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都是貪吃惹的禍
皇郁國的南方,有一個小鎮,鎮上有一戶人家,住着三進的院落,是這裏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
在這個家裏,大家都喊她“雪丫頭”,兩年前的大雪夜,是她出生的時候,可是,這個家沒有人歡喜她的到來,她的父親甚至沒有想要給她起一個名字,因為她已經有十一個姐姐了,卻只有一個哥哥,家中父母見是個女孩兒,十分失望。
她的娘眼裏也只有兒子,她見到丫頭、婆子的時間比見親人多,雪丫頭喜歡她的娘親,卻更粘奶娘些。
今天,對她一向冷淡的娘突然給她穿了一身乾淨漂亮的衣服,讓雪丫頭十分開心,更開心的是,她發現今天沒有人管着她,可以讓她到處走。
年幼的她還不知道,今天是她大姐大喜的日子,家裏進出人多,不想讓人覺得小丫頭不討喜,便給她找了兒子小時候的衣裳來穿,而她的奶娘被叫去幫忙,沒空來照看她。
雪丫頭看到有人端着很大盤的餅往偏廳走,便留着口水,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
到了偏廳,雪丫頭看到那人將一大盤的餅裝入了一個大箱子,雪丫頭在角落看了好久,看到一盤又一盤的見都沒有見過的點心裝入箱子,蓋上蓋,自己卻只能摸着空空的肚子流口水,最終,她抵不住誘惑,想去箱子裏拿一個點心,卻不小心翻到了箱子裏面,蓋子也合了起來,這聲響驚動了外面的人,他們進來看時,沒有發現什麼異樣。
正在這時,聽着鑼鼓聲已進了院子,他們速速在箱子上捆好紅綢,出去看新郎迎親了。
箱子裏的雪丫頭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是怕被人發現挨打,便一動都不敢動,聽到外面人說都出去看熱鬧時,才敢去拿糕點吃,吃了一塊糕,又吃着餅,飽了肚子才想到去開蓋子,卻發現蓋子打不開了。
雪丫頭着急,哭了,可哭聲埋沒在鑼鼓聲中,誰也沒有聽見。雪丫頭畢竟還小,哭着哭着,她便睡著了。
兩個時辰之後,雪丫頭被人從箱子裏拎了出來,迷糊地揉着眼睛,卻聽人喝道:“哪裏來的小子,竟敢偷吃喜餅!”說著,還打了兩下。雪丫頭看着周邊的人一個都不認識,這房子也便了樣,心裏一害怕,便又哭了出來。
另一個婆子笑着從那人手上將她抱來,笑着說:“大喜的日子,別鬧些個不愉快的,幾個喜餅又不是什麼大事,看這小子的衣着,沒準兒還是今兒來的小客人。”說完,便拿了個喜餅哄雪丫頭,還給她找了杯甜甜的蜂蜜水喝。
見雪丫頭不哭了,便問雪丫頭的名字,問他娘親的名字等等,可惜,雪丫頭自幼沒什麼人管,到現在還吐字不清,婆子根本問不出什麼。
婆子去稟了當家主母,問了所有的客人,發現沒有人家丟孩子,煩擾了客人,主人家覺得尷尬,有人說,今兒的新媳婦討喜,剛進門便招來了個小子,來日必定多子多福啊!還再次恭喜了主人家。
這麼一聽,主人家也覺得是件吉利的事兒,特意讓人準備了些吃食,好好照顧她,想必她的父母不久便能來尋她。雪丫頭第一次見到那麼多好吃的,便笑開了,乖巧地吃着,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離家幾百里。
新娘子在房中聽聞席間之事,對於有個不知是誰家的孩子進了喜宴之事,只當趣事來聽了一番,沒往心裏去,更沒想到此人會與她相關。新娘子家中兄弟年幼,來送親的,是伯父家的堂兄,只見過雪丫頭一次,此時自然沒認出來。
晚間,喜宴都散了,不見賓客尋孩子,也不見有人上門來找,主人家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正打算報官之時,一個婦人找上了門來,說是親戚寄養在她家的小子不見了,來問主人家可有見着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子。
管事婆子正發愁呢,當下點頭說有,便將孩子抱了出來,還於婦人。
婦人激動地道謝,管事婆子直說不用,還送了幾個喜餅給婦人。若是管事婆子細心,便會發現雪丫頭對着婦人很是抗拒,分明不似親近之人。
原來,是這婦人是在洗衣時,聽旁邊的婦人們談論這家喜宴上的事情,得知有一個不明來歷的小子,想着自己的親妹妹出嫁五年無所出,夫家越來越不耐,便打起了收養孩子的主意,聽老人家說,收養孩子之後,可能會帶來自己的孩子。
可收養女孩容易,男孩可就難找了,現下出現這麼個孩子,自然是要把握機會,可連她自己都沒想到,這麼容易便把孩子領回家了。
雪丫頭起初哭鬧,婦人怕惹街坊起疑,給餵了些安神葯,又擔心孩子的親生父母尋來,出了大價錢雇驢車連夜趕去妹夫家中。敲門時已是深夜,婦人說是從人販子手中買來的小子,怕別人知道說三道四,便連夜送過來了。
婦人的妹妹見到孩子滿心歡喜,妹夫的臉色並不好看,只家中一妻一妾都沒生下一兒半女,又見孩子生得俊俏,有一雙與自己一樣的丹鳳眼,便勉為其難留下了。
次日,雪丫頭的“娘”給她換衣服時,才發覺是個女孩!頓時感覺上了當,可他們知道,銀子出了,人進了家門,找人販子算賬是不可能了,再者,有個女孩,總比沒有的好。那天,當家的男人給她取名:如意。
過了一年,這個家的男人發現自己不育,也沒了休妻另取亦或再納妾的心思,不得不從堂兄家中過繼了一個男孩過來,對如意,談不上好,卻也沒有苛待。
說回雪丫頭真正的家人,她們忙完喜宴才發覺少了一位小姐,四處尋了十來天都沒有任何消息便作罷了,她們誰都沒有想到,雪丫頭是跟着她大姐的嫁妝去了大姐夫家。
而發現雪丫頭的大姐夫一家,從未疑心過那婦人,那時候更不知道兒媳家中丟了一個小妹,得知此事,已是數年後,自然沒聯想起婚禮那天的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