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野田佳彥5o萬張日經期指的買盤,讓日經指數一路高歌猛進,不斷的上漲,日本股市之中沸沸揚揚,不少股民都拍手叫好,為大日本帝國出資托市叫好。畢竟,任由外國不明來歷的財團肆意狙擊日本股市,這不僅傷害大和民族那自認為驕傲的自尊心,也讓日本民眾為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被這些外國的投機者捲走而傷心,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其實,在某些時刻,日本還是一個極度團結的民族。
此時,在日本的某個房間內,看着日經指數一路上漲到778o點的野田佳彥一陣哈哈大笑的對身旁的人說道:“看到了嗎?他們撐不住了,敢於挑戰我大日本帝國的人,就是如此的下場。”
野田佳彥剛才那5o萬張期指的買盤可不是他隨意亂叫的。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估算過這個不明狙擊者所能擁有的資金。這個投資者一共沽空了索尼過38o萬手,任天堂等其他高科技股票27o萬手以上,其本金約佔38億美元,加上剛才所沽的28萬張日經期指,本金約在7億美元。這時候,這個不明狙擊者所投入的資金已經過45億美元。野田佳彥估算對方的資金已經快要到達瓶頸階段。
所以,這5o萬張日經期指的買盤,就是野田佳彥用來度量對方的資金掌握量的。到現在,5o萬張買盤已經出去十分鐘了,對方沒有絲毫反映,日經指數持續上漲,雖然緩慢,但是也帶動整個大盤之中的藍籌股開始緩慢的爬上。這樣就說明了對方可能沒有資金了,至少現在沒有資金和日本政府做對了。
如果在剛才對方將5o萬張買盤沽空的話,那麼野田佳彥會立刻吸納1oo萬張。對方再次沽空,野田佳彥就會繼續吸納2oo萬張,以此類推,直到對方承受不住的時候。自己有5oo億美元做後盾,財雄勢大,並不害怕對方耍用任何的陰謀手段,就算對方耍陰謀,自己也可以用龐大的資金將對方直接砸死。
看着日經指數不斷的上漲,彼得暗自笑,他沒有絲毫的擔憂,他的最終目的本來就不在日經指數上,他沒想和日本政府在這上面決一勝負。畢竟日本政府擁有過5ooo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次為了托市就出動了5oo億美元。想要在日經期指上和日本政府較勁,那就不是他們一家或幾家人能辦到的了。那需要全世界十數家全球性的大財團同時出售,才有一拼的機會。但這其中牽涉的利益太大,太多,也不是靠蕭天彼得等人所能辦到的。
因此,彼得最開始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日本政府來借勢。利用這次日本十數家公司的巨額虧損的大勢,再以日本十數年來的熊市慣性來炒作,打擊日本股民的投資信心,最終引來全世界的金融大鱷。
而剛才,彼得沽空日經期指,看似是在打壓日經期指,想要利用其帶動整個日本股市下跌,其實不然,他是在利用中國古老的一部兵法中的計謀,暗渡陳倉。將所有股民和日本政府的目光吸引到日經期指上來。但實際上,彼得已經通過這段時間,沽空了1oo萬手東京電力的股票。
現在,東京電力的股價已經從最初的375o日元跌落到了現在的351o日元。但是現在眾多投資者和日本政府及各大公司的目光都被彼得利用巧妙的手段吸引到了索尼高科技股和日經期指上面。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人注意到東京電力的股價波動。
而且,東京電力的股票是日本股市的絕對領軍股票,市值多大16oo億美元以上,比索尼公佈的前78o億美元市值要高出一倍有餘,加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業績,在市場中口碑極佳,所以根本就沒有人相信會有人會主動去動東京電力,將目光都放在了日經期指上面。這也就給了彼得極大的機會,為其暗渡陳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彼得將東京電力的股票沽空達到1oo萬手時,問蕭天:“蕭先生,東京電力的證據什麼時候能夠拿到?”
“彼得,別著急,還需要一點點的時間,現在我集團日本分部的總裁已經在和對方接洽了,不過對方十分的小心謹慎,現在一直都在帶着我的人兜圈子,不過,我相信,只要讓對方感到安全的話,再有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將證據拿到了。”蕭天對彼得說道。
別看蕭天表面平靜,其實他的內心也焦急,只不過他沒表現在臉上而已。日本政府出手,大肆買進日經期指,將日經期指不斷的推升,從而帶動股市中大多數股票開始回升,如果一直按照這個趨勢展下去,那麼對蕭天等人將會大大不利。
但是據張明說,現在願意為其提供東京電力證據的內部高層人員,十分的謹慎小心,一直在更換交易的地點,這讓蕭天十分的無奈,就算着急,也只能安靜的等待。當對方徹底的放心下來的時候,也就是日本倒霉的時候。
聽了蕭天的話,彼得也無奈的點頭答應道:“好的,蕭先生,我知道了。現在是日本東京時間上午9點5o分,再過4o分鐘,就到了日本股市上午收盤的時間了。總之,我們一定要在日本股市下午開盤之前拿到證據,否則,我們不僅會前功盡棄,而且,很可能會在日本股市之中被日本政府狠陰一把,將我們打造成另一個1997年的索羅斯。”
在蕭天與彼得商討的同時,在美國的華爾街中……
“呵呵,日本政府很有意思嘛,看來上次9o年的泡沫經濟破滅,加之大股災的影響,讓這群矮子學乖了。”巴菲特看着日本股市的變化,眯縫眼睛的自言自語道。
當年,日本政府十分的驕傲自大,無比的囂張,認為日本經濟是毫無漏洞的,日經指數會一直持續上漲,結果,日本政府與摩根史丹利公司和高聲公司打了一個被不可能獲勝的賭。結果最終一敗塗地,成為世界金融人士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