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篩選
【寫在一切的之前】
從部隊複員之後,這件事在我的腦袋裏一直念想着。
我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把它記下來。記出每一個細節。在療養院的時候,醫生告訴我,我的腦袋出了狀況,有可能會記不起一些東西。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那些事我仍然記得一清二楚。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東西,你根本無法接觸,更別提知曉。也許三言兩語說不清,但它就藏在你的腳下,你的頭頂,你習以為常,卻根本察覺不了。我經歷的事情,它不會符合大眾所認知的世界,甚至會被打成“偽科學”。
但是它確確實實發生過。倘若我沒有將它記敘下來,而是繼續選擇沉默,那這件事情,恐怕就要永永遠遠的爛在歷史長河裏,成為一粒無人知曉的塵埃。
那麼多年過去,這些事情有的清晰如昨,有的則模糊不清。而當年和我一起對着條例宣誓的人,也不知所蹤。他們也許還遵守着條例,保守着這些秘密,游於市井,無法和我一起對證記憶。所以我只能儘可能的用筆頭去回憶,去拼湊,這些事情,我想忘記它,但它不應該被遺忘。至少在我這裏留個記錄,算是對他們有個交代。
但請記住,你看到的以下文字,不會是檔案館裏的正經報告,你也絕不可能會在資料公開的地方讀到。以下文字,可能儘是我的臆想編撰,也可能實實在在發生過。
你可以把它當作閑暇之餘的茶談讀物,也可以認為是滿足獵奇心的小說。總之,你不必去過多的質疑其真實性。這只是承載着浩瀚信息的互聯網中,一小段記載往事的文字。它們微不足道,但卻好不容易穿越了層層時空,來到你的屏幕前。
孰真孰假,不是我要表達的重點。我只想將他們和它們講出來,這就夠了。
……
我是一名戰爭年代的老兵。
八四年那會兒,我還留在部隊的偵察連里。大概在那年上旬的時候,就有傳聞說咱們偵察連要去前線了。七九年的戰事之後,師里的偵察隊伍擴了一些,我從步兵連編進了偵察連。那時候,我在部隊裏是上過戰場的老資格,從對越反擊戰的戰場回來之後,身上帶着軍功,做上了班長,差點還上了排職,所以日子挺好過。
雖是老油條,但我並不是那麼熱愛軍營生活。那會兒文革早就結束,全國已經恢復了高考,返城的知青都流行上夜校,考大學。我本身上過學,因為鬧文革時學校停了課,才上山下鄉,學工學農,做了知青。好幾個曾經一起掙工分的好友,都寫信來告訴我考上大學的捷報。
當然,參軍那年,高考就已經恢復了。所以身在軍營的我,聽到這些消息后不免心痒痒,抱怨枯燥的軍營束縛了我的才識,一直等着複員回家。但服役期滿了之後,我自己又因為一些原因,選擇留在了部隊。老油條磨來油去,一待就是兩屆兵。
恰逢國家開始有改革的跡象,過去的那一套正在消亡。家裏的來信說,部隊裏如果呆不下去的話,就回來。家裏有親戚去搞了“投機倒把”,也就是做生意,結果一夜暴富,瀟洒得很。我就考慮着,如果還在部隊裏還混不出頭,我就該跳出這個“鐵飯碗”,複員回家了。
眼看我就要複員,結果被調進偵察部隊才一年多,就來了這檔子事。因為上前線的傳聞不假,沒過多久,各師的偵察部隊,全被抽調出來,組建起了軍區的“偵察大隊”。
但聽到這個消息,我也有幾分興奮與期待。期待個什麼呢,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回來后,我有過進軍校學習的機會,結果好磨歹磨,我碰着了紀律,直接就給我的機會弔銷了。到現在,仍然還是一個班長給我擱着。所以我估摸着,重回前線,就有機會可以立功,再爭取爭取換一個正職軍官回來,假如真的複員回地方了,會好一點。
畢竟老油條“煎”了六年,誰都想換回個好結果。
至於說複員回家搞“投機倒把”,我不過是把它當成最差的打算罷了。那時候國家究竟要如何改,改多少,沒人講得清楚。但無論國家要怎麼改,能吃一口“鐵飯碗”,無疑才是最讓人穩心的。
七九年去過越南的,沒死的,回來后基本都是去了機關,升了連營,仕途安穩。像我這種留下來又沒上去的,少之又少。我這個還在底層掙扎、苦苦度日的“老資格”,心裏肯定憋得慌。
當然啊,要說回前線,我是不想的,但人在部隊,只能聽命令。既然要回去,我只能為自己做最好的打算。
回前線的消息沒傳開多久,分隊就開始沒日沒夜的搞訓練。大家心裏有了底,訓練起來都很認真。其實後來才知道,這次不是去搞大規模的反擊戰,而是越南猴子又在邊境開始鬧事,我們要搞“輪戰”。
這裏簡單說一下,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也就是七九年那次,我們打進了越南的領土。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教訓了越南人,達到反擊目的,我們就撤軍了。
第二個階段,是撤軍后的1984年,越南調回了所謂的“主力軍”,開始在邊境反撲,就開始了“兩山輪戰”。所謂輪戰,就是軍委抽調各軍區,輪着和越南人打。
斷斷續續的衝突,直到1989年才結束。我也是後來才聽說,越南這次反撲,派了不少特工到邊境騷擾滋事,弄得邊境人心惶惶。所以我們偵察分隊,就是派去“以小對小”,搞反滲透的。畢竟以大部隊和越南特工打,就像炮彈打蚊子,效率低,投入也大。
可是,我雖然作為軍區偵察大隊的一員,但自始至終,我都沒有隨大部隊一起去過老山,更沒有和越南特工交過手。關於“兩山輪戰”的一切,我全都是聽說的。
為什麼是聽說呢?因為我這第二次回越南,根本就沒和大隊一起上過“前線”。在大隊準備開進越南之前,發生了一件不合常理的怪事。
要說怪,也不是有多怪。只不過對當時的我來說,有些想不明白。當時訓練開始還沒幾天,隊裏突然來了命令,讓我去師部報道。我這一個小小的班長,還是第一次被叫去師部。集合的地點,是在偵察處的水泥壩子裏。陸陸續續好幾十號人,集結在了這裏。
然後,偵查處長出來點了一次名,就直接用卡車把我們拉走了。這幾十號人里,我就認識兩個,其餘的都是些生面孔。大家私下裏一交流,都不知道拉我們出來是要幹什麼。卡車把我們運到了老林子裏的一個駐地,再之後的幾天,駐地的人帶着我們開始了集中訓練。訓練完了,又弄了一個考核。
考核的內容跟平時差不了多少,也就是實戰的偵察各項技能,和理論的軍事地形學幾個文化學科。考核一完,偵察處長又來點了一次名。這次呢,他從咱們這幾十號人里,點出了五個人,其中一個就有我。
還沒弄清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被點出的這五個,就被偵察處長送上了另一輛軍卡車接走。卡車開出了老林子的駐地,把我們運回了偵察處。處長領着我們進了一棟樓,進入了一個會議室里。五個人對着室內的花地圖,列成了一排。
隔幾分鐘,偵察處長慢悠悠的走進來,身邊還多了一個人。那人上了些年紀,至少得有個五六十的歲數。那個時候,部隊裏還沒恢復軍銜,從官到兵穿的都是“三點紅,一點綠”的六五軍裝。所以在部隊裏,光靠衣着是根本不能知曉一個人的職務。但是看到他的那一刻我就明白,這把年紀還能留在軍營,十有八九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幹部。甚至首長級別的人。
但是他的身份直到今天我也沒弄清楚,也僅僅見過這一面。就暫且稱他為“老幹部”吧。
老幹部腰有些駝,他背着雙手,進門后就打量着我們。看了一會兒,他點點頭,看着我們說:“嗯,不錯。既然都挑了幾次,肯定都是好兵。”
“接下來的,你跟他們好好講一下,要安排到位。”首長轉過頭,又跟旁邊的偵察處長說了一句。處長點頭答是,老幹部又用一種很奇怪的目光,滯盯了我們一陣,接着沉了一口氣,就匆匆走出了會議室。
處長送走他后,關過了會議室的門,面相五人走來。
他正了正軍帽,然後讓我們拉過會議桌旁邊的椅子坐下。處長清了清嗓子,說:“好了,我就說兩點。”
“第一個,從現在開始,你們站着的這五個人,是新編好的一個班級編製。不管你們以前是什麼職務,現在都暫時取消,安心待在這個班。”處長咳嗽了一聲。
我心裏“哐當”一下,眼皮眨了又眨,心想我這還第一次來到偵查處、受到老幹部接見,怎麼又一下子給我降職了?
處長好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他吞了一口口水,繼續補充說:“我知道,你們之中有干班長的,有干排長的,甚至還有連職幹部。我這話肯定讓你們聽不明白,但是不管你們有意見沒意見,都得給我憋住。”
說完,偵察處長停下來,盯着我們不講話。我們五個坐直了腰,一聲都不敢吭。
“第二,”處長又開口了,“把你們挑出來,編成一個班,不是說要革你們的職,而是有任務要交給你們。之前的考核大家都參加過了,你們都是有能力從花名冊里挑出來,執行這次任務的。你們有老兵里的油子,也有新兵中的尖子。所以心態給我放穩擺正,不是誰瞎點把你們挑出來,是你們偵察技能優秀,上級相信你們。
“任務完成,職務全部恢復,並記一等功。更細的安排我這裏不清楚,多的我也不啰嗦了,你們現在回去收拾一下,下午,回這裏集合!”
下午,我們就被一架飛機接走了。上飛機之前,我們在會議室里宣了誓。宣誓的內容讓我有些吃驚,大意就是本次任務涉密,出了會議室的一切行動,都不能向任何人提起。不過我倒沒當回事,以為這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誓師大會”,就跟着其他人照做了。
可誰知道,那下午的不以為然,卻悄悄為我帶來了命運的改變。
飛機是那種首長乘坐的專機,軟座位,帶窗戶。那是我第一次飛到萬里高空,親眼俯瞰白花花的,看不到邊際的雲,當時那興奮勁兒,我至今都能記得。我甚至還覺得,就算這班長的位置擱着不還我了,這一趟首長專機坐下來,我也算值了。其他四個人和我一樣,興奮得很。但有一個長得挺壯實的,講話北方口音的,上飛機就叫暈,吐個不停。
下了飛機才知道,我們被運到了邊境。但這時候興奮勁兒還沒散,因為前幾年我趕赴戰場,部隊是用綠皮火車把我們運過來的。幾年過去,憑藉我在軍營里的摸爬滾打,直接就綠皮換飛機了。這待遇的轉換,不由讓我有股自豪感。
三名綠軍裝的戰士,在機場接走了我們。那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我們五個人被帶到一個軍招待所里過了一宿。轉天,一名軍官模樣的人,用軍吉普接走了我們。吉普車裏擠得不行,並且除了那位軍官,車裏還多了一個人。這人一看就不是軍人,他梳着一頭中分,腰帶里扎着一件“的確涼”襯衫,耳朵上支起一架斯斯文文的眼鏡兒。
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覺得這人應該是老師或者學生。後來才知道,他確實是一名學生,並且,要和我們一起出任務。
駕車的那位軍官姓李,他讓我們稱呼李科長就行。我們在一個營區里下了車,短暫休息后,又被令着搬運物資進軍卡。軍卡車的廂里裝好了幾大捆物資后,就載着我們一起,拐進了山路里。山路很爛,那時候正是雲南的雨季,雨說下就下,卡車就更不好開了。推了好幾次車,一路搖搖晃晃到了下午,軍車才停了下來。
李科長帶我們走了一段山路,最後來到一個邊防哨所。邊防哨所里有四名荷槍實彈的邊防戰士,站崗的那位早就發現了我們,打量了一陣,便朝領着我們的李科長敬了個禮。
李科長回了禮,然後對他們交代了幾句什麼,就讓邊防戰士騰人手去搬卡車裏的物件。環顧四周,哨所修在一個山頭,四周儘是連綿不斷的山體。望着這片看不到頭的山脈,記憶里的畫面好像重合了起來。我瞬間意識到,再往這哨所翻幾個山頭,肯定就是越南了。也是嘛,李科長都說了,這裏確實是邊防哨所。
邊防戰士離開之後,李科長讓我們六個人列好了隊。他照着手裏的名單,對我們點了一次名。
“鄧泓超。”五個兵點完,他又喚了一聲那個扎着白襯衫的中分頭。中分頭就是我之前寫到過的那位掛着眼鏡兒的學生。
“到!”這個中分頭伸着脖子,有些緊張的答了一句。他站在隊列的最右,努力學起我們的樣子,保持立正姿勢。但是,他那姿勢就像腸子給扯着了,頂脖子翹籮篼的。
“好,一人兒不漏。”李科長說話方音很重。
他折好手中的花名冊子,背過雙手,接着對我們說:“現在,你們都到這裏吶,由我,來統一安排你們的訓練。上頭給我的任務是,帶你六個人,在這山裏頭給我練上一個月。”
太陽很毒辣,曬得人睜不開眼。乾燥的熱風,呼呼的在群山間刮著。六人站得筆直,等他繼續說下去。
“練完了,還有更遠的地方,要送你六個人去。”李科長抬起一隻背着的手,往身旁的群山老林子裏舞劃了一下。他那眼角邊上皺起的魚尾紋,就像是老蒲扇上的紋路。而黑紅黑紅的皮膚,表示他受過苦勞的歷練。看着李科長似笑非笑的表情,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句:更遠的地方?
“另外吶,”李科長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又拿起花名冊看了一眼,“我是兄弟軍區的,以前,我同你們一樣,也是乾的偵察科。這次,我算重操舊業,負責你們訓練,也是這次任務的負責人。關於你們的信息,我聽說了,都是選出來的尖子兵。你們的本行肯定都比我李某人優秀,但是論資格,我肯定比你們都老。所以搞訓練的這段時間,希望你六個,都按我的要求來。”
“有問題的話,現在響一聲兒。”李科長說完,掃視着我們。
汗水滲滿了鼻尖,我目視前方,沒有答聲。其他五個人和我一樣,一齊沉默了十秒左右。
“很好,那全體解散,進樹林找地皮,紮營!”李科長說著走了出去。
紮營的器具都擱在軍車裏邊兒,我們離開了哨所,在哨站戰士的幫助下,把營棚扎進了老林子裏。
如李科長所說,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在這群山裡搞了集中訓練。訓練內容無非也就那些,什麼摸哨啊,定向越野啊,但是練得最多的,是把咱幾個丟進一片陌生的林子裏,再靠地圖準確到達某個地點。
李科長不和我們隨任務,也不講目的,只下命令,多是說他在林子裏藏了個水壺,我們再找到就算訓練完成了。所以這一個多月里,我就見過他三次。因為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樹林裏摸來摸去。說起這片深山老林,還真讓我們適應了好久。邊境的林子裏,濕熱、瘴氣、毒蟲,都讓人苦不堪言。
隊伍里有個東北兵,進林子兩天就染上了擺子病,送出去躺了幾天才好。不過對我這個上過越南戰場的老油子來說,煩人的濕熱也沒多大問題,沒幾陣就適應了。其他幾個呢,也都還好。最讓我想不明白的是,那個扎襯衫的中分頭學生,竟然也和我們一起搞訓練。
最開始的時候,那哪能叫訓練,分明是在折磨。那學生走不了遠路,腳腫得跟鎚子似的;眼鏡兒沒幾天就走丟了,經常走幾步就跌一跤;鞋子浸水了,襪子忘記換,在鞋裏悶上幾天,再脫出來的時候都快潰爛了……看得我幾個真想立馬送他回學校。
總而言之,幾個人就是沒搞明白為什麼要派一個光鮮的大學生跟咱一起受罪。我們都開玩笑說,這小伙兒是不是犯了法,才派來和我們一起接受改造?
玩笑歸玩笑,這個叫“鄧鴻超”的小伙,倒還挺爭氣。一路練過來,也沒聽他叫句苦。直到最後,我們也就沒有刻意的去幫扶他,甚至把他當成了戰友。
一個多月的訓練搞完,我們的任務終於正式下達,被送去了更遠的地方。我終於明白過來,出發前在偵查處搞得神秘兮兮的宣誓,並不是鬧着玩。因為交給我們的任務,跟平常訓練和我所預想的,不太一樣。
並且,一段關於此次任務的離奇故事,更是讓我覺得邪門無比,直滲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