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八百里鋼鉗10
大炮在戰場上嘯叫。
向中央衝擊的敵軍馬隊大部分力量繞着雙層步兵方陣打着轉。
步兵沉着應戰,毫不動搖。
第一排士兵一隻腳跪在地上,一隻腳踩住槍托,用閃亮的槍刺迎接敵騎兵。
第二排和第三排開槍射擊,位於方陣內部的輕炮兵上着雙份甚至3份霰彈。
軍官指揮前方的步兵讓開,讓霰彈放過,又隨即合攏,鐵雨瞬間擊倒了十幾名騎兵。
敵軍用三眼銃、鳥槍和弓箭還擊,射入陣中的羽箭與火雨相比是軟弱無力的。
軍官指揮後排士兵填上少數被擊傷士兵留下的缺口。
“軍官到陣前!”
在部分地段,軍官舉起手槍,填補上射擊戰線。
少部分勇銳的韃靼重甲騎兵報以踐踏,他們的坐騎立在兩隻后蹄上,跨過蹲下的步兵,從槍刺尖上跳過去,落在四堵人牆中間。
由於部分炮兵部隊的大炮位於方陣外,炮手發射最後一發霰彈後退入了步兵方陣內。
這些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槍、火炮裝填工具、匕首的炮兵與後勤軍官、軍樂隊、馬夫共同組成了方陣內部的後備力量。
十幾個敵兵跳入方陣,身披重甲背插靠旗,他們擺開重劍、刀斧,如同大東溝之戰中重創聯邦陸軍前身的那些巴牙喇。
迎接這些勇士的是手槍射擊后蜂擁而上的後備兵。十七八歲的年輕士兵抱住敵兵的胳膊、大腿,讓戰友用匕首和刺刀捅進他們盔甲的縫隙里。
韃靼人最引以為傲的核心武力就這樣慢慢消逝。
……
第一線的16個步兵營方陣如同礁石般擊碎大部分海浪,位於左翼的騎兵則掃蕩了那邊的戰場。
炮架隆隆,馬蹄得得、馬鞭噠噠,位於右翼那2個重炮連在行進中遭遇韃靼馬隊衝鋒。
這個重炮營擁有12門12磅炮,4門5.5寸重榴彈炮,每門炮需要12匹混血挽馬拉動,2個重炮連有近600名官兵,500匹馬。
炮車、彈藥車、攜帶備用炮架的修理車,組成令人側目的隊列,既令人恐懼,又充滿誘惑。
在震天的馬蹄聲響起那刻,少校立即選擇了一片平地展開他的炮兵。
16門重炮間隔8米放列,彈藥車停在炮兵後方。
原本挽馬應當在彈藥車後方就地系馬樁,等待火炮的下一次推進。但少校估計了一下他前進的距離,這個位置已經可以攻擊到正前方的敵軍右翼步兵。
12磅炮發射實心彈有效射程大約是1100米,而進入800米后,火炮的命中精度會直線上升。
敢於將炮推進至距敵軍戰線800的炮兵就堪稱活躍,進入400米則被認為是最果斷,最勇敢的炮兵衝鋒,不過那一般是輕炮兵的行為。
少校覺得自己的重炮距敵戰線800米勉強足夠了,因此他讓本營的馬夫將挽馬都撤回後方,就地放列火炮。
炮兵們解開前車,將黑洞洞的炮口轉向前方。配屬護衛炮兵的2個步兵連和營屬步兵在火炮陣地附近排出射擊橫隊。
護衛野戰重炮營的騎馬步兵中隊退回炮兵縱列,向少校營長報告前面有數百個衝過硝煙帶的韃靼騎兵。
敵騎隊形散亂,位於左前方400米外,大致平行於步兵方陣的方向重新整隊。
“霰彈裝填!”
少校高聲命令道。
一號炮手拿着清膛桿,兩腿叉得很寬,跳到輪子前面;二號炮手伸出巍顫顫的手將火藥裝入炮筒,一個年輕的炮兵在炮尾架上絆了一跤,引來一聲喝斥。
一包12磅重霰彈包括40枚子彈,在700米距離上射擊寬40米、高6米標靶命中數量約為6發,距離越近,命中越多。
一包12磅輕霰彈包括110枚子彈,在500米距離上射擊同樣的標靶,命中數量約為20發。
5.5寸榴彈炮僅使用重霰彈,包括61發與12磅炮同規格的子彈,有效射程約為400米。
“炮兵營!炮兵營!”少校高舉的右手重重揮下,“齊射!”
裝着霰彈的錫筒飛出炮膛后迅速破裂,形成一個扇形的射擊軌跡。
炮兵齊射的隆隆炮聲,把人震得發聾,在那驟然繚繞大炮的硝煙中,拖着大炮的炮手和輔助人員,急忙使盡全力,將大炮推回原位,在第1次霰彈齊射過後,各炮自由射擊。
加農炮使用輕霰彈,榴彈炮使用重霰彈。
霰彈是發射速度最快的炮彈,在訓練場上,最優秀的12磅炮組用20秒就能射出一發霰彈。
騎兵即便以跑步1分鐘也只能前進300米,這是聯邦裝備卡提阿瓦戰馬的重騎兵才能達到的成績。
韃靼人的蒙古馬在經歷之前的衝鋒后,通過這死亡的400米,至少需要3分鐘,如果加上整隊時間,足夠重炮打出7輪霰彈,每一發霰彈在400米外形成寬50米的散佈
16門炮射出的霰彈覆蓋了敵軍馬隊的方向。
當停止射擊的命令下達后,龍騎兵中隊策動了戰馬,飛奔着沖向韃靼人的馬隊。
大步奔馳在進入100米后自然而然轉為疾馳,懷着堵截狼的心,龍騎兵上尉吹響衝鋒號,不再在乎隊列,完全放開戰馬。
看到了敵軍殘餘馬隊,龍騎兵發現所有的韃靼騎兵都向後奔逃,地上已是一片慘不忍睹的碎肉,他們要做的,就是砍殺敵軍的後背,偶爾有敵兵回射弓箭,這種搞笑、低效,如同兒戲般的雜技表演當然在一片嘲笑聲中被毫不留情的碾壓掉。
守序重新拉開望遠鏡,前線步兵戰線的槍聲在慢慢減弱。
風重新統治了戰場上空,吹走硝煙,棋局慢慢變得清晰。
敵軍未能突破中央戰線,韃靼人一群亂人亂馬,扭作一團,而方陣始終屹立不動。
左翼的騎兵戰從陣戰演變成混戰,繼而發展為追殺。
緩慢前進的敵軍步隊先前在馬隊衝鋒的掩護下,逼了上來。至少,敵軍的衝鋒迫使大部分前線炮兵退回方陣,這給他們的步兵提供了機會。
隨着步兵接近,殘餘的馬隊向左撤出戰場,他們急需休整重編,戰馬在短時間內也沒有再次作戰的能力。
韃靼人一般的馬兵攜帶有3匹馬,多為1匹戰馬2匹劣馬的配置,只有很有錢的士兵才能裝備更多戰馬。
剛才失敗的衝鋒意味着敵軍失去了他們大部分的翻盤能力。短時間內,岳托還能依靠的,只剩下並未投入戰場的千餘巴牙喇前哨兵。
敵軍步兵戰線並不整齊,各鎮、各旗在行進中不免拉開了距離。他們的紅夷大炮在馬隊衝鋒的時候冷卻了炮管,此刻重新投入戰場。
聯軍步兵在部分地段恢復成橫隊和縱隊,隨着輕騎兵的來回掃蕩,他們很快就能恢復戰線。
步兵的交戰在全線展開,齊射已經蕩然無存,士兵依託各種地形結成隊列自由射擊。
自由射擊命中率比齊射高,敵軍倒下的速度很快,但沒有齊射對士氣的震撼打擊和精神衝擊,缺乏那種整齊的聲光效果。
敵軍在聯軍左翼正前方的1座設防村莊、丘陵,中央的村莊和右翼靠近江邊的村莊構成敵軍4個支撐點。
在右翼正前方,韃靼人抬着一種發射1磅炮彈的金龍炮進入戰場。1磅炮火力很貧弱,但這種炮成功填補了鳥槍和紅夷炮、佛朗機之間的火力空白,並且有良好的機動性,在道路很差且缺乏炮兵縱列和挽馬的中國戰場有其實用價值。
近衛軍以縱隊向左翼快速挺進,熊皮帽子和騎炮兵的大名已傳播到中原各地,岳樂知道這是聯軍最精銳的部隊,他被迫調動位於第二線的2鎮綠營向他的右翼開進,在斜後方伸展戰線。
守序繼續向右看去。
在水面戰場,數百艘舢板在西江上廝殺,槳帆戰艦高掛着戰旗,向外噴吐火舌。十餘艘戰船燃着大火,隨水流飄蕩。
韃靼人的內河水師不弱,開出的賞格很高,明軍水師戰鬥力優勢不明顯。
水師的目標第一是殲滅敵軍船隊,其次是奪取岳樂後路,浮橋。岳樂有3座浮橋,其中2座與北面三水大營相連,1座與肇慶府方向相連。
韃靼水師在西江兩岸構築了兩座水城護衛浮橋,以船牌造浮動木城,鐵鎖四道橫於牌面,船上豎木柵,置大炮。
陳上川和楊彥迪攻擊三水浮橋,陳奇策攻擊另一座。由於敵軍控制了航道交匯口,兩支水師處於各自為戰的局面。
聯邦海軍主力並未投入在這場內河作戰中,僅有部分舢板和槳帆戰艦支援。
除了船頭和船尾的加農炮,槳帆戰艦兩舷的迴旋炮與敵軍舢板上的佛朗機火力在同等水平,而機動靈活的舢板顯然比槳帆戰艦更不易被命中,所以進入火器時代后,傳統內河水戰大船勝小船定律失效了,兩軍作戰主力都是舢板,大艦隻是起到支援輔助作用。
敵軍順流順風,是水上作戰最差的形勢。
內河作戰,最好的陣勢是逆風逆水,其次順風逆水,第三順水逆風。內河水面狹窄,順風順水一旦作戰不利一點調整餘地都沒有了。
聯軍水師逆風逆水雖然有利於發揚火力,但主要的問題是推進困難,水上的戰鬥一時半會完不了。
守序放下瞭望遠鏡,向身後看去。
炮彈激烈地在周圍噝噝呼嘯,重騎兵旅閃閃的胸甲泛着一片奪目的寒光,他們的戰馬躍躍欲奔,以致於快籠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