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
等待無疑是種難耐的煎熬,至少對於如今急着回京參與分桃子的李貞來說就是如此,本章是早就遞上去了的,行囊也早就收拾好了,就等着老爺子批個“准”字,李貞立馬就打算直奔京師而去了,可偏生連等了數日卻始終沒個准信,這令李貞如坐針氈,恨不得騎上雪龍駒出城放縱一把,也好舒展一下鬱悶的胸懷,可礙着自個兒頭頂上那頂“養傷”的帽子卻又動彈不得,不但動不得,還得老老實實地躺在床上接着裝病號,怎個難受了得。憋了好幾天之後,氣悶無聊的李貞只好假借身體已經略有好轉的名頭,強撐着“病體”起了床,到后花園裏逛盪一陣,與納隆下幾局圍棋權當解悶兒。
李貞心裏頭煩,下手就特別的狠,原本棋力就高出納隆不少,這一狠,自然是殺得納隆丟盔卸甲地狼狽不堪,若不是因着要讓李貞卸卸火氣,只怕納隆早就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了,可這當口被李貞纏住了,走又走不得,下又輸得慘不忍睹,愣是令一向注重舉止的納隆暗自叫苦不迭,額頭上的汗水始終就沒斷過。
“殿下,聖旨到了。”正當納隆痛苦不堪之際,燕十八急沖沖地走到了近前,高聲稟報道。
納隆眼瞅着“救兵”已至,忙哈哈一笑,伸手將棋盤攪亂,笑着道:“聖旨到了,殿下該接旨去了。”
哈,這死老納,快輸了就玩起這手來了。李貞一聽聖旨到了,心頭大喜,卻也懶得去計較納隆的耍賴行徑,嘿嘿一笑,起了身,一擺手,示意身邊幾名親衛上來扶持,也不去更衣,就這麼歪歪倒倒地出了後花園,趕往梅園的大門口接旨去了。
來傳旨的是個歲數不大的小太監,看服飾是七品的銜兒,可卻面生的緊,一看就是個剛提拔上來的貨色,這才見到李貞的面呢,也沒個寒暄,緊趕着就展開了聖旨,害得李貞只好強撐着“病體”,緊趕着跪倒在地。
“聖天子有詔曰:越王李貞為國勞苦……,准其回京養病,另着越王李貞率同蜀王李愔一併回京述職,欽此!”小太監聲音倒是洪亮,可卻透着一絲的緊張,念得賊快,不過大體上還是將旨意清楚地表達了出來。
“兒臣謝主隆恩。”李貞一絲不苟地磕了個頭,這才勉力站了起來,伸手去接聖旨,同時也沒忘將早就準備好的“紅包”悄悄地塞入了那名小太監的手中,口中還很是客氣地說道:“有勞公公了,敢問公公如何稱呼?”
小太監顯然就是個雛兒,一次出門宣旨,本就緊張萬分,這一收到那等“厚實”的紅包,臉上立時露出一絲慌亂,結結巴巴地回道:“殿下客、客氣了,奴婢、奴婢姓胡,就一個單名松,洛陽人氏,大家都叫奴婢小松子……”
得,這位着實緊張得過分了,李貞也不過就是客氣一句,這位倒好,簡直把家譜都全倒了出來,李貞雖是笑呵呵地聽着,可心中卻不免一動,無他,據這個自稱胡松的小宦官所言,此次宮中變化不小,一大批宮中宦官領換了人,原先那些個老而精的老宦官們全都被老爺子打到東都洛陽養老去了,就連內侍監高堯也沒能倖免,現如今新換上來的內侍監名為胡有德,跟這個來傳旨的胡松有些子扯不清的親戚關係,這才有了胡松的出頭之日。
媽的,老爺子這是打算搞啥子名堂來者?胡有德?唔,這個名字好生耳熟,啊,對了,是他!李貞想了一陣,這才想起那個叫胡有德的內侍監是何方神聖,心中立時吃了一驚,不過也沒什麼特別的表示,笑吟吟地聽完了胡松的話語,淡然地一笑道:“公公遠來辛苦了,請裏頭歇息去,喝上幾杯,先解解乏,小王有傷在身,卻是飲不得酒,就以茶相陪可成?”
李貞豪爽之名滿京師誰人不曉,哪個不知,胡松雖是剛才提拔上來的,可平日裏對李貞的慷慨之名早就聽得多了,此時見李貞客氣,更是感動得很,忙客氣地回道:“多謝殿下抬愛,奴婢還得到蜀王府傳旨,就不打擾殿下養傷了。”
李貞倒是有心跟這個小太監好生聊聊,多聽聽宮裏頭的那些個變故之詳情,哪肯就此放胡松離去,可眼瞅着胡松還有事待辦,這便笑着道:“也罷,公公先去忙,回頭事兒了了,再來小王處聚聚可好?”
胡松見李貞如此客氣,心生感激,笑着拱了拱手道:“恭敬不如從命,奴婢一準前來叨嘮殿下。”說到這兒,左右一看,很是神秘地貼近了李貞的近前,輕聲地說了一句:“殿下,路上如今不太平,殿下還是小心一點才好。”話音一落,也不給李貞問的機會,笑呵呵地一躬身,轉身上馬,領着一起子羽林軍官兵掉頭便往蜀王府匆匆而去。
嗯?不太平?什麼話嘛?娘的,這小子究竟說的是啥事兒?李貞愣了好一陣子,卻怎麼也沒想明白鬍松最後那一句話是啥意思來着,直到胡松去遠了,這才滿腹疑惑地轉身進了門,只是他卻沒看見不遠處陪同接旨的副使侯國孝眼中那一絲一閃即逝的異色。
“‘旭日’失職!如此重要的情報竟然事先沒個稟報,該死!”回到了書房中的李貞,面對着納隆及燕十八,將從胡松那兒得來的消息複述了一番之後,恨恨地擱下了一句重話,這也怨不得李貞生如此大的氣——李貞在“旭日”上可是下了血本的,每年光是活動經費就多達十萬貫,足足可以抵得上兩、三個上州一年的總收入了,可結果如何呢,先是有鐵二、鐵四的背叛,接着又是如今對宮中變故的盲不知情,這又怎能不令李貞氣惱交加。
燕十八、納隆二人是先後兩任“旭日”的掌總,對於“旭日”的失職自然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此時見李貞生氣,卻也不敢多加辯解,各自的臉都難堪得很,沉默了好一陣子之後,納隆苦笑着說道:“殿下息怒,事已至此,某不敢推謝責任,整頓之事回京再行計議,可現如今變故已生,其中意味卻不可不防。”
李貞生氣的是“旭日”失職,倒也不會去遷怒於納隆,畢竟納隆接手“旭日”不過兩個月,又一直跟在李貞身邊忙個不停,哪有那個時間去整頓“旭日”,這罪自然是不該由納隆來承擔的,倒是燕十八的罪責多一些,此時見納隆開口謝罪,李貞也不好過於己甚,恨恨地掃了滿臉子尷尬之色的燕十八一眼,揮了下手道:“罷了,事情都過去了,本王也不想再提,不過回京之後‘旭日’必須重組,這一條卻是必不可少的,具體如何運作,回京再行定奪罷。嗯,父皇突然大規模更換宮中宦官,看樣子是打算動手了,這一條倒也罷了,左右父皇本就是設好了局的,早動手,晚動手都是要動手,無甚可說之處,只是那胡有德本是承慶殿主事,老四那廝還在宮中之時就是在承慶殿過活的,如此讓胡有德上來,顯然就是個明顯的信號,父皇立老四的心未免太急迫了些。”
李世民欲立李泰為太子,這一條納隆自然是早就知道的,他更清楚的是:儘管李貞口中從來不說,其實到現在還沒徹底死心,還是抱有一步登天的想頭,值此關頭,納隆身為謀士自然不能坐看李貞犯錯誤,忙面色一肅地道:“殿下明鑒,聖上雖有心立魏王,不過卻必然不能成事,便是殿下也絕無此等可能,而今之計,唯有確保晉王入東宮,方可確保殿下將來之大計,此事莫非殿下忘了不成?”
設法將李承乾、李泰這兩個嫡子先打將下去,讓李治那個無能的傢伙進東宮,而後再設法廢掉李治本就是李貞早已確定好的戰略,此時納隆舊事重提不過是為了提醒李貞不要幻想一步登天罷了,雖沒說得很明白,其實話里卻不免有些子責怪之意,不過李貞卻並不生氣,只是有些被揭破了心底秘密的尷尬,可納隆說的全是實話,李貞自然沒好意思卻責怪納隆,自嘲地笑了一下,聳了聳肩頭道:“呵呵,先生所言甚是,本王怎會忘了,嘿嘿,對了,那個胡松說路上不太平又是怎個說頭?”
李貞口裏頭說沒忘,可內里其實還是不死心,納隆雖心知肚明,卻也不點破,畢竟他身為謀士也着實不好指責李貞太過,此時聽得李貞提起胡松的話,想了想道:“這一路回京是不太平,根子倒不見得在王爺身上,而是在那個被生擒的刺客身上,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話,這個胡松該是魏王的人,這話應該是魏王所託之言。”
紇干承基?沒錯,該是這個小子,嘿,老大那廝定是打算滅口了,媽的,老四派人來傳話卻也不見得是啥好心,他想要紇干承基的心只怕比老大那廝更甚,嘿嘿,想從老子手中搶人,走着瞧好了。李貞心中一動,已然明白了納隆的意思,笑了一下道:“本王心中有數了,傳令下去,明日一早起行,趕回京師!”<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