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寧老太太沒有那些苛刻的規矩,端和自從住在松柏堂,就不知道大早上起來請安是什麽感覺,每日都能睡到自然醒,當然,一般她醒來時,剛剛好是吃早飯的時間。
松柏堂的飯食向來精細,今早的早膳是一碟豆腐皮包子、一碟水晶翡翠餃、一碟棗泥餡山藥糕、一碟玉米發糕,配着四色小菜——糟鵝掌、油鹽炒枸杞豆芽、腌黃瓜、片火腿,最後再一人一碗熬得糯糯的碧粳粥,端和吃得肚子圓滾滾才停下。
吃過飯閑來無事,寧老太太就在東次間大炕的炕桌上,擺了筆墨紙硯教端和識字。
依着武寧侯府的規矩,姑娘家到了五歲就要入家學,後院裏有專門辟出來的地方給姑娘們學習,寧怡和、寧淑和她們早早都入了學。
但端和身體不好,回京後大半的時間都在床上躺着,讀書這種耗費心神的事,心有餘而力不足。
今年入夏之後,長期給端和看診的老御醫摸着鬍子說,端和的身體調養得差不多了,和一般這個年齡小姑娘沒什麽區別,但寧老太太還是不放心,又拘着她養了一個夏天,好好地固本培元,等到入了秋,才慢慢的放鬆下來。
端和還是韓青俞的時候,也是因為身子不好,被家裏當水晶人兒供着,什麽都不能做。讀書認字倒是沒什麽,只是筆力不行,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一點樣子都沒有。
可如今無論是她的身體還是心理狀態,都好得不得了,她對於任何事情都有一種異於常人的熱情,就是這熱情還僅僅體現在寫字這一方面。
現在她是一個六歲的小丫頭,猛地就會讀書認字,定會被當成天資非凡,但她明白自己只是仗了重生的優勢,時間久了必定應付不來,於是仍學着五、六歲的小女孩該有的樣子,裝模作樣的每日學認字。
今日她又識得幾個字,卷了袖子,照着字帖在宣紙上一筆一畫的寫着。
寧老太太原本教她認字除了打發時間,也是因為被她磨得不行,如今看她全神貫注的學習,筆畫雖然稚嫩,手腕也無什麽力氣,但她沉得下性子,令寧老太太越看越滿意。
她心裏高興了,就讓秦嬤嬤親自去小廚房給端和做她垂涎已久的桂花糕。
松柏堂後頭有一棵大桂樹,八月桂花開,尋着晴天的時候,在桂花樹下鋪上一層白綾布,小丫鬟們舉了長竿,一竿子下去,桂花撲簌簌的往下落,不過一會,就有厚厚的一層。
小心的收起來,揀去了殘枝敗葉,趁着新鮮做桂花粥、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酒,不拘哪一樣,吃進嘴裏,都是一種享受。
秦嬤嬤做得一手的好糕點,尤其是桂花糕,更是端和最喜歡的。
只是做桂花糕要用糯米,糯米不好克化,所以寧老太太雖然知道端和喜歡吃,但也只能狠下心來,偶爾讓她吃上一塊兩塊,就讓人撤下了。
今日見她乖巧,寧老太太心裏歡愉,所以讓秦嬤嬤做了,算是獎賞她。
端和寫了整整兩張大字,這才放下筆,讓丫鬟白芷伺候着洗凈了手上的墨汁。
見秦嬤嬤端了桂花糕進來,端和歡呼一聲撲上去,捧着臉頰趴在桌子邊,盯着如意蓮花紋青瓷盤子裏疊得整整齊齊的桂花糕,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寧老太太摸了摸她柔軟的細發,含笑說:「吃吧。」
端和拿了一塊,送到寧老太太嘴前,「祖母先吃。」
寧老太太心裏熨帖,咬了一口後接過來,「好了,祖母吃了,端姐兒吃吧。」
端和這才捧着桂花糕慢騰騰的啃起來,腮幫子鼓鼓的,跟只小松鼠似的。
才吃了兩塊,秦嬤嬤就進來道:「老太太,毛家派人來看端姐兒了。」
端和抬起頭來,姨母派人來了?
端和的生父寧連敬是二品侯府嫡幼子,生母小盧氏是四品太常寺卿的女兒,在外人看來,小盧氏是高攀了,但對於寧老太太來說,與其說她相中的是小盧氏,不如說她相中的是盧家的門風。
小盧氏的母親陶氏出自濟南府陶家,世代簪纓,祖上出過三位太傅,兩位帝師,是屹立不倒的清流氏族。
小盧氏的父親盧無涯不過是個秀才的兒子,當年在濟南府與陶氏的哥哥同窗讀書。彼時他剛剛中了秀才,正好又遇到陶氏母親的壽辰,便與陶氏的哥哥一同到陶府祝壽。
只一眼,陶老太太就相中了他,做主將自己膝下唯一的女兒許配給了盧無涯。
陶氏出身清貴、家境優渥,但她從不因此自矜自傲,孝敬公婆,敬愛丈夫,主持中饋,里裡外外,無一不讓人滿意。再兼之她生得花容月貌,又飽讀詩書,對丈夫小意溫存,使得盧無涯一心撲在妻子身上,幾乎要把陶氏供起來。
盧無涯也的確是個感恩之人,他成婚之後中舉,一路升遷,官至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也算是不大不小的京官,卻只有陶氏一個女人,半個妾室通房都沒有,後院乾凈得跟清水一樣。
有同僚暗地裏和盧無涯念叨,「是否陶氏堪比母老虎,使得盧兄連個貌美的妾室都沒有?」
又有同僚賊兮兮的湊過去,問道:「這年輕貌美的姑娘何其多,盧兄一表人才,又何必守着家裏的黃臉婆晦暗度日?」
盧無涯卻一本正經的回道:「要別的女人做什麽,用來襯托我家娘子的優秀嗎?」
語畢,只見一群人跟吃了蒼蠅似的看他,豈知盧無涯更是一本正經,臉色端肅得跟御前奏對似的道:「又沒有比我娘子更好的,我何必去找別的女人?」
而陶氏嫁到盧家之後,生了一子兩女,長子隨了他的父親,翩翩儒雅,在讀書上確有天分,如今外放湖北做官,常年不在京中;長女肖母,貌美如花,性格疏朗大氣;次女雖不比姊姊美艷,但也是清秀柔婉,性格溫順。
盧家雖無什麽根基,但勝在有陶家幫扶,且盧無涯出身寒門,卻飽讀詩書,行事光風霽月,頗有幾分才幹,而陶氏秀外慧中,教養兒女得力,素有賢名。
所以當初寧老太太為寧連敬打聽婚事的時候,就將目光投向了盧家。經過多番接觸,她發現盧家確有其名——家風嚴謹卻不迂腐,大人小孩皆正派,不是暗藏彎彎繞繞花花腸子的人,她便為自己的幼子求娶了小盧氏。
至於小盧氏的姊姊大盧氏,她的姻緣和她母親一般,頗有些傳奇味道。
某年三月三日,大盧氏陪着母親去城郊的寺廟上香,春風意外吹開帘子,露出大盧氏半張容顏。
這本只是一瞬間的事,可那天偏有一位進京趕考的毛姓少年約了同伴到寺廟看前人留下的壁畫,他於路邊暫歇的時候驚鴻一瞥,於是大盧氏的容顏不只落進了眼裏,也落進了心裏。
後來他多方打聽,得知那位是太常寺盧少卿家的大姑娘,不過他並沒有莽撞行事,而是等中了進士之後,才託了家裏人去向大盧氏提親。
這門婚事盧無涯起先並不同意,原因無他,這毛姓少年是商人之子。
大鄴對於商人並未像前朝那般輕賤,但地位依舊不高,而這毛姓少年能有機會擺脫商籍,和其他人一樣走科舉之途,是因為前些年西北征戰,朝廷國庫空虛,毛老太爺號召商人捐款,並身先士卒捐出了大半家產解了朝廷燃眉之急,於是聖上特賜毛家良民身分,允許毛家繼續經商,並封皇商,而御筆親書的「義」字旗現在還掛在毛家的祠堂里。
盧無涯是可以選一個門第比較低的女婿,但選一個商戶出身的女婿,他的確需要考量。在這之前他們並沒有見過毛姓少年,但隨後一場與毛姓少年的意外相遇,使得夫妻倆心中有了決定。
後來又打聽了毛家人的人品,發現他們雖是商人,但一家上下父慈子孝,其樂融融,幾個妯娌也是極好相處的,所以就同意了這門婚事。
事實證明,陶氏挑選女婿的眼光和她母親有得一拚,她給自己的女兒選了一個不輸於自己丈夫的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