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成立聖教
張麟立刻又對軍中下手,不少將領遭遇調查,寧死不從之人,基本不出三天死在軍帳之中。
全然依靠一千女衛來執行,對外宣稱要麼勾結外敵,要麼遭遇刺殺。
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覺得敵軍要打過來了。
一早就限制出入關卡,不給百姓外逃。
說起來,大淵帝國掌控之地,算得上繁榮安定,大部分官員和軍隊可不願意好端端地盤讓給各路諸侯,指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再則說來,瘦死駱駝比馬大,未必不能捲土重來。
內閣大臣中,另外兩大派系看到女帝雷厲手段,已經開始收斂,不敢再有放肆舉動,今天能滅張家,明天就能滅李家王家等。
更何況,其餘軍隊是掌控在兩大派系手裏,張麟把之前軍隊給打散編入他們軍隊中,相當於給予兩大派系甜頭。
兩大派系核心掌控之地,實際在大淵帝國腹地,他們其實沒有想過要造反奪位,從始至終是在奪權而已。
當然,必不可少派來高手試探,查探虛實,想摸清楚女帝有多大能耐。
基本上,暗中潛入高手,全都鳥無音訊,可想而知死在皇宮中。
……
朝堂之上,大臣全都來齊,今日是月朝,無不敢缺陷,除非病重在身。
張麟高坐在帝位,俯視群臣,望着位置站得很整齊,手握大權之人皆在場。
一個眼神給女衛,大殿門立刻閉合上。
這時,大臣們發生騷動,有點不明所以,覺得女帝要對他們不利。
“陛下,這是何意?”有人提問道。
“吾神慈悲!”
雙手合什,度化佛光充滿宮殿,灑落在每一位大臣身上。
很久沒用普渡眾生,張麟發現蒼穹靈界規則能施展,所以等到時機差不多,便決定把大臣全度化。
“吾神慈悲!”
“吾神慈悲!”
“吾神慈悲!”
一時間,在場所有人一起念誦神號。
等待恢復平靜時,張麟從他們眼神中看到狂熱情緒。
“從今日起,成立聖教,信仰聖神,並且視作國教,以及採取****制度。”張麟說道。
“謹遵聖旨。”
書寫下一道聖旨,告示天下。
一天時間,從京城傳遍管轄各州。
兩大派系由王全之和李榮為首,集合諸多大臣,現在全心全意執行張麟命令。
其實,一千女衛都已轉化成聖神信徒,安全是不成問題。
能進入大淵帝國執政體系,個人才華必然是重要元素之一,存在着科考制度,保證人才供應鏈。
不過,張麟要大刀闊斧來改革,進行對大淵帝國制度轉變,他有着二十一世紀思維,又從系統圖書館閱讀太多書籍,本身有着元件想法。
聖教設立教宗一職最高,自然是由女帝名義擔任,其餘原本國家機制暫時不太大變動,而是設立更多機構。
四寺、八司、十六部。
四寺:丹寺、器寺、陣寺、靈寺,乃是核心重點,其餘八司和十六部是輔佐。
很明顯,從字面含義就能看得出,定然是修仙有關。
因而不得不網羅更多修仙者來填充,但問題太過難籌集崗位空缺。
好在大淵帝國領土上,生活着上億人口,有識之士不要太多,索性一舉招募而來。
六州之內,有學識有修為之人,強行帶來京城,張麟要一次性度化,當充當發展基石。
多年來,讀書人積累相當多。
此次徵召來人才,年齡都在二十至四十歲,大部分讀書人居多,具有修為太少,寒門子弟沒多少錢財來維持修行。
集中三萬多人完成度化,立刻開始轉化信徒,身兼修為之人,先納入四寺體系,其餘都給予聖教藉,相應獲得不少福利。
十六部中,教育部和文學部人數最多,讀書人為主,張麟打算實施舉國免費九年義務教育,五年修仙教育,前者是教育者,後者是教學制定者。
資金必然是重點問題,從大臣手裏收刮來五年儲備資金,可謂是相當多,再有原本國庫底蘊,堅持上八年不成問題。
當然,修士培養是一部分,其餘工業發展,錢滾錢來壯大必不可少,要不然難以為繼,像似四寺研究法器、丹藥、法陣、靈根種植上得到成果,再有八司研究規模化量產,十六部進行推廣全國,以及產業管制,一整套完備制度下,不愁富不起來。
第一輪修仙人才出爐,再招募進入四寺體系,給予聖教藉,亦或者干滿十年時間可辭官,到時候,一年年都有大量修飾畢業,必然在大淵帝國貢獻一份力。
循環數輪,大淵帝國情況就截然不同。
那時候,修仙工業遍地都是,修仙資源隨處可買,大量修仙技術研究機構遍地開花,自然而然運營而生出戰爭修仙技術。
……
宏偉計劃,讓很多看不懂,覺得是在胡扯,但大臣不敢妄加否定,只能盡心盡責做事。
同時,十四年時間太長,張麟專門又開設成人班來加速培養基石。
第二年時間裏,京城最先出現數家修仙商品鋪,像似駐顏丹,健體丹等賣得很火熱,從商賈手中收斂錢財。
符店,賣得全是凈身符、止血符、驅邪符等,算是日常用品。
器店,禦寒陣盤、御炎整盤,放在家中夏天涼爽,冬天暖和。
普通人可是對修仙者很羨慕,現在都能用錢買來修士法寶,如何抑制住他們心中激動。
財政變得寬裕,張麟做起事情來更順手,免得做什麼事第一點就是缺錢,要省一點來分配。
面對諸侯來攻打,張麟毫不手軟,調動女衛暗殺夜襲,來震懾住諸多勢力。
軍隊向外發動戰爭,顯然是沒有足夠能力,所以不擇手段死守現有疆土。
忍氣吐生一時,一點熬過頭就是力挽狂瀾之日,不管是起義軍,亦或者鄰國,甚至連同仙門都要一併連桿拔起。
而且,太多新型產業冒頭,很多商人都選擇和大淵帝國合作。
國家出技術,商人出資金,股份一人一半,管理交給商人,要麼外包給商人生意,看在國家面子上不敢推脫,但每一次都是安數額支付,久而久之全都開始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