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登基稱帝(大結局)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登基稱帝(大結局)

所以袁耀等人決定,乘着許都還沒有被趙風拿下,袁耀攜帶傳國玉璽,親自趕到洛陽,來禪讓帝位。

這樣一來,袁耀起碼還能保住袁家的富貴。

何況,之前就已經禪讓過了兩次,這次禪讓之行,也不算突兀。

趙風看完后,內心也是感慨不已。

選擇圍困許都,而不是強攻許都,一是要圖穩。

在有大優勢的情況下,沒必要冒風險去與曹操決一勝負。

畢竟曹操也不是好對付的。

二是可以減少死傷情況。

畢竟趙風的大軍數量,並沒有比曹操多出多少。

強攻許都的話,不說拿不拿的下,就算能拿下,那也要死傷慘重。

結果趙風圍困許都后,給袁耀的感覺,就是趙風想要俘虜劉協,然後另做他用。

到了那時,不說劉協願不願意,只要趙風願意,劉協難道還能不禪讓帝位?

所以,袁耀的這次禪讓之行,顯然也是想岔了。

當然,就算沒有這次的情況,等趙風消滅了曹操后,袁耀依然會進行三次禪讓。

不管袁耀當初禪讓帝位,是試探成分居多,還是真有禪讓的想法。

到了現在,都是木已成舟,由不得袁耀了!

就像陶謙讓徐州給劉備,劉備讓徐州給呂布,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幾分試探,幾分真意,誰又說的清楚。

如果袁耀發憤圖強,最終戰勝了趙風,保住帝位,那麼當初的舉動,自然就是試探成分居多。

哪怕不是試探,也會變成試探。

而如果最終袁耀把帝位禪讓給了趙風,哪怕當初是試探,那也不是試探,而是真心禪讓。

趙風放下手中的文書,看向士兵:“回去告訴龐統,就說我知道了。”

士兵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五日後,袁耀派出使者,前來告訴趙風他們的行程,希望趙風早日趕到洛陽,去接受帝位。

趙風只是回復知道了,便打發了袁耀的使者。

因為趙風心裏的想法是,登基稱帝后,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如果不能把曹操消滅掉,指不定會弄出什麼麻煩。

而消滅掉曹操以後,趙風與劉表有一個十年之約。

劉表可以讓他的兒子,平穩接收荊州。

至於江東孫氏,暫時不足為患。

而只要趙風承認涼王馬超與秦王白文的王位,他們二人,短時間內,也不會給趙風製造麻煩。

趙風也可以利用這些年,登基後來收攏豫州、徐州、司隸、青州、冀州、并州、幽州的民心。

時間緩緩流逝,不知不覺中,趙風便在許都城下待了四年時間。

這四年裏,馬超與白文平分了右扶風。

其中汧縣、渝麇、雍縣、陳倉、郿縣,歸馬超所有。

槐里、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杜陽、漆縣、栒邑、安陵,歸白文所有。

之後馬超與白文,合兵一處,從斜谷攻入了張魯的漢中郡。

雙方互有勝負,但因為糧食運輸困難,最後馬超與白文戰敗而歸。

另外,這四年來,每年都會有六萬男兵與一萬五千女兵,趕到長社訓練。

如今長社囤積的大軍,已經達到了男兵三十萬,女兵七萬五千。

加上許都北城牆外的九萬大軍,許都東城牆外的兩萬餘大軍。

在許都附近,趙風便囤積了四十八萬餘大軍!

至於張郃與文丑的大軍,趙風早就讓他們率兵前去汝南郡坐鎮了。

畢竟荊州劉表,還是需要防備的。

典韋與王平的大軍,也撤出了南陽郡,返回了弘農郡坐鎮。

只是因為南陽郡還有不少地方,依然屬於曹操,所以南陽郡,目前也沒有交給劉表。

這天。

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

“襄陽傳來急報,劉表已經病故,荊州之主,由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任。”

趙風感慨道:“當初我還以為,劉表只有一、兩年好活的。”

“沒想到,這一活,還活了四、五年時間。”

至於劉琮會繼任荊州之主的位置,趙風也不覺得意外。

雖然當初讓黃承彥去找人協助劉琦,但顯然效果甚微,或者說蔡氏與蔡瑁等人的權利太大,導致劉琦一點機會也沒有。

趙風沉吟了一下,看向熊大:“讓荊州地下情報組織,找到劉琦。”

“如果劉琦不想被害死的話,讓他前去汝南郡安陽,找張郃尋求幫助。”

“我會讓張郃與文丑,率兵介入此事。”

熊大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等熊大走後,趙風看向哨騎:“下去領賞吧。”

哨騎對趙風一拱手:“多謝主公!”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等人都走後。

趙風自語道:“劉表已經熬死了,這曹操到底還能活多久?”

趙風當初的打算,就是把曹操給圍困在許都,然後耗死他。

畢竟單憑潁川郡一郡之地,顯然養不起十餘萬的大軍。

一般正常情況,一郡之地的賦稅,也就只能養活三萬左右的大軍。

郡地不同,產糧不同,人口不同,能養活的大軍,也會不同,少的能養活一萬餘人,多的能養活五萬餘人。

就算曹操有些許存糧,也應該熬不了太久,畢竟是十萬大軍。

可曹操偏偏熬了四年時間!

當然,耗的越久,潁川郡百姓就會被盤剝的越發厲害。

到時候趙風接收潁川郡的阻力,也就會越小。

所以趙風在這種想法下,許都一圍就圍了快五年時間。

沒多久。

又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

“許都內傳出消息,曹操病故了!”

趙風聽后,愣了一下。

雖然不清楚曹操具體的死亡時間,但顯然不是這個時候。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曹操提前這麼多年,便亡故了。

還沒來得及感嘆世事無常。

又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

“許都天子派使者前來大營,表示願意投降!”

趙風知道,劉協只是被曹丕等人推出來的由頭。

曹丕等人不同意,劉協就算想投降趙風,又有什麼用,根本沒人會聽他的。

何況,劉協想投降的消息,都出不來許都皇宮。

趙風沉吟了一下:“你去找徐庶,讓他去見見天子使者。”

哨騎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這種情況,趙風自然不適合直接接見劉協的使者。

所以讓徐庶去打頭陣,打探那邊的情況,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片刻后。

徐庶走進中軍大帳,對趙風行了一揖:“回稟主公,許都斷糧了!”

“根據使君所言,曹操是因為飲食不善,又操勞過度,導致頭風發作,最終病故。”

趙風聽后,也是感慨不已,沒想到曹操是這樣死去的。

沉吟了一下:“他們投降,有什麼要求沒?”

徐庶搖了搖頭:“沒提什麼要求。”

接着話鋒一轉:“都已經斷糧了,還能提什麼要求?”

“再拖延個三、五日,許都城內,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趙風沉吟了良久:“劉協畢竟是劉漢的天子。”

“以我現在的身份,接受劉協的投降,只怕不太合適。”

“我意,讓士兵每天運送些許糧食進入許都,吊著許都城內軍民的性命。”

“然後回洛陽接受袁耀的禪讓。”

“之後以帝王的身份,來接受劉協的投降!”

“元直以為如何?”

以許都的情況,就算趙風想分給百姓多一些的糧食,也會被曹軍給搶走。

所以還不如一視同仁。

反正也就苦個一、兩個月,起碼能保證,不會餓死人。

徐庶對趙風行了一揖:“如此,大善!”

其實趙風想的,除了所謂的身份不合適以外,也是考慮到了以後的影響。

因為這樣一來,之後流傳出去的說法,便是趙風剛一登基稱帝……,許都天子就投降了趙風。

這樣一來,趙風就顯得更加的正統了。

三天後,趙風便帶着虎營、豹營,離開了許都城下,啟程返回了洛陽。

又一個月後,趙風在洛陽皇宮,接受袁耀的禪讓。

再半個月後,趙風祭拜完天地,正式登基為帝!

因為都是禪讓過來的,國號依然是漢,沒有變動。

年號則進行了修改,廢除經常更改年號的制度,以後年號統一為新漢年。

之所以叫新漢年,第一個表示的,便是趙風新立的王朝,算是一個新生的大漢。

另一個意思便是,王莽當年也是從漢平帝孺子劉嬰手中禪讓過來的帝位。

而王莽當年建立的國號,便是新。

所以新漢的意思,也算是把新朝算了進來。

為了模糊這個概念,又讓人大概知道這麼個用意,便沒有從王莽的始建國元年算起,而是把孺子劉嬰的居攝元年,漢平帝的元始元年,都計算了進去。

而原本應該是代表趙風的新漢元年,也被趙風改成了新漢二零八年。

與趙風心目中另一套計算年曆的公元二零八年,剛好相符。

趙風這麼做,並不是故意要把年號弄的與公元年曆一致。

而是有着第三個意思,便是想告誡後世子孫,孺子繼位的結果,可能就會被類似王莽這樣大權在握的人篡位。

這方便趙風,日後新立一些,關於繼承人選的制度,也算是防範於未然。

然後便當著眾人,派出使者,分別前往馬超與白文所在地,表示趙風認可了馬超的涼王之位,與白文的秦王之位。

讓他們二人,分別上書,表示願意稱臣,奉趙風為帝。

之後新增了親王、郡王、縣王,三個王爵爵位。

親王,顯而易見,便是趙風親族的王爺,只有八個固定王爵,擁有少量兵權,不世襲。

郡王,是屬於異姓王的,可世襲。

要求便是他們自己去奪取非漢地的地盤,算是鼓勵那些有野心的世家、豪強,去對外侵略。

對王朝的穩定,好處頗多,可以分掉不少野心家惦記帝位的心思,又能間接削弱各個世家、豪強。

畢竟戰爭打的就是資源消耗,一但戰敗,一切都化為烏有。

另外,也算是給了一個另類的晉陞通道,那些有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法的人,便可以去那些地方發光發熱。

趙風這種舉措,也不算新創,而是把周制修改了之後,專門弄出來的。

因為縱觀古代歷史,也就只有周朝,擴張的土地最多。

同時趙風以山海經的名義,把世界大概地圖傳了出去。

因為山海經里的地理位置,經過研究山海經的學士走訪,發現並不適用於漢朝的地理位置。

所以趙風這麼說,還是擁有一定的可信度。

至於想要反駁趙風說法的人,你先走遍全世界再說吧!

剛好,趙風對於目前世界各地,分別是什麼朝代,也不太清楚。

用山海經地理位置來代替,可以完美的去解釋。

至於縣王,那就是縣侯的進階爵位,屬於大漢內的正常王爵,只世襲三世,如果沒有新立大功,便會削為縣侯。

兩者實權差矣不大,主要就是王爵會更高貴一些。

這種情況,大漢就有,只是很少很少,算是特殊的侯爵。

趙風算是把縣王明面化了。

比如平原郡鬲國、樂安郡益國、齊郡昌國、琅琊郡繒國、汝南郡宋國、魏郡涉國、中山國安國等等,這些都是縣國。

最後,自然是大肆封賞。

其中趙雲被封為武王,屬於親王。

另外七位親王,暫時空缺。

趙雲兼領驃騎將軍,張遼被封為車騎將軍,典韋為衛將軍。

這三人,不管是軍功,還是資歷,都是當之無愧。

至於大將軍之職,暫時空置。

另外,前將軍為華雄,右將軍為張郃,左將軍為文丑,后將軍為周倉。

這裏是根據軍功來定的。

華雄當初幾次孤軍深入曹操腹地,沒有華雄的牽制、破壞,說不定趙風早就敗給了曹操,功勞不用多說。

而張郃與文丑,則是分別拿下了不包括潁川郡的豫州地區、青州部分地區、徐州部分地區,與兗州的泰山郡。

從奪取的治地來說,這二人算是最多的!

周倉雖然能力有些水分,但畢竟是最早跟隨趙風的,綜合功勞,不可謂不多。

剩餘的將領,基本就是四平四安了。

然後空出來的將軍之職,又封給了其他人。

文官方面。

田豐被封為了太尉,邴原被封為了大司徒,王烈被封為了大司空。

主要是除太尉外,大司徒與大司空,也沒什麼實權,所以便封給了邴原和王烈。

大司馬與太尉的職權差不太多,這兩個職位本就不同置。

還是靈帝末,以劉虞為大司馬,太尉不變,之後,太尉與大司馬,才同時設置。

但趙風現在沒有任命大司馬的意圖。

郭嘉、魯肅、滿寵、崔琰、荀諶、王機等人,暫列九卿。

徐庶、龐統等人,目前功勞不夠,無法位列高官。

之後所以官員的爵位,都分別晉陞一級。

袁耀被趙風封為了淮南王,算是接替了當初袁術的王爵,只是暫時沒有封地。

趙風在洛陽坐鎮了三個月,等一切都步入了正規后,便興師動眾的趕到許都,接受了劉協的投降。

餓的不成人樣的曹軍,被趙風打散后,加入了十五萬男兵,與五萬女兵,共三十萬大軍,分派到邊地去坐鎮了。

畢竟提拔了那麼多將軍,各軍的編製,都發生了改變,整體擴編了不少。

單憑張郃、文丑,就分去了三萬大軍。

自此,曹家勢力覆滅!

趙風也沒對曹丕等人趕盡殺絕,全部帶回洛陽安置。

算是就近看管起來。

除了曹家親族,類似荀彧、許褚等人,都安排到基層去干起。

劉協被趙風封為了安王,算是縣王,只是身份特殊,需要待在洛陽養老。

隨後半個月,劉琦帶着甘寧殘軍,趕到汝南郡求救。

趙風令張郃與文丑,率領五萬本部大軍,隨劉琦與甘寧的殘部,返回了荊州,準備借劉琦的名義,插手荊州之事。

然後令夏侯蘭與太史慈,率領四萬本部大軍,前去汝南郡接替張郃與文丑的位置,坐鎮豫州。

三年後,新漢二一一年,長大了的孫紹,在趙風安排人的扶持下,羽翼漸豐,孫紹表示自古就是子承父業,哪有弟弟繼承兄長家業的道理,長此以往,必然會禮崩樂壞。

所以孫權為江東之主,名不正言不順,要求孫權把江東之主的位置,也就是吳王之位,歸還給孫紹。

這個吳王之位,是根據吳郡來封的,是由曹操為了拉攏孫策對抗袁術時封的。

江東的世家、豪強,算是大漢保存的最為完整的地區,所以孫紹的說法,得到了不少世家、豪強的認同。

畢竟叔父要是可以隨意搶奪侄兒的家業,那豈不是要亂套?

而趙風也立馬做出了回應,表示應該子承父業,下達了承認孫紹為吳王的詔令。

另外還派出徐晃、太史慈、管亥,共領六萬大軍,開赴江東,聲援孫紹。

趙風早在當初準備扶持孫紹時,就想到了今天的局面。

孫紹的身份,本就敏感,孫權肯定會處處提防孫紹,所以孫紹自然能感覺到,來自孫權的惡意。

加上趙風安排的人,經常在孫紹面前說一些挑撥的話,孫紹會反抗孫權,就成了必然。

所以派兵增援,自然就是借孫紹的名義,來攻打孫權。

只要江東戰亂一起,哪怕孫權在雄才偉略,面對一堆爛攤子,也只能無能為力。

同樣也在這一年,為了安撫馬超,趙風親自下詔,讓馬超的妹妹,嫁給了武王趙雲。

畢竟趙風先是出兵幫助劉琦,導致劉琮與劉琦之間,現在還在為荊州之主的位置,經常爆發戰事。

張郃與文丑進入荊州后,就算劉琦不想發生戰事,張郃與文丑,也會主動挑事,然後摩擦不斷。

當然,戰事規模都不算太大,屬於千人級別的摩擦。

如今又出兵幫助孫紹,你要不安撫一下,讓馬超怎麼想?

誰知道趙風什麼時候又弄出這一手,來干涉西涼的事情。

也在這一年,劉備神奇般的尋訪到了諸葛亮,然後帶着關羽、張飛等人,進入了益州,疑似投靠劉璋去了。

原本不把劉璋放在心上的趙風,又開始提防起了益州的動態。

不過主要大患,都已經出兵干涉了進去,趙風在提防益州動態的情況下,開始大力推廣學術。

這裏面主要包括的,都是後世的一些科學知識。

五年後,新漢二一六年,劉琮迫於趙風會隨時增兵荊州的壓力,又或者是確實無能,劉琮正式向趙風投降。

趙風非常高興,把荊州拆分為荊南和荊北,其中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歸屬荊北,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歸屬於荊南。

其中任命劉琦為荊南刺史,劉琮為荊北刺史。

趙風這麼安排,也是有着自己的考慮的,畢竟荊州太大,又糧產豐富,算是減少日後帶來的麻煩。

拆分荊州后不久,孫權也像趙風投降,表示願意把吳王之位,歸還給孫紹。

但孫權的要求,便是允許他能帶着自己的舊部,去開疆拓土。

孫權這也是按照趙風當初制定的規矩來。

只要是開疆拓土打下來的地盤,就歸屬於郡王一類。

趙風雖然知道,孫權是擔心自己把揚州也給拆分了,所以果斷帶着舊部離去。

這樣一來,至少孫家還是江東之主,而他也可以為孫家另謀它路。

相較起來,孫權確實是一位雄主!

孫權是按照趙風的規矩來,趙風就算擔心,但也只能同意。

畢竟這算是第一個去開疆拓土的未來郡王。

趙風要是不同意,那也會影響到後面世家、豪強的激情。

萬一孫權真的自己打下一塊地盤,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效仿孫權。

反正‘山海經’那麼大,總會有有野心的世家、豪強。

其實趙風還真想把揚州也給拆分了。

畢竟現在的揚州,就是後世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部分湖北、部分江蘇,差不多五省之地,可見揚州有多大!

自此,除了益州,這個留給未來太子,當作建立功業的地方,大漢基本歸於一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當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我當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登基稱帝(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