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初入政事堂
“好,楊相公請。”武炎之答道。
吃罷廊下食,武炎之便跟隨同平章事楊再思以及其他幾位宰相來到鳳閣政事堂。
此時的政事堂,設在鳳閣,也就是以前的中書省。
政事堂如今是所有宰相一起辦事的專門機構,有專門的印,相當於相府。而過去只是一個商量事情的場所,不是專門的機構。
為什麼要設立政事堂呢?這與三省六部制有很大關係。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尚書省地位崇高,主管政令之執行。
中書省掌管政令的發出;門下省對政令進行審核,其作用是上傳下達,同時對上傳和下達的所有文檔進行審核。
這裏就存在一個問題,中書省發出的政令,往往在門下省被駁回。
如此一來,就存在政令不通的問題,那麼政事堂就迎刃而生。政事堂成立的具體時間,是在唐高祖武德時期。
當時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高官官都是宰相。大家在門下省的政事堂將一個問題商量妥當以後再呈報給皇上,或是直接下達。如此也就提高了效率。
當然到了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尚書高官官已經不是當然的宰相,只有中書省和門下高官官是當然的宰相。
此時執行的是集體宰相制度,無論是內史還是納言、同鳳閣鸞台三品、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其在政事堂之內的權利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每人都是一票。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說法,在實際的執行當中,個人資歷和威望的不同,抑或是非常強勢的人,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一票
一般來說,內史(中書令)比其他宰相的權力越大,此時檢校內史是王及善,其次是納言(侍中)。
武炎之當然也是比較強勢的人,他既然已經定下了目標,當然不可能半途而廢。因為他是郡王,又是從二品光祿大夫,還是同鳳閣鸞台三品,相當於內史或者納言。
這比一般的同平章事職務高很多,這在心理上和級別是上都會給其他宰相巨大的壓力。
在這裏,每個宰相每十天執一次筆,也就是當一次首席宰相的意思。這個執筆的宰相權力很大。
政事堂後分列五房: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分理眾事,供職者稱為堂后官。
這些人,有些人是流外入流的官員,如中書主書、主事。有些則是普通的吏員,並非官員。當然,他們的地位極為重要。
……
同平章事楊再思對武三思和武炎之二人非常殷勤,不停地介紹這介紹那。武三思已經當過兩次宰相,自然對此地非常熟悉。
武炎之是第一次進入到鳳閣鸞台政事堂,對於這裏的一切還比較陌生。
“王爺,這裏的房間比較充足,有十多單間,每位相公都有一間獨立的辦事房。政事堂的五個後房,每個房有三個人負責相關的牒文的上傳下達……”楊再思看武三思沒有興趣聽他講述,便圍着武炎之。
武炎之四下一看,這裏的擺設果然不同。四株巨大的一人多高的鐵質燈樹,與宮殿裏面的就一模一樣。無論是桌椅的造型還是材質,一幾一凳都透露出富麗堂皇之態。
“這些梨木和紫檀木,真是稀罕呀,後世哪裏找得到!窗戶旁邊那接近十米長的矮案,幾乎是用一根紫檀木做成的!”武炎之心裏感嘆道。
“王爺,這是王爺的辦事房。”楊再思把武炎之領進為首的一間辦事房。
武炎之走進房間四下看了看。還不錯,比自己以前當冬官尚書之時的房間還要寬敞一些。
“可惜,這裏沒有電腦也沒有電視!這椅子也不舒服,需要改進改進。”武炎之心裏想到。
這是從外面湧進十幾個人來,他們都是鳳閣鸞台政事堂的辦事官員和胥吏。
這些人進來給武炎之行了禮,並一一作了介紹。武炎之人年輕,記憶力還過得去,將幾名辦事房的頭目都記住了。
這是楊再思說道:“王爺,今天有幾個事情要議一議,主要是一批官員的選拔和考核。”
“好吧。”武炎之點點頭,隨後跟着楊再思出了房間。
……
這裏面的人,以梁王武三思居首,因為他是親王。其次是豆盧欽望居第二,他是文昌左相,武炎之就排到第三了。幾次為相的婁師德、杜景儉等人都排在後面。
有人把名單拿過來,武炎之看了一下,大多都是一些五品以上的職事官,也有一些六品以下的兩京要職,比如監察御史、京畿縣尉、起居舍人等人。
大多數人他也不熟悉,只是看了看他們的經歷。突然,一個名字映入眼帘:張說。
此人升得真快,居然要當鳳閣舍人了!這可是大周要職,怪不得他後來要當宰相呢!
不過自己有小道消息說,這個人雖然辦事能力很強,不過十分貪婪。但是話又說回來,如今要找到幾個清廉的官員非常困難。
只要他能為百姓、能為國家做些事情,也就是好官員了。
眾人議了半天,又增加或刪減了不少官員。武炎之一看,這些人都推薦自己的親信無疑。
好多人都是破格提拔,哪裏來這麼多規矩?看來自己以前想的太多了,還想把顧志文弄到河東到什麼縣尉,完全是多此一舉!
乾脆把顧志文弄到畿縣伊陽縣當一個縣尉。想到這裏,他說道:“我有一個幕僚,名叫顧志文,他是明經出身,跟着我兩年了。
這人辦事非常得力,現在擔任推官。他得了一次上下考,一次中上考。如今伊陽縣尉出缺,我想推薦添加此人擔任縣尉,在這個名單裏面加上一個人,不知諸位相公如何?”
他話剛說完,楊再思便接口道:“此人我也見過,當年明經考試之時,是名列前茅的。我朝明經出身之人,一釋褐(剛當官)就有擔任畿縣尉的。這個顧志文已經在王爺手下當了兩年幕僚,考核又是如此優秀,當一個畿縣尉錯錯有餘。”
他說話倒是有理有據,旁邊的人一聽,你這話雖然沒錯,不過這畿縣尉大多都是外地縣尉提拔而來。
有些人是京城的初任官調任而來,像顧志文這樣從幕僚而來的,不說沒有也是很罕見。再說了,正規的程序是由天官上報,政事堂批准。當然由政事堂添加名字未嘗不可,但是也非常少見。
不過畢竟是一個接近起家之官縣尉,職位太低,其他的人都不太好反對,也不可能有人反對。因為顧志文是具有資格擔任此職的。
“這個人也很合適,鄙人也同意。”王方慶說道。
“鄙人也同意……”婁師德也同意。請百度一下“扔書網”感謝親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