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草上飛
?當下小黑把飯菜熱好,端到東廂房的一個大木桌上,這個地方估計是太過偏遠的緣故,竟然沒有通電,眾人只能就着油燈或蹲或站,圍在一起飽餐一頓。
席間黎叔跟山羊鬍搭話,老頭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應着,梓楊從談話內容里大概知道,這地方原來是個古廟,祖上不知何年何月就有,但是因為地勢偏遠,所以天長日久逐漸破落下來,文革時期紅衛兵來抄家破四舊,結果發現這廟破舊的已經不需要人再破了,只得乘興而來,悻悻而歸。
臨走的時候把院子裏的香爐給端了,本來想把雕像砸了,結果這雕像是整塊石頭雕砌而成,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幹動,當下胡亂扔了幾塊石頭,表示已經破除一切牛鬼蛇神,凱旋而去。
吃飯完收拾碗筷,山羊鬍說這東廂房比較大一些,西廂房小一些,你們幾個人自己看着住。說罷也不跟眾人啰嗦,直接背着手回到正堂,小黑也亦步亦隨地跟在後面,看來這爺兩兒是住在這正堂的側室里。
黎叔看山羊鬍不提住宿費的事,自己也就不說。
當下眾人一商議,黎叔人多就住在東廂房,梓楊跟老王“委屈”一下,住在西廂房。陝北這個地方住的都是土炕,炕上只有黑乎乎的涼席,好在現在是夏天不需要被褥,晚上山頭倒也涼快,蚊蟲不擾。
這廟裏水電不通,老王在院子裏灌了一肚子涼水,回到廂房抱着肚子說,“這牛肉乾,真咸”,說罷倒頭就要睡。
梓楊躺在炕上,雙手抱在頭后,望着黑乎乎的梁頂說:“你不覺得這地方到處都透着奇怪?”
老王氣呼呼地說,“我們兩個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好好的旅館不住,跑到這鳥地方體驗生活,還有比這更奇怪的?你這個人啊,就是想得太多。睡吧睡吧!”這傢伙就是心大,經歷過這麼多怪事之後還能保持“天真無邪”,真是虱子多了不愁,怪事兒見多了就不怪了。
梓楊不打算讓老王睡覺,仍舊說道,“黎叔那幫人就不說了,這老狐狸做事都有很強的目的性,不知道安得什麼心。你看這一老一少兩個人,處處都是疑點,我來分析給你聽啊。”
“第一,這名義上是古廟,你看除了有尊石像之外,哪裏還有個廟的樣子?連幅對聯都沒有。那石像也奇怪,說佛不是佛,說觀音不是觀音,說是將軍……從關二哥到岳飛,我看過那麼多將軍廟,從來沒見過這麼不講究的將軍像。而且那石座也很奇怪……”
老王打斷他道,“這能比么?這窮的鳥都不稀罕來拉屎的地方,能有多講究啊?你該真不會相信了那莫老三的神鬼傳奇吧?我看你怎麼跟黎叔一個德行。”
梓楊又自顧自地道,“第二,既然這老丈說這裏是個廟,但是你看他跟他孫子,非佛非道,一點也不像神職人員的樣子。我們跪拜進貢,他一點表示也沒有,不但不念經,連聲謝謝也不說。而且葷腥不忌,我們吃飯的時候,這爺孫兩專揀肉吃……”
老王這時已經沒了聲息,梓楊以為他聽的入了神,又接着分析道:“第三……”
“呼、呼……”老王震天的鼾聲已經響起。
老王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他解決所有難題的方法只有一個——睡覺,簡單又有效!
梓楊嘆口氣,心想無知真是幸福啊,想了一會兒心事,不知過了多久,竟然也昏睡過去。
次日凌晨,5點左右的時候,梓楊突然驚醒!
從上高中的時候,他就得了神經衰弱,外面有什麼細微聲音很容易驚醒。這時候他聽到外面悉悉索索,似乎有什麼細碎的聲音,幾乎可以微弱到不計,梓楊看窗戶上有破的地方,便湊上前觀看,這一看一下子睡意全無,脊背發涼,頭上汗毛直豎。
此時月正中天,地面物事已經清晰可見,院中央擺着一隻大簸箕,簸箕沿上站着那山羊鬍老者,腳蹬千層底,黑布纏腿,身穿對襟黑褂,沉腰探步,含胸拔背,雙手為拳,擺了個開山之勢,氣定神閑,一時定住不動,猶如雕像一般。
約莫過了半支煙的功夫,老者變拳為掌,雙手如封似閉,抱懷若虛,在那簸箕沿上緩緩走了起來。
最詭異的是,那簸箕中竟然空無一物!
梓楊心想,這簸箕底為圓弧,就算一塊磚頭放在上面都無法放穩,看那山羊鬍雖然身材不高,人卻精壯,百十來斤總歸有的,在簸箕沿上行走卻如履平地,那簸箕如灌了鉛一般,紋絲不動。
那山羊鬍雙手仍舊緩緩擺勢,腳下卻逐步加快,到後來如飛一般迅疾而行,直讓人看花了眼。這山羊鬍子老頭就在夜幕中如鬼魅一般飛舞,周圍萬籟寂靜,似乎連蚊蟲也收了叫聲。
約莫有半個時辰的功夫,老人一個鷂子翻身,輕輕巧巧地落在地上,一個收勢站定,大氣也不喘一下,站在當地,飄飄若仙。返身拎起簸箕,緩緩走向正堂。不經意間,眼光往東廂房看了一眼。
梓楊趴在炕上看的是目瞪口呆,心想這大半夜的,到底是鬼還是仙?看那老王在旁邊睡得正酣,一手捏住鼻子,一手捂住嘴巴,嘴裏輕聲道,“別出聲。”
突然感覺脖子一緊,老王一個翻身已經將他壓在身下,梓楊強忍着疼痛輕聲道,“別出聲,是我,別出聲。”
老王這才從本能反應中清醒過來,看到梓楊已經憋得臉頰發青,連忙鬆手,低吼道,“我正夢見跟人打架,怎麼是你小子,我跟你無冤無仇何苦要害我命。”
梓楊一手捂住老王的嘴巴,側耳傾聽,外面似乎沒有什麼聲響,只有蠅蟲偶爾寂寞的叫聲。強忍着說道,“閉嘴,別出聲。”當即把剛才所見一五一十地告訴老王。
老王狐疑地看着梓楊,也悄聲說道,“你該不是也得夢遊症了吧?你是不是睡糊塗了?”說著要摸梓楊的腦袋看是不是發燒燒壞了腦殼什麼的。
梓楊氣急敗壞,真想給這傢伙一個耳刮子。老王看梓楊不像開玩笑的樣子,沉吟着說,“根據你剛才所說,這莫不是傳說中失傳已久的草上飛功夫?”
梓楊問道,“什麼草上飛?”
老王說,“在我們武術界流傳着一個傳說,據說輕功練到極致的人,可以腳不沾地在草尖上行走如飛。只不過大家都是耳聞,從來沒人真正見過。“
“我在武校的時候,有專門練輕功的,人都是在腿上綁沙袋,穿沙背心爬山跑步,每天大量訓練。然後逐漸加重,吃飯睡覺撒尿都不解綁,等練個幾年過後,直到負重個幾十斤行動卻如常人的時候,把沙袋和負重都去掉,那身手可就不一般了,可以跑的跟狗一樣快。”
梓楊聽了大開眼界,點點頭道,“那練到這種在空簸箕上行走如飛的地步,需要多少年的火候?”
老王搖頭道“練到那種程度的話,光靠沙袋負重是不夠的,還得更高級的功夫。”
看梓楊聽得入神,老王也來了勁,盤腿在炕上連說帶比劃,“我聽說有一種練梅花樁功夫的人,梅花樁知道嗎?就是碗口那麼粗的木樁,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3尺3寸,樁與樁之間的距離前後為3尺,左右為1尺5寸,人就在上面練步法——可不是瞎走,得有套路,還得有節奏。隨着功夫不斷增進,樁要不斷加高,有的加高到5尺——也有人以磚塊代樁,先在平磚上練習,再站橫磚,然後站立磚。”
梓楊道,“聽起來也很簡單嘛,這練起來也不難吧。”
老王努力地睜着一雙小眼道:“我的哥!這看起來簡單,但是練起來就難了,要講究天賦,有些人練到一種程度之後,就一輩子也沒法提高了,我們教練說這叫人體極限。”
“這樁子看起來簡單,裏面學問可大了!布樁講究上應天象,下合地時,中合節氣,而且樁子也不是隨便就能擺的,也有講究,像‘北斗樁’、‘三星樁’、‘天罡樁’、‘八卦樁’、‘五行樁’、‘九宮樁’等。”
這老王正經讀書不行,但是說起武功來卻頭頭是道、侃侃而談、唾沫飛濺。
“剛才跟你說的,這都是民間正統的功夫,這練草上飛的人,練得是偏門!用的是大簸箕,就像你剛才所說那個一樣,一開始簸箕里裝滿鉛砂,人在上面站穩都難,練到站穩之後開始繞着沿走,要在上面疾走而鉛砂不撒,等在上面能行走如飛的時候,就把鉛砂換成沙土,繼續練,練到人在上面奔走而簸箕不動的時候,再換成麥子或者玉米,最後每隔一段時間,就舀出一瓢米麥,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人在行走之上時,簸箕不搖,米麥不撒。米麥越舀越少,直到全部舀空。這就算大功練成。”
梓楊聽得連連咋舌,中華武術果然是博大精深,“這麼高明的功夫,為什麼到了現代就失傳了呢?”
老王道,“練武之人有種壞毛病,高深的武功都當做家傳秘術藏着掖着,深怕別人偷學了去,都是一脈單傳,傳子不傳女的那種,這是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太難練了,上面說的每一步可能都要練幾個月甚至幾年,所以練的人也少。就算讓你知道要訣也很難堅持下來!”
梓楊點點頭,“這就跟我們背英語單詞一樣,你一天背10個單詞很簡單,但是堅持一年卻很難。明知堅持10年就能精通八國語言,那也沒幾個人人能做到”。
老王道,“關鍵是,就算你好不容易練成了,你也七老八十了,跑的再輕快也沒女孩子看上你,有一身功夫有什麼用?”
老王摸了摸下吧嘖嘖道:“如果這老頭真像你講的那樣,那就厲害了,據我所知,這種草上飛功夫不光講究外家之力,還講究內家之氣,要練成這種功夫得內外兼修,沒個百八十年是練不成的。江湖上只有傳說,誰也沒見過真人。”
梓楊點點頭,“這鬍子老頭看樣子不像一百五六十歲的樣子,也沒店夥計說的七老八十,我看最多五六十歲……按理說,道行不夠啊,這太不合理了。”
老王道,“你是不是沒看清啊?是不是最近營養不良影響了視力啊?”
梓楊反唇相譏道,“你不是一直吹牛逼說自己在武校多麼厲害么,剛才叨逼叨那麼多,你輕功練到幾層了?”
老王臉上一紅道,“我師父雖然說我天賦異稟,但是只適合練外家功夫,你讓我劈磚斷瓦行,練輕功,打死也練不上去,再說我這一百八十多斤,別說簸箕了,你給我一塊鐵板我都能踩癟了——我看你那發小身手就不錯,只不過要做到像你說的那鬍子老頭的地步,恐怕差的遠。”
梓楊說,“你說這老頭半夜三更露這麼一手,到底是為何?萬一黎叔那邊也有個神經衰弱的,豈不是露了餡兒?”
老王撇着嘴說道,“人家功夫練到這個程度,用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形容起來都顯得勉強,我看那老頭已經看出黎叔這夥人有問題,露一手絕活這叫敲山震虎,讓他們知難而退。”
接着又拍了拍梓楊道,“早點睡吧,你我明天天一亮跟老頭打個招呼就走,這裏非久留之地,我看你那小夥伴跟黎叔他們混在一起似乎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少俠行事神神秘秘,又躲躲躲閃閃地不告訴我們,咱們還是拍屁股走人吧,跟在旁邊說不定還礙手礙腳。”
梓楊點點頭,只能這樣了。
這一晚折騰的不輕,梓楊跟老王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梓楊夢裏又回到了小學,又夢見了跟阿沖一起玩耍的操場,還有那令他心悸的水塘……
突然,外面一聲炸雷似的巨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