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斯蘭

關於阿斯蘭

我想,閱讀這部小說的人,應該對電視播映劇情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才是。新世代的人若想追溯當代高達系列間的血脈傳承來讀這部小說時,有些最低限度的基本數據不可不知。故事大綱自是無庸贅述,戰爭的目的、善惡、小團體理念和群體目標的代換,以及眼前現實與純粹理想之間的落差等,許多複雜的狀況和情緒交紛而至;阿斯蘭也發現自我依據的價值觀被外來因素粉碎,在陷入一種非常恐懼的心境之後,開始重新審思自我為何物。

從字面看來,這不過是一段自我重整的過程,但阿斯蘭面對的卻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問題。就在某一天,原本認定正確的事理竟遭到全盤否定,面對這種否定,他甚至發現自己連反駁也提不出,因此受到相當大的精神打擊。儘管如此,如此這般價值觀基礎的崩潰、陷於自我顛覆的危機情形,已經是相當戲劇化了,生活在和平世界中的我們或許覺得自己不太可能遇到。不過,就算不像阿斯蘭那樣處於戰爭的當事人立場,而被詰問以戰爭之目的或意義,我們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沿用自我的價值觀去批判許多細微末節的小事。在那些情況下,我們會導出自認為“正確”或“錯誤”的結論。那麼,當認為自己是正確時,也就是自我價值觀據理而有所主張時,我們是否就認為,自己代表着客觀的正義呢?

人非聖賢,我們並不具有絕對正確的標準。但在不同的時代或局勢下,經過選擇的是非善惡,其相對意義總是不同的。此中難免有個依據的自我價值觀,或是被所屬社會的大方向左右。之所以有這種情形,也是為了規避群體生活的無謂風險。那麼,當自我的主張因與社會不兼容的價值觀而遭到否定時,又將如何?人類會選擇重新檢視世間的道理而顛覆原有的價值觀;還是為了規避所屬群體可能擔冒的風險,下意識的排斥理解並否定對方的主張,甚至選擇固守自我的價值觀呢?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最先看重的是自己所處的危機,而下達客觀判斷一事便被放在自我保護之後了。當然,真要說起來,這是受自我本位所支配的行為。在小說中便有不少具體的例子。姑且舉一段稍後將出現的對白;當拉克絲問阿斯蘭“阿斯蘭是抱持什麼信念而戰呢?是你獲得的勳章?還是父親的命令?”,他的回答是“我在身為一個調整者和扎夫特的軍人時,所做的事並沒有錯”——若是他能繼續堅信這一點就好了。這麼一來,之後的發展應該不會那樣令他掙扎吧。

自我本位給人的印象或許不太好,但我認為那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機制,不使自己曝露於無謂的危險中,撇開善惡的準則,也是人類沿續生命的一種特性。再者,說得偏激一點,小自鄰居紛爭,大到國際問題,人們總為了各種原因起爭執;或者為了錢,或為宗教理念,又或是面子問題,而其最終的理由,卻也都是為了不願向對方的意向妥協、不願使自己偏頗,因而把自我本位當成一種優先的理性判斷所致。在這層意義下,以戰爭故事為主軸的高達SEED中,便描述了理論武裝后的自我本位相衝突的一面,也探及許多人類根本性的問題。

讓我們再回到阿斯蘭身上。高達SEED故事前半描述他與童年好友基拉在戰火中重逢,之後被迫立於敵對雙迫的過程。當時的阿斯蘭雖然為自己必須與朋友交戰所苦,但對自己隸屬於扎夫特的理由和目的並沒有一絲質疑,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相對於前文所述的他的現況,這整段過程可說是一場哥白尼式的大批判。阿斯蘭得到一個機會,從此刻的觀點去回顧自己與基拉初重逢時的心態;儘管早期對身為調整者、身為扎夫特軍人的認知並不容許他這麼做。深受自身所憑據的頑強價值基準影響者便不易受外來的刺激影響,主張日心說的哥白尼與反對的羅馬天主教正是歷史上的一例,況且單看瑪琉和娜塔爾就知道了。在下一集裏,阿斯蘭的思維即將被他自己的一記決定給瓦解掉,這個部分很令人期待,但在這一集裏,重心則在他與另一位女主角主卡嘉利相逢的情節。

在這個時間,阿斯蘭始終維持着身為扎夫特軍人的心態。當他面對着非軍人的對象時,便不由得脫離軍規、以個人對個人的層級去應對,因此衍生出不少令人發噱的場面,但自我價值觀絕沒有因而有所動搖。這一點在卡嘉利奪槍后的對話中可明顯看出。當然,這段插曲與阿斯蘭與卡嘉利兩人必須以個人身份一戰之事並無直接關連。

要在武力戰爭中攻擊對手,是以削弱其戰力以使對方失去戰意為主要目的,就結果而言,奪取人的性命也等同此目的,因而也產生戰爭最大的問題點。這種論調或許會被人解釋為輕忽生命,但若指導者僅憑光明正大的理念下令開戰和鎮壓,這種機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更不用說那些實際執行這種行為、親眼目睹這些過程和情況的士兵,內心產生的抗拒感一定更大。卡嘉利也在阿斯蘭背後看見過聖盾高達這樣的戰力,加上戰友先前遭戲弄所造成的刺激,都意味戰爭並不是個人對個人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一時的感情所驅使,只是單純的復仇;為誇示反擊能力而做的戰略性報復則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然而,為政者將這些因素混為一談,因而導致事態惡化,卻也是現實。在本集中,烏茲米要阻止卡嘉利與大天使號一同行動時的那番話,各位不妨當做是一種立於全球通盤觀點上的理想論,反覆玩味吧。

到最後,原本就不想取阿斯蘭性命的卡嘉利,回想起巴爾特菲盧特的話察覺所謂敵的真正意義,又因承受不了那份沉重而把槍丟了出去;兩人雖然因此而得以相安無事,但對阿斯蘭而言,這卻是一大轉機。

這一段在電視播映時約當第二十四話“只有兩人的戰爭”,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對白則是“又不是軍人,你們幹嘛”。不是軍人就別參與戰爭,這樣就不會像昨晚那樣搞什麼生死交關的事情;阿斯蘭站在個人的心態,其實並不想那麼做,這一點可以窺見。在戰爭這樣的大道理中,一個個體是不能有第二種意識形態的。更不用說自從與基拉最初重逢起,阿斯蘭就一直處在自我壓抑的狀態中,內心實在不願意和朋友廝殺;從這種對至親好友的顧念發展之後,甚至讓卡嘉利在他的眼中宛如第二個基拉。此外,這兩個人在阿斯蘭的心底設下的扳機,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戰鬥的目的。

我想,閱讀這部小說的人,應該對電視播映劇情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才是。新世代的人若想追溯當代高達系列間的血脈傳承來讀這部小說時,有些最低限度的基本數據不可不知。故事大綱自是無庸贅述,戰爭的目的、善惡、小團體理念和群體目標的代換,以及眼前現實與純粹理想之間的落差等,許多複雜的狀況和情緒交紛而至;阿斯蘭也發現自我依據的價值觀被外來因素粉碎,在陷入一種非常恐懼的心境之後,開始重新審思自我為何物。

從字面看來,這不過是一段自我重整的過程,但阿斯蘭面對的卻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問題。就在某一天,原本認定正確的事理竟遭到全盤否定,面對這種否定,他甚至發現自己連反駁也提不出,因此受到相當大的精神打擊。儘管如此,如此這般價值觀基礎的崩潰、陷於自我顛覆的危機情形,已經是相當戲劇化了,生活在和平世界中的我們或許覺得自己不太可能遇到。不過,就算不像阿斯蘭那樣處於戰爭的當事人立場,而被詰問以戰爭之目的或意義,我們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沿用自我的價值觀去批判許多細微末節的小事。在那些情況下,我們會導出自認為“正確”或“錯誤”的結論。那麼,當認為自己是正確時,也就是自我價值觀據理而有所主張時,我們是否就認為,自己代表着客觀的正義呢?

人非聖賢,我們並不具有絕對正確的標準。但在不同的時代或局勢下,經過選擇的是非善惡,其相對意義總是不同的。此中難免有個依據的自我價值觀,或是被所屬社會的大方向左右。之所以有這種情形,也是為了規避群體生活的無謂風險。那麼,當自我的主張因與社會不兼容的價值觀而遭到否定時,又將如何?人類會選擇重新檢視世間的道理而顛覆原有的價值觀;還是為了規避所屬群體可能擔冒的風險,下意識的排斥理解並否定對方的主張,甚至選擇固守自我的價值觀呢?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最先看重的是自己所處的危機,而下達客觀判斷一事便被放在自我保護之後了。當然,真要說起來,這是受自我本位所支配的行為。在小說中便有不少具體的例子。姑且舉一段稍後將出現的對白;當拉克絲問阿斯蘭“阿斯蘭是抱持什麼信念而戰呢?是你獲得的勳章?還是父親的命令?”,他的回答是“我在身為一個調整者和扎夫特的軍人時,所做的事並沒有錯”——若是他能繼續堅信這一點就好了。這麼一來,之後的發展應該不會那樣令他掙扎吧。

自我本位給人的印象或許不太好,但我認為那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機制,不使自己曝露於無謂的危險中,撇開善惡的準則,也是人類沿續生命的一種特性。再者,說得偏激一點,小自鄰居紛爭,大到國際問題,人們總為了各種原因起爭執;或者為了錢,或為宗教理念,又或是面子問題,而其最終的理由,卻也都是為了不願向對方的意向妥協、不願使自己偏頗,因而把自我本位當成一種優先的理性判斷所致。在這層意義下,以戰爭故事為主軸的高達SEED中,便描述了理論武裝后的自我本位相衝突的一面,也探及許多人類根本性的問題。

讓我們再回到阿斯蘭身上。高達SEED故事前半描述他與童年好友基拉在戰火中重逢,之後被迫立於敵對雙迫的過程。當時的阿斯蘭雖然為自己必須與朋友交戰所苦,但對自己隸屬於扎夫特的理由和目的並沒有一絲質疑,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相對於前文所述的他的現況,這整段過程可說是一場哥白尼式的大批判。阿斯蘭得到一個機會,從此刻的觀點去回顧自己與基拉初重逢時的心態;儘管早期對身為調整者、身為扎夫特軍人的認知並不容許他這麼做。深受自身所憑據的頑強價值基準影響者便不易受外來的刺激影響,主張日心說的哥白尼與反對的羅馬天主教正是歷史上的一例,況且單看瑪琉和娜塔爾就知道了。在下一集裏,阿斯蘭的思維即將被他自己的一記決定給瓦解掉,這個部分很令人期待,但在這一集裏,重心則在他與另一位女主角主卡嘉利相逢的情節。

在這個時間,阿斯蘭始終維持着身為扎夫特軍人的心態。當他面對着非軍人的對象時,便不由得脫離軍規、以個人對個人的層級去應對,因此衍生出不少令人發噱的場面,但自我價值觀絕沒有因而有所動搖。這一點在卡嘉利奪槍后的對話中可明顯看出。當然,這段插曲與阿斯蘭與卡嘉利兩人必須以個人身份一戰之事並無直接關連。

要在武力戰爭中攻擊對手,是以削弱其戰力以使對方失去戰意為主要目的,就結果而言,奪取人的性命也等同此目的,因而也產生戰爭最大的問題點。這種論調或許會被人解釋為輕忽生命,但若指導者僅憑光明正大的理念下令開戰和鎮壓,這種機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更不用說那些實際執行這種行為、親眼目睹這些過程和情況的士兵,內心產生的抗拒感一定更大。卡嘉利也在阿斯蘭背後看見過聖盾高達這樣的戰力,加上戰友先前遭戲弄所造成的刺激,都意味戰爭並不是個人對個人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一時的感情所驅使,只是單純的復仇;為誇示反擊能力而做的戰略性報復則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然而,為政者將這些因素混為一談,因而導致事態惡化,卻也是現實。在本集中,烏茲米要阻止卡嘉利與大天使號一同行動時的那番話,各位不妨當做是一種立於全球通盤觀點上的理想論,反覆玩味吧。

到最後,原本就不想取阿斯蘭性命的卡嘉利,回想起巴爾特菲盧特的話察覺所謂敵的真正意義,又因承受不了那份沉重而把槍丟了出去;兩人雖然因此而得以相安無事,但對阿斯蘭而言,這卻是一大轉機。

這一段在電視播映時約當第二十四話“只有兩人的戰爭”,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對白則是“又不是軍人,你們幹嘛”。不是軍人就別參與戰爭,這樣就不會像昨晚那樣搞什麼生死交關的事情;阿斯蘭站在個人的心態,其實並不想那麼做,這一點可以窺見。在戰爭這樣的大道理中,一個個體是不能有第二種意識形態的。更不用說自從與基拉最初重逢起,阿斯蘭就一直處在自我壓抑的狀態中,內心實在不願意和朋友廝殺;從這種對至親好友的顧念發展之後,甚至讓卡嘉利在他的眼中宛如第二個基拉。此外,這兩個人在阿斯蘭的心底設下的扳機,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戰鬥的目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高達SEED之與天才共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高達SEED之與天才共舞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阿斯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