與其交涉。”李國普說完后,欲言又止。
朱由檢看着李國普這般模樣,便問道:“李閣老,朕瞧着你還有話說啊,不妨說出。”
“與蒙古交涉,可要談及福王世子。”
李國普此話一說,朱由檢臉色微變,他不希望福王世子返回大明,但此次李國普談了,他也必須回應,不然落得個薄情帝王的名號,可沒處喊冤。
“李閣老,我大明與蒙古朝鮮結盟,共換質子,想那林丹汗的次子也在京師之中,而施輔臣卻不相同,大明要人,那至盟約與何地呢,難不成要背棄盟約,朕的兄弟遠在蒙古苦寒之地,朕也於心不忍,但也別無他法,若不是皇長子年幼,朕真想拿自己的子嗣去換取福王世子返回大明。”朱由檢充滿無奈的說道。
、朱由檢此話一說,李國普嚇了一跳,趕忙說道:“皇上,萬萬不能有此想法,皇長子乃是國之基石,怎能涉險。”
對於大明朝來說,皇長子不出意外乃是儲君之人,而福王世子即便身份高貴,乃神宗之孫,也與皇長子無法相提並論,聽聞朱由檢的話語,這李國普也不敢再談福王世子之事,唯恐皇帝的這個想法在出現。
當然朱由檢的話語也是為了給自己立上一些賢明,不是朕不願意讓福王世子回來,而是你們不願意,就不要再提了。
對福王世子,朱由檢有一種厭惡,當然這都要歸功於上一世的記憶。
陝西走私通敵案震驚了朝野,眾多御史上奏,追究以被革職的宋明義監管不嚴職責,重懲走私通敵者,當然宋明義端是人在家中做,禍從天上來,有御史上奏道:“賊首劉威與宋明義交往頗深,朝廷應該查一查宋明義,抓到罪魁禍首。”這種話語便是把宋明義至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