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邀請
第四十一章邀請
“不用藏着掖着了,把話頭挑明白了,你也不必再騙我了,外面的傳聞都是真的,袁**和革命黨都是一夥的對吧。”
隆裕太后話都說的這麼明白,也沒有再隱瞞下去的必要了,徐世昌索性承認。“太后明鑒。”
“果真如此……”隆裕太后傷心欲絕,心裏說不出的難受。
“說說吧,這大清的江山馬上就是他袁**的了,他要如何處置我們這群前朝遺老遺少們,是殺還是貶,還是囚禁一輩子?”
一個朝代被終結了,最倒霉的不是老百姓,對老百姓們而言,無非是換了一個收稅的大地主而已,最慘的是前朝的皇室們,為不留後患,繼承者們皆是選擇殘忍的斬草除根,哪怕是苟且偷生的活着,也不會有好下場,隆裕太后也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只是可惜了皇帝還這麼小,還沒來得及長大便要為大清國殉葬。
“太后多慮了。”徐世昌安慰道:“袁少保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與革命黨合作也是身不由己。大清國已經失去了民心,四萬萬老百姓揭竿而起,民不聊生,革命黨打着民主共和的旗號,誓要覆滅大清國,絕了皇室子孫,袁少保拼盡全力護佑大清國,方才止住革命黨咄咄逼人的態勢。戰爭,受苦受難的總歸是老百姓,少保有好生之德,不忍心百姓遭難,與革命黨坐下來談判。雙方化解干戈,馬放南山,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徐世昌撿好聽的說,再好聽的話聽在隆裕太后的耳朵里也是蒼白無力。
隆裕太后略帶譏諷的語氣說道:“袁**和革命黨的談判,是不是將大清國當成籌碼讓了出去。”
徐世昌稍微沉默,然後說道:“這是革命黨唯一的條件,帝制結束,皇帝退位,**必須進入民主共和時代。”
隆裕太后道:“那應該如何處置我們,將皇宮騰出來給袁**住,然後何去何從?”
“太后不必擔憂,少保仍念舊情,為皇室爭取到了好處,您和陛下仍然住在紫禁城中,每年的開銷供給由MIN國ZF撥款,在皇宮裏,您仍然是太后,皇上仍然是皇上。”
從皇室手中奪去了大清江山,但不至於落一個罵名,袁**待清廷還算寬厚,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與MIN國ZF共同擬定了一份皇室優待條款,這算是袁**遵循為臣之道給清廷唯一的報答了,只要隆裕太後點頭,紫禁城還是她們居住,宮女太監全都保留,一切照舊,黃龍旗仍然可以高高懸挂在皇宮中,只不過是大清國萬里江山化為紫禁城巴掌大的地方而已。
幾千年來,在對待亡國之君待遇方面,袁**是做的最好的一個了,還能留在紫禁城裏繼續享受皇家的規格,這種境遇讓隆裕太后心裏稍許寬慰。做主的是人家袁**,袁**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怕是當牛做馬為奴,要是想活命,就得受着,說不出一個不字。
“唉,你們看着辦吧,我一個婦道人家,皇帝尚且年幼,什麼都不懂,但願你們不要欺負的太狠,大清江山反正已經落到你們手裏了。沒別的事情,你就先回去吧,我身子乏了,想歇一歇。”
隆裕太后認命了,心口窩愈發疼得厲害,這些天的壞事是一件接着一件,輪番的打擊她,再堅強的女漢子也承受不住這等壓力。
“請太后保重龍體,臣告退。”
徐世昌轉身離去,他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忙,皇朝改制,可不是件小事,北洋十多萬大軍基本上全都調動起來,時刻待命,隨時準備鎮壓因為改朝換代引起的叛亂,王士珍、段祺瑞等高級將領也大都離開了京城,穩定四方局勢。
高級指揮官只有一個馮國璋鎮守京城,封鎖九門。
在皇宮裏,閑暇下來的宮女們好奇的看着宮中換崗的侍衛們,往常見得熟了,時不時沒人注意的時候相互打趣幾句,開開玩笑,消遣寂寞,但今天一看,全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不像是侍衛,倒像是北洋當兵的,宮女們你瞧我,我瞧你,表示都不認識,再聯想起宮中流傳已久的大清國要變天的傳聞,心中不禁打個寒噤,看來這都是真的……
距離湖北之戰已經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了,被馮國璋一把火燒掉的民宅也差不多重建起來了,軍校也有模有樣的開課了,師資力量的匱乏倒是一個問題,學士是招夠了,但是相應的講師卻遠遠不足。
袁兆龍也有辦法,他聯繫了德國租界,從德租界牽橋搭線重金邀請了五名來自德國的知名講師,別問德國人為什麼會如此痛快的答應袁兆龍的邀請,大清帝國在遠東已經是過去進行時了,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當家做主的將會是這個新興的MIN國ZF,無利不起早,**是西方列強們在遠東的利益核心所在,新ZF上台在即,倘若新ZF不承認,之前曾經與清ZF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利益合約等同是廢紙一堆,西方列強們在華利益勢必要重新洗牌,遠東利益的大小深刻影響到列強們在亞洲的勢力分化。
袁兆龍的湖北軍ZF實力堪稱是地方革命軍中最強,武漢又在貫通南北,交通東西的關鍵節點上,扼守交通要道,在西方人眼中看來,湖北軍ZF最有前途。
當袁兆龍同德國人提出邀請的同時,與急需途徑合作的德國人一拍即合,德國人爽快的同意。
為什麼一定要與德國人合作,袁兆龍也有自己的考量,論起綜合實力,英國雖然開始走起了下坡路,被M國逐漸追趕上,但仍居世界第一,但要論起陸軍軍事實力里,最強的還是要數德國人,德國士兵的戰鬥力以及戰術執行能力遠超於歐洲各國,不然一個小小的德國怎能挑起一戰二戰,險些擊潰歐洲呢。
當然作為交換,德國人也提出了一些合作條件,袁兆龍經過仔細的審核,只是同意了德國在湖北建工廠給予優惠等一部分經濟類型的合作要求,涉及到國防等原則問題的,袁兆龍是堅決拒絕,這個沒得商量。
袁兆龍邀請了德國人合作事宜告一段落,袁兆龍準備過幾天動身去一趟南京,必須要見一見這位傳聞中的孫先生了。
然而就在這時,有些日子沒見的黎元洪突然走進了袁兆龍的辦公室,交給他一封書信,袁兆龍拿眼一掃,目光定在了落款上: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