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17章 名將雲集
秦軍軍營與趙**營相隔約十五里,是依山而建,黑色軍營向西南方向延伸數里。軍營外是深溝壁壘,但沒設有鐵蒺藜,營寨門口也不設弔橋,直接可通行而過。
入了營寨,白起即命士兵喚眾將聚幕營議事。
片刻功夫,五十多名秦將陸續入了幕營,幕營內極其簡陋,地上鋪的是草席,除白起面前是張高約三盡的紅木桌外,其餘均是與普通人家家中矮桌無異。
白起入營多日,首次聚將議事,又兼白起在秦軍中聲名顯赫,不少秦將視他為自己的偶像,今日能與偶像近距離接觸,且又聽說有新戰事,秦將是個個精神抖擻。
秦將分四列坐在白起正前方,最前面四人分別是:鄭平安,王齕,司馬錯,蒙驁,緊坐四人之後是王翦,胡傷,司馬梗,王賁。這些人可都是歷史上的名人:王齕,號信梁,戰國未期大將,年紀與白起相仿,遇上白起可謂是他的不幸。白起在世時,他被白起的鋒芒所掩蓋,白起死後他又未有大功績,或許能令他欣慰的是,自己曾得到過秦昭襄王及後來的秦孝文王、秦王政的信任,不像白起那樣死於非命。
鄭平安在軍中雖毫無聲望,更無戰績,可他儼然秦營中的二號人物,比王齕手中擁有的權力更大,只是他不想引來非議,所以自覺地坐在第二的位置,鄭平安之所以能身居要職,是因為他是秦國當朝相國應侯——范雎的救命恩人。是范雎向秦王推薦了鄭平安,而秦王為使范雎安心留秦,也就順水推舟地給鄭平安安排了個工作。鄭平安此次隨白起來長平,實際上是幫助范雎監督白起的一舉一動。
蒙驁原是楚國人,在秦昭王時到了秦國,後來憑藉自身的努力,官至上卿,成為秦國一代名將,蒙驁是秦國蒙氏家族的開創者,為蒙氏家族在秦國的立足開創了良好的基礎,他的兒子蒙武及孫子蒙恬、蒙毅在歷史上也較有名氣。
據史料所載,蒙驁是從秦庄襄王繼位后才開始任秦軍主帥,率軍征戰,分別攻打魏國,趙國,公元前247年,被信陵君率領的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大敗。到秦始皇上台後,蒙驁又得重用,為秦國奪得城池數十座。公元前240年,秦軍分兩路進攻趙國。由於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成蛟叛變,造成蒙驁孤軍深入,遭遇趙將龐暖。蒙驁在撤退時遭龐暖伏兵於太行山,被亂箭射死。此時,年輕的蒙驁僅是秦軍中一名正將。
王翦,秦國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年紀略小於王齕、蒙驁,他自小喜歡兵法,成年後即從軍,因在軍中出類拔萃,幾乎是以直線式上升至正將。歷史上,王翦是繼白起後秦國中又一員名將,王翦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除韓國外,其餘五國均由他父子兩人所滅。王翦一生中最成功的戰事莫過於率秦軍六十萬攻打楚國,大敗楚將項燕,最後滅了楚國,被秦王晉陞為武成侯。
當然,以上秦國名將所取得的成就是在正常的歷史條件下實現的,現在有了從二十一世紀穿超而來的趙括,那又是將是另外的歷史。
見眾將各就各位,白起咳嗽了兩聲道:“諸位,趙軍主將已由趙括代了廉頗,今日趙軍一改往日守寨不出,對我軍窮追猛打則是最好證明。且我剛剛收到密報,趙括用新舊將領較量之法,易去數位老將,據斥侯回報,趙括還有可能再次對舊將進行革職,我軍宜抓住有利時機圍殲趙軍。”
王齕道:“應侯果然神機妙算,施反間計使趙王落入圈套,只要趙軍離寨迎戰我軍,圍殲趙軍便是指日可待之事。”
王賁道:“趙括好戰不假,然趙軍強於楚、韓、魏、燕、齊五國之師亦是事實,尤其是趙國騎兵,須小心應付。”
司馬錯道:“王將軍所言有理,戰國騎兵源於趙國,諸國皆稱之為“胡刀騎士”,常與匈奴、東胡、林胡交戰,使得趙國騎士異常強悍。如我軍騎兵與之正面交鋒,必然吃虧。今日我軍騎兵大敗就是事例。”
白起把目光投向王賁:“王將軍剛剛與趙國騎兵交戰,可有收穫?”
王賁道:“與我交戰之人名為權欲,此人自稱為趙國正將,騎的是陰山胡馬,使的是馬刀,而我常見的戟、矛或長槍,敵將臂力過人,刀法嫻熟,未將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