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幽州之危(三)
四小研究了半晌,終於還是決定以正式的使者身份報名求見,四小好生熟悉整理了一下妝容,打扮妥帖,這才施施然的來的軻比能部族通名求見。軻比能聽說大漢來使,忙命人請了進去,不過四人的年紀實在是有些年輕,最大的黃敘如今也不過剛剛年滿二十,雖然軻比能不至於因此就輕視與他們,但也對此有些疑惑,不過軻比能畢竟也是一族首領,臉上並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什麼異樣。
在向軻比能通了姓名之後,四小也顧不上與軻比能多繞彎子,直接開口說明了來意。不過軻比能聽完之後確實陷入了沉默。四小互望一眼,心道不妙。不等軻比能張口回應,司馬懿便站了出來,不過司馬懿倒是沒有繼續再說請軻比能出兵進擊烏桓之事,反是說起了別的方面,“單于你素有雄心,想要一統鮮卑所部,如今步度根親率人馬攻入我大漢并州境內,其部族定然空虛,若是單于此刻舉族中戰力往攻步度根所部,想來定然能收穫匪淺。”
“嗯?”軻比能原本卻是做着這般打算,不過讓他奇怪的是司馬懿為何會勸他去進攻步度根?他們不是來請自己進攻烏桓的嗎?
“單于可是想說明明我們想要請單于出兵進攻烏桓而卻勸單于攻取步度根嗎?”
軻比能沒有說話,但是看着司馬懿的眼神表明了他的想法。
司馬懿微微一笑,“步度根乃是單于心腹大患,乃是單于最為看重之事,我們又怎好壞了單于好事呢?至於烏桓所部,不過是土雞瓦狗,先來定然不被單于放在心上,所以我們也不敢有勞單于,若不是如今戰事吃緊,無兵可用,否則但憑我們幾人便可以要拿烏桓乖乖退兵,又何勞單于動手。不過單于如今遲遲未向步度根動手,只怕也是擔心單于舉兵而動,後方為烏桓所劫。”
軻比能依舊冷着臉一句話也沒有說,不過司馬懿還是從其眼神中看出自己猜對了,於是便繼續說道:“此次前來求見單于的路上,我一路所見鮮卑部族勇士各個英勇善戰,威武不凡,想來單于以如此雄壯之兵必可戰無不勝,打的那步度根毫無還手之力,至於單于所擔心東面烏桓人的不軌之舉,我四人願為單于分憂,若是單于不棄,請單于與四人一支兵馬,不用太多,三千兵馬即可,我四人自可讓那烏桓人不敢心生妄念,不敢對單于的部落打半點主意。”
司馬懿的這一番話卻是說到了軻比能的心坎里,如今步度根領兵在外,正是他攻擊其所部的大好機會,他如今之所以遲遲不肯動手,便是擔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烏桓人雖不足慮,可是若是因此而被烏桓人咬上一口,損失倒在其次,其中噁心,讓他在族中抬不起頭來淪為笑柄便有些顏面難堪了。而不管司馬懿這番話是真也好,是假也罷,只要能拖住烏桓人,等他滅了步度根所部,騰出手來反手便能解決了烏桓部。所以司馬懿的話着實讓軻比能動了心。
司馬懿見軻比能神色鬆動,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於是乘熱打鐵再加一個砝碼,徹底說服軻比能,“我大漢國師素聞單于公正忠勇,又親善於我大漢,所以一直對單于多有關注,此來國師更是吩咐我等要與單于交好。若是單于一統鮮卑,於你我兩族皆是善舉,國師亦是會保舉單于為護鮮卑校尉,永交你我兩族之好。”
軻比能聽到這話,終於顏色大喜,在斟酌一番之後,爽快的應下了司馬懿的請求。軻比能一面整軍準備抄步度根的後路,一面命一隊三千人的鮮卑勇士聽命與黃敘四人。
黃敘四人不敢怠慢,也不多呆,告辭軻比能領着三千人馬便一路疾馳向烏桓部族駐地前去。
“小干,小超,你二人領兵馬再次稍後,若是一炷香時間內我們沒有出來,你們便引這三千兵馬在這烏桓族地大開殺戒,大肆劫掠,定要擾得烏桓人雞犬不寧,你們可記住了?”聽着黃敘的吩咐,傅干、馬超二人鄭重的點了點頭。
黃敘和司馬懿則以漢使的身份求見烏桓單于丘力居,丘力居年事已高,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神情有些萎頓。黃敘和司馬懿表明了來意,丘力居也知道蹋頓所為,此番蹋頓不顧他的反對,擅自引兵出征,讓丘力居頗為惱火,只是蹋頓如今已掌握族中大部分人馬,在武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丘力居就算有心反對卻也不是蹋頓對手,只得眼睜睜的任由蹋頓施為。在黃敘和司馬懿將蹋頓在涿縣損兵折將,二十萬烏桓大軍如今只剩十萬,而且還引起了眾怒,岌岌可危,若是丘力居再不出手,這剩下的十萬烏桓勇士只怕也便要葬送在蹋頓手中,同時又以鮮卑大軍為幌子威脅丘力居,然後又一頓呈說其中厲害和許以好處之後,終於讓丘力居意識到若是再任由蹋頓如此一意孤行下去,烏桓覆滅就在眼前,這一下丘力居終於下了決心,讓難樓、蘇仆延、烏延三人統領族中剩餘接近五萬人馬,隨黃敘南下一方面掃平烏桓勇士回返營地的後路,一方面捉拿蹋頓這個險些葬送了烏桓一族的罪人回來。
等到看到黃敘和司馬懿一臉笑容的從烏桓族中走出來,馬超和傅干終於鬆了一口氣。第二日,難樓、蘇仆延、烏延三人便整備其兵馬隨着黃敘等人一路向南直奔幽州而去。
此時個涿縣戰鬥更為焦灼,蹋頓得了糧草,自是再無後顧之憂,只要再加緊進攻,拿下涿縣,然後反身再滅了袁紹,自可一統幽州,為烏桓部族謀一處久居之所,別說扛過這個冬天,就是日後也能讓烏桓部族不再挨冷受餓,若是再能乘此機會一舉拿下翼州,那麼烏桓大興也不再是什麼難事。所以蹋頓加大了對涿縣的攻擊力度,讓城中的太平軍壓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