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36章 學大寨,水庫工地磨練

第八章第36章 學大寨,水庫工地磨練

不去代課,就再回到生產隊勞動,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有當農民這個工作沒人來跟你搶,跟你爭。我又開始過起了妻前夫后,男耕女織的社員生活。

農民要學大寨,要改天換地,要把坡土用石塊砌成一層層的梯田梯土,這樣,就會減少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積,從而獲得糧食大豐收。這是大寨人在陳永貴支書的帶領下,開創的經驗。龍門縣也不例外地學起了大寨,利用農閑時間整修土地。可沒有水,糧食大豐收就成問題。所以,就響應**的號召,興修水利。而各地的水庫、堰塘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到了用水季節,水很快就被用完。

在文革前,龍門縣也曾經在華宮區修過一個大型水庫,但只是用夯土築的,水容量不大,而且,要打通大山,從東風渠引水到水庫,工程巨大,一個施工隊被塌方掩埋,死了十多個人,因此而停工。

由於工農業生產所需的用水缺口很大,群眾反映很強烈,軍代表木主任就提議,把解決水的問題作為清理階級隊伍后的第一件大事來抓,就安排干雲勇具體負責。通過水利局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在龍門縣找到了一個絕好的地方——倒石橋。在這裏修築堤壩,攔河蓄水,水庫的地勢很高,可以引水灌溉龍門縣的大部分耕地,而少數高坡,可以採用提灌的方法。

於是,在公元1969年,縣革委就開始領導全縣人民在倒石橋攔河築壩,這就是著名的龍潭水庫。在修築大壩的時候,我曾去參觀過。那時沒有大型挖掘機器,全靠龍門人民的兩之手、一個肩,去與天奮鬥,場面非常壯觀。工地上成千上萬的人,挖土的挖土,抬石的抬石,號子聲震天響,鬧得龍王爺都不得安寧。

通過幾年的努力,水庫大壩就要完工了,完工後的水庫預計能蓄水三億多方。緊接着就是修主體配套工程,修築主幹渠把水庫的水向各區引去,再在各區修築水庫蓄水。然後再由各區修建支渠把水引到各公社,如此這般,形成一個龐大的供水系統。

在我代課回家不久,龍門公社就組織起了一個連的水利戰士(社員)上工地,完成縣水庫指揮部分給自己的主幹渠和分水庫的築壩任務。

這次帶隊的公社幹部就是劉秘書,他任指導員,一個有經驗的農民當連長,我被安排當連隊文書{實際就是宣傳幹事}。各大隊由大隊長帶隊,組成一個排的機構。那時,全國人民都要學習解放軍,因此就是軍事化的組織。

我們這個連隊共一百二十多人,就開進了我們所要負責的撫軍公社路段。我的主要任務就是,拿着一個土廣播筒,站在修渠隊伍的前面,讀一些大寨大隊改天換地的報紙,或者寫一些鼓動性的文章;在駐地辦一個專欄,表揚先進,填寫進度表。安全問題,也歸我負責,所以就要在山坡上或者房屋的牆上用石灰水寫字。

我們連隊幹部住的是一個單身漢讓出的房子,還在旁邊搭了一個灶房做連隊幹部的食堂。一般的水利戰士,就分別在老鄉家的空屋、豬圈,或者樑上用竹子搭成簡易床。他們的生活,由各排(大隊)為單位,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但沒有人發牢騷。

全連一百多人,分八個排,各排負責自己那段水渠的挖掘任務。所以,各排也有負責宣傳和安全任務的幹部。整個連隊的戰線很長,有580米。我得把準備好的報紙或表揚稿,一個排到一個排地讀。

到了中午,有的排需要放炮炸石時,我們的連長、指導員和我得親臨爆破現場指揮,生怕出事。一天中午,衛國排要放炮,連長和指導員到營部(區部)開會去了。就只有我一人去,我和他們排的宣傳員聲嘶力竭地喊叫人們離開,然後才招手示意他點火,我們倆就跑到一座橋下躲藏起來。

放炮的人是一個駝子,很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駝背五少爺。由於他勞動力差,排長就安排他專管裝炸藥、雷管和點炮的任務。雖然這個工作很輕鬆,但風險很大。我們在橋下看到他點完最後一炮后,跑了幾步,覺得沒點着,又跑回去再點。我倆被他的這一危險舉動嚇呆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心想,完了,出大事了。

突然,幾聲巨響,“駝背五少爺”被淹沒在沙石和濃煙中。我倆立即衝上去,在煙霧中找尋,在塵埃中呼喊他的名字“李為國”,沒有回應。我倆就分別到每個炮位去找,突然我發覺有一堆土在動,既而又冒出一個包。我跑過去一看,原來這包正是李為國的駝背。我趕緊用手刨去掩埋他身體的泥土,宣傳員王國才也跑過來了,我兩人一起把他從泥土中拖了出來。我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他卻說沒事,你們快回去吃飯吧。幸好,淹沒他的是一炮泥土,沒有給他帶來致命的傷害,如果是沙石的話,不死即殘。

我倆都是負責安全的,我倆不忍心再說他什麼,只是安慰他說:“沒事就好,下次一定要注意了。”

他卻若無其事的說:“你們宣傳過的方法我都知道,只是我看最後一炮沒點燃,下午大家來上工時很不安全,就又跑回去補點,誰知沒跑兩步,它又爆了。”

晚上,連長和指導員開會回來后,指導員給我說:“聽說今天衛國排的駝子差點炸死了,你在那裏沒有?”

我說:“在”

他又說:“這事也不全怪你,他也有責任,不按*作規定做,但以後要加緊宣傳。今天我們開的就是安全會。你知道嗎?橋兒河渡槽出了大事,中間整個一棟橋跨塌下去,距地面50米高,死了8人,傷了15人。那些死者的家屬哭得死去活來的,很慘。還好,家屬們都比較通情達理,完全聽從縣革委的解決。但,難道我們的施工員、安全員就沒有責任嗎?”

我說,那該怎麼辦?他說,你馬上通知各排排長和宣傳員到我這裏開會。於是,我馬不停蹄的上溝下壩地跑,用了半個小時才把住在百姓家的各排幹部找到。指導員給他們傳達了縣水庫指揮部的安全生產會議精神。

從此後,我們連隊幹部更加小心了。還好,有了這次的教訓,大家都很重視安全了。直到三個月後,我們公社的580米主幹渠開挖完成後都沒再出過事了。

主幹渠土方任務基本完成後,我們連隊又到我們區的李家溝水庫工地修築堤壩去了。這個分水庫是我們龍門區六個公社的引水庫,所以由六個公社負責築壩工程。

這是一個用泥土碾壓成堤壩后,再在堤壩內外用專石水泥加固的大堤。我們的任務就是從堤壩外取土送上堤壩,讓拖拉機拖着個大滾子在上面來回的碾壓。

這次我們的居住條件比上次的好,我們連部被安排在當地一個生產隊的保管室。

我的任務就很單純了,就是站在大壩上鼓勁,收集各個排完成的土方數字。戰士們叄兩個人一起,用板車到很遠的壩內取土,再拉到壩上把土倒下,然後就有人用鋤頭把泥土弄平,等待拖拉機來碾壓,一個個小夥子、老頭子都乾的汗流浹背的。一天,我突然發覺一個大嫂一人拉滿板車泥土,然後用力抓住兩個板車的扶手往上一撐,泥土就乖乖地滾到地上,旋即,她又很熟煉地回過身來拉住板車飛快地跑了。我觀察了兩天,都是她一人拉一架板車。一架板車,我們的男人都是兩人拉,有體弱的還要三個人拉。於是,我看到有坡度的地方,我就去幫她推一下,又幫她倒泥土。她說:“老師,你不要弄,看把你的手弄傷了。”我說不會的,我又不是豆腐做的,哪有那麼容易受傷啊,她就笑了一下。我就跟着她走,採訪她。

她說:“我認識你,你到我們大隊代過汪老師的課,學生們都說你教得好,怎麼又走了呢?”

我說:“又分了一個老師來了,我就走了。你為什麼一個人拉一架板車呢?你們生產隊沒有男同志嗎?”

她笑着說:“有,但是他們還沒我的力氣大。”

聽到這話,我才注意到她,不僅個子高大,而且長得非常結實,皮膚跟男人一樣曬得很黑。

我又說:“力氣再大,也不能不要命的幹嘛。”

她說:“我想早一天修好水庫,讓我們生產隊的土都變成田,多種些水稻,一年到頭,頓頓都有白米飯吃。我的女兒不喜歡吃紅苕,就愛吃白米飯。”

她的話說得我心裏酸酸的,是啊,我的兒子也一樣。為了讓他們生活的好一點,做父母的做什麼都願意,可當他們長大后,他們知道這些嗎?

於是,在當天晚上,我加班寫了一篇表揚稿,篇名叫《龍門公社的鐵娘子》。裏面的內容就有這句話:“為我們的兒女能吃上白米飯,我們加油干吧!”

第二天,廣播稿播出后,整個大壩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都偷偷地看鐵娘子鄭群英幹活,都在暗暗的加油,工程進度提高很快。而且,營部的宣傳幹部楊進言聽說后,找到我,把稿子拿到營部,在工地的高音喇叭上廣播了一遍又一遍。不久,這篇廣播稿還在龍潭指揮部辦的報紙上刊出。

要說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話,在水庫工地上我才算真正感受到了。那些默默無聞的為水庫流血犧牲的戰士,那被埋在泥土裏,爬出來還關心我們肚子餓的“駝背五少爺”李衛國,那一人拉一板車泥土不顧命地在工地上飛奔的鄭群英,還有那些為了修建水庫,離開年邁的父母、妻子、兒女,而在水庫戰線上一干就是幾年的農民弟兄,他們的忘我精神才是讓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由於全縣人民的努力,龍潭水庫主體工程在公元1975年竣工,到1976年春季,全縣廣大的農田就引水灌溉了。當年龍門縣就糧食大豐收,許多坡土變成了糧田,人民開始吃白米乾飯,那個主要靠吃紅苕過日子的時代,在龍門縣一去不返了。我相信,鄭群英的女兒端着香噴噴的白米乾飯吃時,她娘倆一定很開心。

有趣的是,在干雲勇為籌建龍潭水庫奔波的時候,龍門縣的縣委書記還在下放勞動,而當水庫大壩都快要砌好時,他才在1971年的下半年被解放,進革委會任副主任。後來,因龍潭水庫給人民帶來的實惠(生產、生活用水和旅遊觀光事業),使木書記憑此政績官運亨通,步步高升,最後升到了顯赫地位。而干雲勇,卻因當過造反派,在粉碎四人幫后,差點被關進監獄。命運之神,有時也會玩忽職守,開一些低級玩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記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記憶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第36章 學大寨,水庫工地磨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