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初次交戰
?待得雙方人馬站定,陣型擺開。此時看看日頭,正是初升未久,陽光燦爛,張平估摸了一下,大約是上午九點左右。
兩方人馬對峙而立,張平開始近距離觀察對面人馬,當然,張平首要觀察的是皇甫嵩和曹操二人。
此時的皇甫嵩,看起來四十多歲,方臉濃眉,腰挎寶劍。再看曹操,此時的曹阿滿尚數年輕,二十來歲年紀,真是年輕力壯當打之年。
在張平觀察對面的同時,對面的皇甫嵩和曹操亦在觀察張平。皇甫嵩只是瞥了一眼張平,覺得這小子甚為面生,而且裝扮怪異,一身玄黃羽衣,未着片甲,腰間空空,即無寶劍,也無長槍,這完全不像上陣打仗,倒像是來遊山玩水的富家子弟,不知其所為何來,想來也沒什麼威脅,變不在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張平其實本想將九節杖拿在手中,以壯聲勢,但是考慮到張梁必然認識此杖,見杖如見天師,張角可是說過的,如若被張梁看到,必然不難猜出張角已死的事實。可以張平也不會其他,給他把寶劍也是浪費,索性不如空着手好了。
曹操也是上下打量着張平,與皇甫嵩不同的是,曹操眼中張平是一個白凈俊俏,衣着華貴的翩翩美少年。曹操對其的觀感不錯,倒是頗感興趣。和黃巾軍交戰這麼久,這麼年輕俊俏的小子出現在這裏,當真是少見。只是不知這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子來此為何,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嗎?
張梁勒馬站定,對着對面喊道:“小子,你家爺爺來了,你待怎樣?”
對面一直叫囂的閻忠聞言,在馬上回頭望了一眼皇甫嵩,見皇甫嵩未有所言,便轉過頭來,叫到:“張梁老賊,你逆天行事,倒行逆施,速速下馬投降,爺爺我饒你一死!”
這邊張梁聞言還未來得及開口,那邊廂已經惹惱了張梁手下大將陶升,只見得陶升躍馬而出,口中喝道:“漢狗休要張狂,看你家升爺爺送你上路!”
張平眼見兩人即將交手,忙不迭的用系統去查看兩人屬性:
陶升體質:79
閻忠體質:77
看了這個屬性,心道陶升體質高,看來定是贏定了。
說時遲,那時快,只是眨眼功夫,二人已是戰到一處。張平打眼看去,這陶升使一桿馬槊,槊長一丈二,被陶升舞的虎虎生風。陶升雙手舞着馬槊向對面的閻忠狠狠劈去,時而橫削,時而上撩,招招帶着赫赫風聲,招招直奔閻忠要害,勢大力沉,看起來威猛無比。
對面閻忠面對陶升的馬槊,展開長槍,左支右檔,時而後仰,時而前趴,顯然是一上來被陶升這突如其來的馬槊打的有點懵,疲於躲閃應付,毫無還手之力,看起來正處於下風。
張平生平第一次見到冷兵器時代的打鬥,興奮不已,目不轉睛的觀看二人的戰鬥。
陶升馬槊大開大合,威勢兇猛,怕是挨上一下不死也得殘廢;又見閻忠左閃右躲,雖然看似危險,卻又堪堪躲過了陶升的馬槊。
皇甫嵩皺着眉,面容肅穆,看不出在想什麼,張梁卻是眉開眼笑,撫須讚歎。
張平見此,又在有根據系統屬性判斷的先入為主,覺得陶升定是穩贏無疑,只是時間問題。
轉瞬之間,兩人便戰了約有五十回合,陶升佔着馬槊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且招招兇猛,又快又疾,打了閻忠一個措手不及。
待到五十回后,陶升氣力不濟,逐漸感到馬槊沉重,已是無法維持剛才的兇猛招式,不得不放緩了速度。
閻忠見此,立時壓上,不給陶升半點喘息的機會。之間閻忠將手中長槍舞的上下翻飛,槍花一抖,數點寒星直奔陶升面門和胸前要害而去,陶升不得不將馬槊掄起,在胸前舞動,將槍尖檔於身外,不時大力掄擋,想要借馬槊之勢沉將閻忠手中長槍磕飛。
閻忠卻不給陶升半點,槍尖一沾即走,虛實結合,時而上戳一槍,時而下戳一槍,戳的陶升疲於支擋,戰局形勢瞬間逆轉,陶升以由優轉劣,閻忠已是佔住了上風。
至此,皇甫嵩眉頭略松,卻仍然板著臉,依舊看不出什麼。張梁已是怒氣上涌,面色一緊,不復笑容。
張平亦是不解,看數據明明陶升體質要高,按理說來,陶升必勝,為何看起來卻反倒要輸?
但隨着二人交戰時間的拉長,陶升、閻忠二人你來我往已是百十回合,張平總算看出了個究竟,陶升這馬槊的本事靠的乃是自身天賦異稟、氣力過人,馬槊本身較長槍長也較長槍沉重,便於使用勢大力沉的招式,於力大之人當是趁手,走的是以力服人,一力降十會的道路。
陶升力大,招式大開大合,初始氣足神圓,將馬槊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時不可久,久必力竭,時間越長,戰力越低,若是不能在前幾十回合仗着優勢取勝,越往後越難勝利。
反觀閻忠,使一桿白木杆子長槍,長槍不已氣力見長,卻講究技巧,以奇、險致勝,相比馬槊更是省力,因此,戰到此時,陶升已是力竭,閻忠卻是越戰越勇,咄咄逼人,已是逼的陶升支擋不住,眼瞅着就要敗下陣來。
張平暗暗擔心,瞥了眼身後,恰好看到周倉也向其望來,邊向周倉招手,喚其過來。
張平此時心中也有糾結,在見識了即使系統判斷體質高並不應定穩勝之後,他也算了解到,系統對體質的判定與武力並不是完全的對等,體質只能說明身體素質高低和氣力大小。
因此,即使他知道系統判斷周倉有81點的體質屬性,卻仍然對周倉能否對付的了77點的閻忠有所疑慮,更何況,周倉乃是步將,閻忠佔了馬勢,勝負就更不好說了。
周倉此時見陶升形勢,卻已等不及,連忙對張平說:“少天師,元福請命,待我去拿下漢狗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