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下儒家、為往聖繼絕學
大半夜裏,已經燒盡了一根蠟燭,子墨還在擺弄這個機關鳥,認真的研讀了幾遍這個圖紙,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方塊擺放的位置都記在了心裏。
終於到了凌晨兩三點鐘,也就是丑時,子墨將最後一塊小木塊塞進機關鳥的頭部,這個模型機關鳥完成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模型機關鳥具備機關鳥的全部功能,並且還有一個發射箭失的地方,只不過一次只能發射一個,這個完全是一個迷你型的,子墨放上了一個牙籤,剛剛好,可以射出去。
子墨看着這個被自己重新拼湊起來的機關鳥,欣慰的一笑,這回終於可以睡覺去了,然後將這個機關鳥收了起來,收回圖紙,打了一個哈欠,就回了海邊的宿捨去了。
“天吶,明天還要上課,到時候還不得困死啊。”子墨吐槽一聲,然後又繼續向著宿捨去了。
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先過去了,子墨也並沒有去大山裡砍樹造機關鳥,他也沒有多少時間,平時只要空閑下來就會練習劍法,機關鳥這種東西終究是旁門左道,還是提升自身實力才是重中之重。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之前還是剛剛入秋,漸漸的天氣越來越涼,而公輸仇那邊也一直沒有傳來消息,不過也有一個好消息就是雲中君真的回了咸陽了,這也是在丁掌柜那裏探聽到的消息。
子墨平時還經常拿出這個機關鳥來擺弄,而且在別人看來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玩具,並沒有人將他和霸道機關術聯繫起來,包括三儒也不認識這個東西。
天氣漸晚,身上穿的衣服也越來越多,突然有一天伏念將子墨給叫了過去,而且看樣子還是很鄭重的事情。
這天,秋風清涼,吹在身上格外的清爽,不冷剛剛好,子墨來到了伏念這裏,而且顏路和張良兩人也在。
今天似乎伏念格外的嚴肅,相比較之下,顏路二當家依然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面相平和,平靜的看着子墨,而張良卻是嘴角流露輕微的笑容,看着子墨很是自豪。
“老師,找我有什麼事情?”子墨問道。
伏念今天格外認真的大量了一番子墨,但是他儀態威嚴,總是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子墨,前些天我們以小聖賢庄的名義上書皇帝,給你求了一官半職,昨天從咸陽傳來了聖旨,已經允許你進京做官!”伏念沉聲道。
呀,這就可以了?嘿嘿,雖然是意料之中,但是還是給了子墨不小的驚喜。
“多謝老師,弟子一定不忘儒家訓誡,兢兢業業,報效國家!”子墨雙手放在前面,拱手行禮。
子墨盡量壓制住內心的激動,認認真真的說道。
“嗯嗯,希望你能做到,朝廷曆法嚴苛,一旦觸碰法律,誰也保護不了你,你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萬萬不可觸碰!”伏念又叮囑了起來。
“你在外面,不僅僅是你一個人,還代表着我們整個小聖賢庄的臉面,代表着我們天下儒家的臉面!”
“子墨,你知道什麼是儒家嗎?”在訓誡的最後,伏念來了這麼一句。
什麼是儒家?
子墨認真的想了想,腦海裏面醞釀了一個半成品的答案,但是還沒等他說話,伏念直接告訴他了。
“天下學子就是儒家,天底下所有的讀書人都是儒家,並不是說只有在小聖賢庄讀書才是,只要有心念書,有心學習,有心報國,那麼只要你認為是的時候你就已經是了!”
“我儒家與其他諸子百家最大的不同就在這裏,我只是小聖賢庄的掌門人,但不是儒家的!”
伏念先生說完了,子墨打心底的是很敬佩他的,只不過也只是敬佩,相比較而言,倒是顏路和張良更有親和力。
“多謝老師教誨,弟子都記得,此生不忘傳到授業之恩!”
伏念算是稍微放心了一些,又繼續和他說,“聖旨下來的匆忙,要求你在入冬之前就趕往咸陽,現在秋色漸漸深了,也就還有不到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過幾天你就趕路吧,不要耽誤了行程。”
呃,不還有兩個月嗎,着什麼急啊,其實吧在後世來講,從山東到咸陽最快的話,也就幾個小時,可這裏是古代啊,要想趕路基本上是步行,而且一不小心還會迷路,萬一轉悠到大山裡說不定還被老虎給吃了。
不過秦始皇修鍊了馳道,這樣走起來倒是方便了。
所以,兩個月時間真的不多。
“到了咸陽之後,你就去朝廷報到就好了,到時候他們會給你安排官職,具體的情況我們也不知道了。”伏念道。
“嗯,好的我知道了。”
然後顏路和張良又分別說了一些鼓勵的話,特別是顏路。
“我聽子房說,你曾經跟他說了一句話,叫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你說的嗎?”
咳咳,說這句話的人是宋朝人張載,但是子墨非常恬不知恥的答應着,“沒錯,這個四為說就是我說的。”
“很好很好,這四為都很好,我想格外提醒你一句,為往聖繼絕學!”
“繼承我們儒家聖人的學問。”
然後顏路沒有再過多的解釋,他相信,既然子墨能夠說出這句話,那他一定能明白這其中的意思。
在三儒中,子墨覺得,其實顏路的中庸不爭的性格是最像先秦儒家的,後世之人對儒家可能有一些誤解,但是那個儒家與孔荀所說的儒家已經大相逕庭了。
而伏念應該是這個時代的創新者,他的觀念更接近漢代儒學,也就是為君主制服務的儒學。
張良嘛,他是半路出家的儒家人,他的儒學風格並不強烈,畢竟他心裏還藏着一個復國的夢想,他在儒家主要是想學城府計謀,劍術武功也增長不少,與當年跟在韓非身後的“小良子”已經判若兩人。
子墨又拜謝了幾位老師之後就離開了,三儒注視着子墨,心中各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