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無微不至的關懷
宋太平在商務遠航艦隊上,看著兒子宋坤法已經長大成人,成為一名帥小伙,聰明懂事,尊敬長輩,宋太平所教導無相功和精神力修鍊進展神速,有超越宋太平的跡象,讓宋太平倍感欣慰之餘,也在思念父母宋安民、李曉夢以及女兒宋坤宇,不知道他們現在怎樣了,在遠離人族大衍星系最邊緣的太空哨所都有一百光年以上的距離,每次發出的消息,已經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抵達騰龍星,信息的失真程度如何也是未知的。
宋坤宇從小就有爺爺宋安民教導無相功,奶奶李曉夢帶她在實驗室觀摩各種實驗,姥爺肖振宇給她講解騰龍星太空保衛戰以及人族的發展歷史、名人傳記,是備受長輩呵護的小傢伙,已經出落成大姑娘,小美女的宋坤宇,聽着姥爺肖振宇給她講故事呢,肖振宇考慮到外孫女宋坤宇很可能會坐上宋太平曾經擔任的富仁集團董事長的寶座,便選擇一個罕為人知的女商人的故事:
這個女老闆姓氏不詳,名叫清,是戰國末期到秦朝,巴郡的一位寡婦,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裏叫她巴寡婦清。《史記貨殖列傳》是最早的經濟史著作,也可算作第一個“富豪榜”。從范蠡開始,一共上榜歷代富豪七位,而寡婦清是其中唯一上榜的女老闆。據《史記》記載,寡婦清的祖先找到了一個丹砂(硃砂)礦穴,幾代靠開採硃砂獲利。到了寡婦清手上,採礦生意越做越大,她不光善於經營,還組織起私人衛隊,保護自己的產業不受侵犯。
寡婦清生活的年代是正值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之際,秦始皇對她特別優待,不僅專門把她請到首都咸陽當做貴客接待,還稱讚她是“貞婦”,甚至為她修築一座高台:女懷清台,以表彰她的品德和事業。
這樣高規格的待遇表彰一個女子,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連秦始皇的親媽太后也比不上她。在當時,這可是違背國策的。因為:“重農抑商”是大秦的基本國策
按照振興大秦的總設計師商鞅的思路,大秦的基本國策就是“重農抑商”,一切以種地和打仗(耕戰)為中心。老百姓要“歸心於農”,平時安心種地,打仗的時候才能服從指揮,拚命出力。那些搞工商業的傢伙,花花腸子太多,不可靠。因此變法之後,秦國設計了專門的制度嚴厲約束私營工商業的發展,引導國人專事農耕。
秦始皇的精神導師韓非,更是把商人看做損害國家的五種蛀蟲之一,他認為那些工商業主,偷奸耍滑,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君主如果不打擊這些蛀蟲,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從秦始皇本人性格上講,他一貫奉行嚴刑峻法,不喜歡講仁義、搞和諧。當年統一六國之時,把天下富戶十二萬戶都強制搬遷到咸陽,一點不留情面。
橫掃天下的秦始皇為什麼要不惜違背國策,這樣去捧一個開礦的女老闆呢?
司馬遷覺得:是因為寡婦清有錢。他感慨:清不過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寡婦,竟然能“會見”萬乘之尊的天子,名揚天下,還不因為她有錢啊?這麼說,秦始皇估計不樂意,搞得朕像是吃軟飯的一樣。《史記》上的另一位富豪,司馬相如的老丈人卓王孫,當年從趙國下放到鄉下,夫妻倆只推了個小破車就上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要收拾哪個老闆,還需要這樣巴結?
有人覺得:是因為寡婦清有勢。據說,寡婦清的奴僕和私人武裝有上千人之多。不過要說這個是秦始皇巴結寡婦清的理由,秦始皇要呵呵一笑了,六國上百萬的正規軍隊都被朕消滅了,千把人的民間武裝能鎮住秦軍嗎?
還有人覺得:是因為寡婦清有顏值。最先冒出這個大膽想法的,是寡婦清的四川老鄉、大才子郭沫若。他寫的歷史劇《高漸離》裏,就有秦始皇迷戀寡婦清的場景,甚至與趙高合謀幹不可描述之事。後來的各位編劇當然更不會放過這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橋段。不過需要強調一下的是,按照秦漢時期的習慣,六十歲以上的無夫女子才可以稱為寡婦。
其實,寡婦清能吸引秦始皇,主要靠三點:
第一,寡婦清掌握了特殊的戰略資源硃砂。寡婦清家族世代開採硃砂礦,硃砂在當時是一種重要的礦物,其用途非常廣泛。既可用來製作硃色顏料,又可用作鎮靜劑,外科還可用來治療疥癬等皮膚病。加之,硃砂既有毒又防腐,因此古人誤認為用硃砂煉成金丹可以使人長生不老。同時硃砂又是提煉水銀的原料,相傳秦始皇的陵墓用水銀做成江河大海。根據現代考古勘測,秦始皇陵里水銀中埋藏數量在100噸以上。而當時硃砂礦的埋藏地點和開採提煉技術都是不外傳的秘密,甚至寡婦清還可能掌握煉丹術,因此她的地位難以撼動。
《史記貨殖列傳》還有一個跟她類似的幸運商人叫做烏氏倮,他善於飼養馬匹,因此秦始皇雖然不喜歡商人,但為了滿足國家對戰馬的巨大需求,秦始皇還是克制個人的好惡,讓烏氏倮享受貴族待遇。
“一個不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秦始皇作為一個成熟的男人,為了長生不老,也可以受點憋屈的嘛。
第二,寡婦清的經營與“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衝突不大。商鞅和韓非所指責的商人,是那些囤積居奇、擾亂市場、跟國家搶土地、搶勞動力的投機商人。而寡婦清在帝國邊疆的巴蜀地區,那裏土地貧瘠,本來就不是糧食主產區,所雇傭的勞動力,很多也是當地土著,對於國家耕戰目標影響不大。相反,通過優待寡婦清,還可以安撫當地勢力,鞏固秦國在西南地區的統治。
第三,表彰勤勞創業、作風清白的寡婦清,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需要。統一天下以前的秦國,不講禮儀,“父子無別,同室而居”,被東方六國看做沒文化的野蠻人。在男女關係上,更是比較隨意,大家知道,從秦始皇的太祖奶奶羋月(宣太后)到親媽趙姬,在個人生活作風上都不太講究,成了六國的笑柄。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不光搞修長城、建弛道這些重大基礎設施提升硬實力,也要講軟實力,改良舊風俗。《史記》記載的五塊秦始皇刻石中,有關“匡飭異俗”的內容就出現了三次。在這些碑文中,秦始皇把“貴賤分明,男女禮順”這些事情看的和平定六國一樣重要,在某種意義上,表彰勤勞創業、作風清白的寡婦清也是秦始皇弘揚價值觀,提升國家軟實力的舉措。
其實,在那個年代,女老闆想“會見”皇帝,也不一定非要像寡婦清那麼牛。
在寡婦清會見秦始皇的年代,大秦帝國泗水郡沛縣的鄉下小酒店,一個漢子喝多了,在店裏睡著了。
女老闆王大媽把他喊醒:“劉老三!又睡著了......酒錢呢?”
漢子勉強睜開眼:“先欠着吧,等我發達了,成了始皇帝那樣的大人物,一定。。。。。。。”倒頭又睡。
年底,劉老三欠的酒錢眼見得沒指望了,王大媽含淚沖銷壞賬。
一百年後,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寫道:高祖皇帝劉邦好酒,常常到王大媽家賒賬喝酒(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肖振宇剛講完故事,在一旁等候多時的賀筱筱湊過來,為宋坤宇講解如何讓生命不平庸:
我們都無數次聽說過一萬小時定律,即一個人在某個特定領域堅持努力10000小時,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道理聽上去不錯,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努力就一定能達成所願嗎?拚命10000小時,就真的能成為精英嗎?
現實中,這並不是一個必然事件,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即便很多人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了數十年歲月,成為專家的也只是鳳毛麟角。
一、一切勤奮的表演,都只能滿足虛假的心安。
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以及高壓力的工作,讓很多年輕人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時鐘一般,無時無刻不處在忙碌和焦慮之中。
他們經常做出很多計劃,每天把自己的行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但卻又經常因為各種原因中途放棄,真正達成的目標寥寥無幾。
他們總是充滿熱情地開始,卻又興趣索然地結束,最終,他們逐漸成為了平庸的大多數。
這就如同一個挖水井的人,他總是在不斷地挖着水井,挖了一個又一個,但都沒有挖很深,他也永遠喝不到水。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做事情永遠虎頭蛇尾,很難承擔起重要任務。
這樣的人雖然看似很勤奮,也很辛苦,但總無法避免以失敗而告終,最終也只能是一個碌碌無為之輩。
甚至,更有甚者,因為多次的失敗經歷,從此一蹶不振,對未來喪失信心,繼而放棄努力。
曾經,我一直認為自己雖然不能算非常勤奮,但也絕不是懶惰的人,還有我的閨蜜,同樣也是追求上進之人,但好像,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並不滿意,是我們太缺乏經驗?還是我們努力的方式有問題?
有一次聊天,我向閨蜜傾訴內心的困惑,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努力但卻並沒有取得期待的成績?
閨蜜說,我們的速度太慢了,雖然看似努力,但卻並未曾真正拚命奔跑過,所以,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比起那些已經停止奔跑,還停留在原地的人,我們並沒有跑出多遠。
頓時,醍醐灌頂。
因為沒有真正拚命奔跑,所以,最終我們充其量,也只是努力地完成了一場又一場勤奮的表演而已,我們並沒有收穫期待的結果,只是滿足了自己虛假的心安。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不辜負所付出的努力,成為一個不平庸的人?
二、找到自己的特長,並不斷強化。
蘋果教父喬布斯曾經說過:“你們要成全自己,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明白你的方向,運用你的優勢,否則你就難以發揮所長。”
木桶理論認為,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但我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一個人能實現多大的成就,取決於他自身的最長的那塊板。
因為在強調分工協作的今天,每個人所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要在特定領域建立起優勢地位,就需要我們找出自己的特長,並不斷地強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打磨這項技能上,努力讓自己成為那個無可替代的人。
C同學是我的初中好友,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內心很不甘於平庸,但似乎,她的目標並不清晰,更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劃,看似雄心勃勃,但關於未來的職業定位她是迷茫的,更多的時候也只是在隨波逐流。
畢業的時候,為了找工作,每個人都忙得焦頭爛額,一張普通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並不足以讓他們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
或許,她的運氣還不算太壞,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屬於公司的核心崗位,領導賦予了她相當大的權限,一個人身兼數職,忙得不亦樂乎,升職加薪也都算順利。
後來,C同學不想一直待在小地方,於是孤身來到帝都,但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大都市,一個什麼都會一點,但卻無專長的人其實是沒有多大競爭力的。
過去的一年,工作能力和經驗雖然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和提升,但C同學卻並沒有培養起核心競爭力。
經過了一段較長的迷茫期,最後C同學將未來的發展定位在寫作上,因為一直以來,她的工作就和文字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讀書寫作也是她從小的愛好。
只是在那之前,她從來沒想過未來會走上靠文筆謀生的道路,自然也不曾刻意訓練自己在這方面的專精,但與多數人比起來,她的文筆還是較為優秀的。
從此,C同學選擇了一份職業寫作的工作,每天讀書寫作,努力打磨自己的技能,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如今,C同學已經開始慢慢朝着自由撰稿人的方向發展了。
所以,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最擅長的優勢最終決定了我們勤奮的效果,更是我們的努力和勤奮所能仰仗的最強大的資本。
然而,勤奮並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頂多,也只能算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擁有更寬闊的視野和思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發展,更要關注外界的需求。
三、突破封閉的圈子,擁有互聯網思維。
今天的職場裏,到處都是90后小鮮肉,在北上廣深,要求職的年輕人太多太多。
每天往大企業的郵箱投遞簡歷的年輕人比比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很努力,或許一開始他們的起點都差不多,但幾年之後,每個人的發展、成就和地位很可能有着天壤之別。
今天,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甚至很多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也正在被移動互聯網公司所顛覆。
而對於夾擊在時代浪潮中的個體來說,我們也無法避免這種巨大的顛覆性,面對時代的浪潮,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並不盡相同。
有人選擇保守和觀望,有人選擇積極並融入,但時代的弄潮兒一定是那些不滿足於既定的封閉的圈子,勇於改變自己,並擁抱大趨勢的人。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的核心是用戶思維,互聯網產品從誕生到盈利,最核心的因素不在於它的技術是否是最先進的,功能是不是最完善的,而是取決於用戶,它有多少用戶,它的用戶體驗感好不好?
這才是決定這個產品是否能成功的本質。也就是說,互聯網產品的核心在於外界的需求。
所以,就個人來說,互聯網思維意味着我們要具備“我能為別人帶來什麼?”“當今的市場需要什麼”的意識,而不是狹隘的“我需要什麼”。
當我們具備這樣的意識的時候,往往我們的技能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強化。
如今,無數的知識達人都在強調終身學習,因為互聯網的世界瞬息萬變。
曾經,街頭巷尾到處充斥着的修表匠人,如今卻幾乎已經很難找到;百年柯達也早已在移動數碼快速發展的時代退出市場;
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的迅猛佔領市場的形勢下,也只能停留在富士康等代工廠流水線上苟延殘喘;
而對於個人來說,30年前,只要會開車或者會說英語,就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但現在卻並那麼不容易;
甚至,各領域的工種已經開始被機械人所取代,“機械人威脅論”一度甚囂塵上……..
有人說,這個時代唯一的不變就是變,順應時代趨勢,讓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是我們此刻最應當做的。
任何時候,封閉自己,裹足不前,都意味着拒絕成長和進步,一個拒絕成長的人註定會被淘汰和遺忘。
勤奮努力自古就是被人們所讚賞的品質,但不了解自己的所長、無法認清形勢的努力,只是一種盲目的自我感動,自始至終也不可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所以,要真正擺脫平庸,成為一個有所成的人,我們的努力或許還需更精確一些,我們的視野還需更寬廣一些。
在賀筱筱講解完不平庸的秘訣后,崔明善佔據了賀筱筱的位置,在情感方面給宋坤宇做輔導,畢竟宋坤宇已經是大姑娘了,面對成群的男孩子追求,需要有所選擇,崔明善同為美女,作為過來人,給予一些經驗之談的介紹:
“最近,我媽居然懷疑我是不是得了自閉症。”
聚會的時候,朋友一句不經意的吐槽,引得大家紛紛點頭認同。
“對對對!我媽也是!她說我在家裏一天都說不到5句話,還怕我是不是有什麼想不開的事情!”
“這都不算什麼,上次我們同學聚會,兩個多小時裏面,大家都在玩手機幾乎不怎麼說話,那才是無比的尷尬!”
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越來越少說話了呢?
“阿姨,這些水蜜桃怎麼賣?”
剛剛下班的小米,被路邊的水果攤上圓滾滾的水蜜桃吸引,想想自己已經連續好幾天加班了,就決定買些水果獎勵自己。
“8元一斤。”阿姨玩着手機,頭也不抬地回答。
聽到價格,她心裏嘀咕了一下:怎麼貴了那麼多?前幾天路過的時候,還看到是5塊一斤呢。要不要講講價呢?哎,算了。要是讓阿姨降低一下價格,估計她又要不斷說自己生活有多苦悶,這些水蜜桃有多麼好吃,這個價格是多麼划算,到最後還是不會降價的。
“那我挑幾個。”
因為有過被拒絕的經歷,所以當自己想再一次提出要求的時候,對被拒的恐懼硬生生讓自己把嘴裏的話咽了下去。
誰知道剛走沒幾步發現了另外一個水蜜桃攤位,上面豎著一個大大的牌子:新鮮到貨,特惠5元一斤!
這時候,小米也忍不住埋怨自己了:
早知道當初就開口問一句,只是一句話而已,有什麼大不了?要是被拒絕我也認了,可是現在感覺就是白白浪費了機會。
有些時候,經歷也會騙人。
“以前我都試過了...”
“說了都沒用...”
因為嘗試過失敗,所以當再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過往失敗的經歷就會告訴我們這只是“再一次的失敗”。
在做決策的我們,很容易就會被“經歷”迷惑,失去為自己再一次說話的勇氣。
如果一個人一直被籠罩在失敗的陰影之下,那麼他不敢說話的次數會越來越多,頻率也會越來越密,長此以往,哪怕再活潑開朗的人也可能變得沉默寡言。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怕失敗就選擇閉口不談。
你的想法,你的需求,都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為自己說話,還有誰能幫你說話呢?
明明想表白,但是因為不好意思說出口,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她跟着人走...
明明想向老闆提出加薪要求,但是因為不敢提出要求最後拖了一年又一年...
明明做錯事情的人不是你,但是你已經習慣了不去為自己辯解..
用經歷作繭自縛,是最可怕的事情。
能夠為自己說話,才是愛自己的體現。
小剛終於結束了為期一月的出差,風塵僕僕地回到家裏。家裏的父母早已被他做好了滿桌的飯菜,就等他回來“大開殺戒”。
享受完美味的大餐,小剛和父母一起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休息。
爸爸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但是頓了頓又把嘴巴閉上了。
媽媽看了爸爸一眼,轉過頭去問小剛:
“這次出差怎麼樣?看你都忙得瘦了一圈了。”
一提起工作,小剛就想到這次的合同又沒簽成,心裏各種鬱悶,於是沒好氣地回答:
“能怎麼樣,還不是忙死了。哪像你們,整天呆在家裏那麼舒服。”
媽媽皺起了眉頭,一臉關切:
“該不會又經常通宵了?如果工作太累,要不就換個工作吧?”
“你以為現在的工作那麼好找?我不工作,怎麼有飯吃?我又不是什麼富二代,不拚命還能拼什麼?”
小剛越說越生氣,起身走到了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關上了門,留下父母在客廳面面相覷。
其實,許多不愉快的交談,問題都出在說話的情緒上面。
負面情緒,是聊天中的頭號殺手。
它就像帶有傳染性的毒氣一樣,在說話的時候潛移默化,一個人傳給一個人,直到把周圍的歡樂都驅逐出境,留下無盡的壓抑和傷感。
當一個人長期說話都帶有負面情緒,那麼有兩種最大的可能:一是他身邊的人會因為負面情緒而逐漸遠離他;二是他身邊的人都會成為負面情緒的散發者,整個圈子形成消極的怪圈。
情緒是心魔,要麼,你主宰它;要麼,你被它駕馭。
好好說話和情緒穩定,無論是對於生活還是工作,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人們總是喜歡和充滿陽光良好心態的人打交道,因為只有這種正能量讓人如沐春風。
某天夜裏,閨蜜突然打電話過來,聲音哭哭啼啼的,嚇得我立刻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又跟他吵架了。”
“怎麼又吵架了?”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閨蜜的聲音里透露着絲絲的疲倦,“今天我擠地鐵的時候不小心把地鐵票給擠掉了,想讓他安慰幾句,沒想到我才剛說完事情經過,他的回復就超級冷漠:你告訴我又如何?這種事情你自己解決就是了。
其實,我不是想向他求助什麼的,我自己也會解決,可是我就是想讓他知道這件事情啊,我就是想讓他安慰我一下而已啊。難道安慰我一下就那麼難嗎?”
“這樣的事情,好像之前也聽你說過吧...”
“平時我想跟他分享一些日常的小事情,他經常就會說:關我什麼事?你說這些東西都沒什麼意義,有說的必要嗎?每次看到他的回復,我的心都瞬間冷到冰點了。”
如果說“想要送你回家的人,天南地北都順路”,那麼聊天,估計就是“想要陪你聊天的人,亂七八糟都能聊”。
聊天的內容需要有意義的嗎?並不。
聊天可以是一些觀點的表述,可以是一些經歷的分享,甚至也可以是一些情感的發泄,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單純。
聊天的內容不需要意義,是因為聊天本來就擁有意義。
如果一個人經常找你說話,那麼他的潛台詞估計就是:
“嘿,我想邀請你進入我的世界!”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人連跟你好好說話都不願意,很大程度就是在傳達着“此門不開,敬請繞道”的信息。
與其浪費時間跟一些不合適的人瞎聊,還不如去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聊天對象。
世界上最舒服的聊天,大概就是一個人願意說,一個人樂意聽了吧。
曾經的我們,或許都是不折不扣的話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少說話了,甚至很多時候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昔日身邊的朋友也跟自己逐漸少了聯繫,那麼你可能需要:
提高自信,勇於用語言表達自我的需求;
多跟陌生人交談,打破沉默的習慣;
留意新鮮資訊,嘗試製造話題;
發展興趣,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
控制情緒,避免無休止的抱怨。
這個世界有這麼多新鮮的東西、好玩的事情,你有這麼多獨特的想法、有趣的經歷,不把它們好好說出來實在太浪費了。
只要你願意成為傾訴家,那麼總會遇到屬於你的傾聽者。
相似的人適合一起歡鬧,互補的人適合一起變老。
聽到身邊有好幾個人說,“我可能要孤獨到老了。”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我們的一生會遇到2920萬人,可是遇到與自己完美合適的人,概率只有0.000049。
在這個擁擠着六十億靈魂的世界上,有很多人每天都是漫無目的地在尋找。
認識的人成百上千,卻沒有一個是適合自己的。
覺得很難過,這個星球人那麼多,我們還能遇到對的人嗎?
和一朋友談起這事的時候,她說,能啊,然後給我秀了一下無名指的戒指。
“遇到一個合適的人,從來就不是概率事件。你要做的,是先遇見你自己。”
我笑了一下,突然有些釋然了。
是啊,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卻沒人願意改變自己,成為合適對方的人。
其實這個朋友的感情我是一路看過來的,她和愛人磕磕絆絆很多年,中間有好幾次爭吵我都覺得他們要散了,可是他們還是攜手走到了婚姻,靠的正是不斷的溝通與磨合。
在她的身上我明白了,好的感情都是能夠自省的。
在與愛人相處的漫長歲月里,我們都在所難免會觸到對方的雷區,自己身上的刺也會不小心扎到對方。
但我們在一段爭吵或者矛盾過後,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向對方袒露心事,直面脆弱,也相互理解。
做到這一點的話,兩人的相處只會一天天更好。
事實上,沒有完全合適的兩個人,只有互相遷就的兩顆心。
兩個人能不能走到最後,能否長久的在一起,完全取決於你做了什麼樣的選擇,又做了什麼樣的改變。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在戀愛一段時間后,會覺得對方哪哪都看不慣。
真的是對方變糟糕了嗎,其實也不是。只是兩個人相處久了,這些細節就容易放大了。
說到底,會產生這種感覺,還是兩人缺乏溝通,缺乏與對方一起變好的耐心。
很多時候,你覺得他不夠懂事不夠好。
但你想啊,他也是第一次和你談戀愛。剛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關於愛情,關於你。
真正的愛人不是你揀個大便宜,不勞而獲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你要給他時間,讓他學會如何愛你。同樣,你也用更好的方式去愛他。
很多情侶都不知道感情是如何變淡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當心裏出現隔閡和埋怨的時候,卻從來不對對方談起。
事實上這種在愛里的沉默,才是對愛最大的傷害。只會讓對方的缺點進一步擴大,直到毀掉兩個人的關係。
沒有誰天生就適合到足以共度一生的,即使是一點靈犀的愛,也並非無師自通。
絕大部分惹人羨慕的愛情,都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更多的是憑藉兩個人不斷努力,不斷磨合變好的。
比如她不喜歡我熬夜,我就不熬夜。不喜歡我總玩遊戲,我就少玩。我不喜歡她小氣,她會逐漸懂得體諒。不喜歡她太瘦,她會和我一起吃肉。
愛情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要同步的愛和前進,如果是一個人的努力,那就只是徒勞。人無法學會改變,跟誰戀愛都不合適。
在我的心目中,最合適的兩個人,應該是互相賦予的。
剛開始相處的時候,的確會因為性格和生活方式產生一些爭執。這是很正常的,畢竟我們都是和對方的缺點過日子。
但到了後來,他接受你的不完美,你也看遍他的瑕疵。在認識完整的對方之後,你們依然願意長久又深情地在一起。
只有這樣,才能把婚姻過成戀愛的樣子。
所以你要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會為你改變,會為你放棄一切為愛情設定的條條框框。
你為他妥協,他也為你心軟。
在他一天天努力變成好丈夫的同時,你也在一天天變成更好的妻子。
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大多數壞人都是被好人慣出來的,渣男從來都是針對好女孩而言的,丈夫多次家暴都是妻子一再忍讓所致的,碰瓷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好心人太多了……
這個世界最不公平的地方就是:好人總是比壞人承擔更多。
老人摔倒你好心扶了一把,他說你把他撞倒,最好的結果也不過就是你澄清了自己,他低頭承認個錯誤。
乞丐行乞你好心給了錢,他轉身掏出一個iphone7,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你知道自己受騙了,說以後也不相信這種乞丐了。
然後這些人轉身再騙下一個,而你卻以後都不做好心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很可能就得不到幫助了。
核心原因其實就是:心懷不軌的人,沒有得到真正的懲罰。對於厚顏無恥的人,最不能說的就是人情。
對少部分人專政,就是對大部分人保護。
人與人的關係是怎樣漸行漸遠的?信任的成本太高,背叛的代價太低。
志同道合時的無所不談竟變成分道揚鑣時的“威脅資本”,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不要用秘密去交換一個朋友。
需要抱團取暖時能為同伴兩肋插刀,利益使然時卻能對簿公堂,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商場上無真正的朋友。
濃情蜜意是都在想修了多少輩子的福分今生才能遇到ta,割席離座時我們在抱怨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遇上這麼一個人,於是我們感嘆: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因利聚而來,必會因利盡而散,這好理解。真正令人心寒的是,滿腔熱誠換來的只有欺騙和背叛。
不論何種關係,只有一方在過程中有了歹念,另一方付出再多結果都只會是零甚至是負。這段關係也從這種念頭的產生開始就註定走向衰亡了。
人這種生物,一念生,萬惡作。而可怕的是,這種歹念是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
有些人能控制自我慾望,而控制不了甚至越陷越深的人就要靠規則法律去制裁了,在這些人面前,收起我們那些無謂的人道主義精神吧。
電影《狗鎮》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孩格蕾絲為了逃避歹徒追殺,流落到一個偏僻小鎮上,鎮上居民見她可憐,便收留了她。起初格蕾絲幫鎮上的人們干一些農活以換取食宿,大家也像對待一位友鄰一樣給予格蕾絲平等的尊重和善意。
但當消息傳來,格蕾絲是通緝的逃犯,村民意識到格蕾絲除了狗鎮無處可去,可以以此索要更高昂的回報時,對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鎮民要求格蕾絲干更重的活並且毫無謝意,男人以向警察告發作為威脅,和她發生關係;小鎮上的女人和孩子開始把對她的羞辱作為交換手段,而男人則在深夜的時候摸進她的房間。
在“交易”的過程中,“善良”就是這樣如同玻璃杯般能一敲即碎。當善良的成本提高,作惡的成本下降,誰還會管他人的死活?
這才是人啊,更是正常人一般情況下不敢正面直視的最真實一面。自己不敢正視自己潛在的醜惡,但內心對黑暗又充滿好奇,有些事情我們不敢做不能做也“做不出”,但別人做出了,我們就在有意無意中對別人的行為作“窺視”了。
不要被表象迷惑了,在生活的潛規則后,存在的是生存的終極規則。
什麼是生存終極規則?
在吳思的《血酬定律》,裏面有一個“血線”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人的生存資源低於一定限度時,會選擇以“命”來換生存資源。就像《狗鎮》中的女孩格蕾絲。
縱使這樣,那些看事處於蹺蹺板高處的人也不要太得意了,天底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所有你曾經自以為佔過的“便宜”終有一日要一一奉還的。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寫道,“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周沖說,更關鍵的是,你不知道這是禮物,還是會將你整個人生抵押進去的誘餌。
這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四面楚歌”的生存環境,好人壞人沒有誰能一帆風順,也沒有誰能躲開一切磨難與誘惑,或多或少或遲或早或深或淺你總會陷進去些。在現實面前,“懂事”有什麼用?“善良”能幹些什麼?“人性”值多少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該做一個德行有虧的壞人,但也不要做那個除了“懂事”一無所有的可憐人。
先行動起來。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學習、詢問、思考、分辨,這些都是為了學習某一件事,而要掌握這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思考,而是因為猶豫不決,遲遲沒有行動。
我們通常說,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做事的勇氣卻一點點被消磨掉,人都有惰性,過度的思考只能帶來拖延,而“三思”又是自己拖延下去的絕佳借口,於是事情就一拖再拖,最終等到拖不下去的時候,才倉促行動。而行動起來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多問題是在行動中才呈現出來的,而此時,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解決這些問題,只能草草收場。
事前的“三思”其實和事實脫節很嚴重。只有先去做了之後,才能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王陽明從小就立志做聖人,他的父親聽說這件事之後覺得他是狂妄自大,但是王陽明卻從立定志向之後,就一直在行動的路上,他處處尋師訪友,學習做聖人的法門,雖然屢試屢敗,但是他卻一直在不停地嘗試。
為了驗證“格物致知”的道理,他特地跑去格竹子,雖然沒有格出什麼道理,而且還大病了一場,但是他卻也因此知道了通過外物尋找“理”是行不通的,這對他後來開創心學,不可謂不重要。
正所謂,吃了梨子才知是酸是甜,穿上鞋子才知那裏夾腳。
只有先行動起來,才能發現有哪些問題,邊行動邊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前進。
考慮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猶豫一萬次,不如去實踐一次。做,還有成功的機會,而不做,卻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不要想太多,先行動起來,縱然華麗的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注意循序漸進。
王陽明曾言:“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這些人致知,也只是依據各自的能力儘力而為之。今天的良知僅到這樣的程度,就只依據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良知又有新的體悟,那就從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如此方是精一的功夫。同別人探討學問,也必須依據他的能力所及。
俗話說的好,一口吃不了個大胖子,萬事萬物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
《荀子?勸學》中說:“學習,從哪兒開始呢?到哪兒終結呢?答曰:依其順序來說,就是從《尚書》開始,到讀《禮經》終結;依其意義來說,就是從成為學士開始,到成為聖人終結。”
雖然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但是要做事,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只有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才能讓自己不斷地有新的領悟。
這就如同樹剛萌芽,用少量的水去澆灌。樹芽稍長了一點,再多澆一點水。樹從一臂粗到雙臂合抱,澆水的多少,都要根據樹的大小來決定,剛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澆灌它,就會把它泡壞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要在事上磨鍊。
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須在事上磨鍊,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王陽明有個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學習知行合一的學問,但是他平時公務繁忙,擔心學不好,於是問王陽明應該如何取捨。
王陽明笑着對他說,我什麼時候說過要你拋下公務來聽我講學呢?我的學問是行的學問,需要在事上磨鍊才行。
你在斷案的時候,面對犯人,不會因為他的無禮而慍怒,不會因為他的討好而開心,不會因為他的懇求而失去主見,不會因為自己事情龐雜而敷衍了事,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時刻糾正,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所以知行合一如果離開了切實的事物,反而會沒有邊際,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要注意鍛煉自己的心態,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是在修行。
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態也同樣重要,王陽明南贛剿匪,多次身陷險境,但是他卻處變不驚。每次都能沉着冷靜地分析局勢,做出最有利的判斷,而這也是王陽明每次都可以化險為夷的關鍵。
只有日常中多注意在事上的磨練,在各種事情上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讓自己心境逐漸處在一種十分穩定的狀態下,只有這樣才能鍛鍊出遇事不慌不亂的素質。
篤行才能出奇迹。
王陽明有句話:辨既明矣,思既慎矣,問既審矣,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
意思是,當我們已經分辨清楚,思考縝密,問得詳細,已經學會了,還是持續不斷地用功,這就叫篤行,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不單做學問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要想做到爐火純青,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孔子當年向音樂大師師襄子學琴,師襄子看他天天彈一首曲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他說,你彈得不錯了,可以試試新曲子了。
孔子說,我雖然熟悉了曲子,但是彈奏的技法並沒有完全掌握。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掌握了技法了,可以學習新曲子了。
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技法,但是還沒有領悟作者在曲中蘊含的情感。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提醒孔子說,你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學習新曲子了呢?
孔子說,我還沒從曲中領悟到作者的為人。
過了一段時間,孔子彈奏曲子的氣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副莊重肅穆的樣子。
孔子高興的對師襄子說,我終於知道作曲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他志向高遠,應該是個統治四方的諸侯,只有周文王有這樣的氣度。
就這樣,孔子用了超出常人數倍的時間和精力,精益求精,把這首曲子彈奏得爐火純青。同時舉一反三,孔子在彈奏其他曲子的時候,也變得得心應手。
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化”。在社會浮躁風氣漸盛的今天,篤行恰恰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
一件事,不是說表面上學會了就行,只有通過“篤行”來不斷地琢磨學習,反覆咀嚼,才能把事物本身的規律內化於心,做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使得自己進入更高的境界中。
宋坤宇懂事後的每一天都會有很多長輩自發的前來,為她講解這些故事和大道理,輔助她人生的成長,這些自發前來的不僅僅有父親宋太平的朋友,還有人族聯盟的官員和行政星的星長們。
宋坤宇在有記憶的時候開始,就沒有見過親生父母宋太平和肖瀟,在她面前的只有視頻影像,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說她的父母和雙胞胎哥哥是為人族大局,而遠離家鄉的,每當看到這些大人物和父親、母親的好友,百忙之中抽時間前來為她講課,她都感到無比的自豪,晚間手撫過那兩份父親留給自己手寫版文檔,還是會想念父親、母親和哥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