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7章 登基與大婚
六月十七,此前在巴蜀逗留的李乾派出使者,向馮紫英投降。
至此,三藩的全部軍事力量已經消亡,短暫的天順皇朝,宣告徹底滅亡。
關於三藩的家眷處理問題,成了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事情。
此前賈珉將東平王的家眷接走,送到了北海,令一些前朝老臣們很不滿意,就連季明鑾對此都頗有微詞,認為是太便宜了宋家。
但是,此事是賈珉做主,人又已經送走了,走的又是水路,他們雖然不滿,對此也無可奈何。
韓家人的處理,相對要簡單一些。
偽帝韓天斗、寧古塔將軍韓天魁、韓奇等韓家主要男子都已經死了,剩下的女眷,就發配流放。
李家的頭面人物,李國忠和李國信都已經死了。因為李乾投降時,跟馮紫英有約定,李家交出財產,只留下基本的生計用度,家中所有男人,削去封號爵位,官職和功名,貶為為平民。
這個條件,馮紫英答應了。
這件事情,也遭到了魯大學士、楊奎等人的反對,但是,在何佳林和駱杏山的遊說下,最後沒有人再說話。
所以此事最後沒有用賈珉等北海人出面,長安下了旨意,此事就算是定了下來。
不過,李家要離開廣西老巢,遷到西北去,目的就是隔斷他們與故舊的聯繫,不讓他們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李乾雖然不願意遷到西北,但是也不敢不從。能得到在這個結果,其實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從這一點來說,李家在內心裏對於馮紫英還是非常感謝的。
北海賈家方面來了信,按照老太太和賈政、王夫人的意思,關於賈珉的婚事,由於路途遙遠,賈家長輩不能親自前來,就委託賈珉的兄長賈璉做主,代替家裏長輩,操辦賈珉的婚事事宜。
賈璉操辦的,主要就是賈珉跟長安的婚事。
關於這件婚事,中間也是起起伏伏,爭論不斷。
對於這樁婚姻的本身,人們沒有什麼異議,爭端主要是在名分和婚期上。
歷史上雖然有武則天當皇帝的先例,但是,象長安和賈珉這樣婚姻的事情,卻從來沒有先例。
這個名分,也就不好定。便是長安做了正妻,大臣們也覺得虧了。
於是就把賈珉定位為駙馬。
這個說法雖然有些勉強,但也不是全無根據。
因為元亨將長安許配給賈珉的時候,長安還是公主,不是女皇。
北海方面對於這個定位,自然是不滿意的,可是他們也提不出來更好的方案。
最後還是賈珉大手一揮,說了句話。
“唉,算了,駙馬就駙馬吧。反正過些日子咱們就走了,他們愛叫什麼就叫什麼。便是叫我阿貓阿狗,我也聽不見。”
見賈珉如此說了,眾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些事兒可真是啰嗦,簡直比打仗都費勁兒。
把賈珉定位成了駙馬,魯大學士和季大學士認為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至於賈珉那方面把長安定位成什麼,是正妻還是別的,這個問題實在太複雜,太棘手,於是就迴避了這個問題。
賈珉方面也有默契,也就對此不提不念,假裝沒有這回事兒似的。
名分的事兒訂了下來,關於婚期的事兒,又出了岔子。
北海方面認為,應該儘快成婚,然後好撤回北海去。
長安方面卻堅持,一定要等長安登基之後再成婚。這樣的話,可以讓長安顯得強勢一些,大德更加有體面。
同時,在成婚的時候,長安順便宣佈,封賈珉為北海王,北海向大德稱臣納貢。
雙方為此唇槍舌劍,爭得不亦樂乎,在最後達成了妥協,長安登基后成婚。但是,不用封賈珉為北海王,北海也不是大德的屬國,至於稱臣納貢,更是免了。
婚事的事情敲定之後,馮紫英的第一旅也從南方返回。此前,陳也俊的第二旅已經到了帝都,至此,北海方面的全部兵馬,在帝都會師。
馮紫英回來,賈珉就當起了甩手掌柜。把一應事務全都交給馮紫英主持,陳也俊和衛若蘭協助,由他們出頭去跟大德朝廷方面交涉。
朝廷方面提出,賈府可以返回帝都,此前削去的榮國公和寧國公封號,予以恢復。
馮紫英、陳也俊和衛若蘭三家,可以填補此前被削去牛繼宗家的鎮國公,候孝廉家的侯國公和石光珠家的繕國公封號,但是都被一一謝絕。
因為擁立長安有功,柳芳、陳瑞文、馬尚德三家,恢復了國公稱號,三人世襲國公。
名分雖然是恢復了,但是這三家此前已經被滿門抄斬,現在只剩下了這三個人,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了。
關於南溫都拉和北溫都拉的問題,算是交涉最為順利的。
溫都拉方面提出,朝廷為他們此次出兵的軍費買單,對於陣亡士兵進行撫恤。朝廷暫時不在溫都拉草原設立府縣,如果將來要設立,必須他們自己同意。
溫都拉不向朝廷上交賦稅,以前的賦稅一律不再追繳。
朝庭取消對於溫都拉各種物質的禁運和配額限制,開放商路,自由通商等。
朝廷方面提出,將在二十年以後,在溫都拉設立府縣,為了體現溫都拉屬於大德的事實,每年南、北溫都拉各自向朝廷上交兩千兩銀子稅賦。
這個兩千兩的數目,對於溫都拉來說,實在微不足道,不過是象徵性的。
席麥瑞和特米爾他們覺得朝廷也有誠意,就爽快地答應了。
溫都拉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留下席麥瑞和特米爾分別代表北溫都拉和南溫都拉參加長安的登基典禮,其餘的人就開始撤兵。
撤兵路線跟來的時候一樣,先到天津衛,然後從水路撤回。
撤兵時,賈珉、長安、北海方面以及朝廷方面的幾乎所有頭面人物,全都來送行,長安又賞賜了禮物,給足了溫都拉人面子。
按照欽天監選定的吉日,長安的登基典禮於六月二十六舉行。
北海方面,朝廷方面,邀請來的各界代表,高麗、琉球、爪哇、交趾、暹羅等屬國的使節,莫古、沙陀、特蕃等邊疆部落的代表等一併參加。
國號恢復為大德,年號定為長安,今年紀元為長安元年。
然後就是祭天祭祖,昭告天下,封官進爵等一系列程序。
北靜王、魯大學士、季大學士、褚元吉四人,為軍機處大學士。
一共四人,比以前少了兩人。
楊奎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
修同貴為順天府尹,算是官復原職。
周彤為錦衣軍統領兼九門提督。
左林良為內務府大臣,何佳林為直隸總督,駱杏山為奉天府尹。
趙大海為寧古塔將軍,徐明濤為卜奎參將兼領通遠堡軍政事務。馮奎為山海關參將,統領山海關周邊軍務。
前刑部侍郎姜明前任刑部尚書,柳芳、陳瑞文和馬尚德等,也各有任用。
因為知道馬青山跟賈珉的關係最好,長安本來打算叫他去金陵,任應天府府尹,但是馬青山不願意去南方,願意回西北,於是叫他自己挑了陝西按察使的職位。
按照馬青山的功勞,他本來是可以得到比這個位置更高的職位的,但是他自己不願意干別的,長安也就遂了他的心愿。
趁着各方的人都在帝都,長安和賈珉的大婚典禮就在六天之後舉行。
婚禮程序的安排,也叫人傷透了腦筋。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弄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程序來。
先把長安接到了榮國府,算是把新媳婦兒接過了門。賈家的長輩們沒來,就臨時請了賈家的族老賈代修充當賈家的長輩。
這個位置,若是輪的話,本應該是賈代儒的,但是因為賈代儒的妻室已經去世,所以就由賈代修兩口子補了缺。
為此,賈代儒還頗有些耿耿於懷。
但是,因為硬件兒不合格,所以也只好認了。
在賈府里拜堂后,最後回到了宮裏,又拜了一回堂。
皇家的直系親屬,或者逃走被殺,或者被三藩殘殺,已經沒有長輩了。
因為元亨天子當初曾經將長安的婚事託付給了季大學士,所以就由季大學士代表元亨天子,充當長安的長輩。
這一點,倒是沒有一個人有什麼異議,反而紛紛讚頌。人們既祝福皇上,也為季大學士不負先皇的囑託而感動。
一時之間,竟在朝廷和民間成為美談。
在宮裏舉行完了儀式,於是就在宮裏開宴,洞房也設在了宮裏。
這樣做,其實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
一是這代表着賈珉是駙馬,刻意強調他上門女婿的地位,以此來陪襯長安。
另一個,也是為了突出長安皇帝的地位。
皇上是天下共主,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皇宮是天下之中,皇上的大婚之日,怎麼能到別處去洞房呢?
這自然是那些大臣們的主意,對此賈珉也懶得計較。
對於他來說,只要能跟美人兒洞房,別說是皇宮,便是隨便一間茅屋,也是無所謂的。
至於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他就更懶得理會了。
馮紫英等人也覺得這個婚禮有些荒唐,但他們也提不出更好的方案來。對於朝廷方面提出的這個方案,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在賈珉徵求他們意見的時候,也就集體裝傻,以這是賈珉個人的私事,不好干預為由,紛紛迴避。
到底賈璉是自家兄弟,最後代表賈家接受了這個方案。
婚禮的事情傳了出去,在民間也有一些議論。
有的說是移風易俗,交口稱讚。也有的說不合禮數,但也只是私下偷偷議論幾句而已。
等到錦衣軍和五城兵馬司開始到民間走訪,詢問對這場婚禮的看法時,聽到的就是一邊倒的盛讚之詞。
新皇登基,有的官員就未免投機取巧,想法討好皇上。於是就想拿這場婚禮做文章。
鼓搗出個什麼萬民折,弄一些人在上面簽名。沒有多少識字的人,就弄些人按上手印,說皇上的這場婚禮怎麼怎麼好,應該在全天下推行。
長安初得了天下,接着又大婚,終於跟賈珉在一起了,高興的就未免有點兒發昏,腦子一熱,就要准了這個摺子,在全國推行自己的這個結婚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程序,就是除了在男方家拜天地外,還要到女方家拜一次天地。
最後還是在賈珉的勸解下,北靜王和季大學士、魯大學士等主要大臣都反對,才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