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移居東苑

第三百二十七章 移居東苑

聽到文紫嫣最終做出的決定,楊寧心裏忍不住一陣失落,同時卻也是一陣輕鬆。

說實話,本來他確實不想文紫嫣與自己分別,現在的文紫嫣對自己雖說一直不冷不熱的,但自己最起碼能每天見到她,若是真隨千葉神尼走了,一去就是好幾年,自己只怕就要經受那“相思成災”之苦,而對於千葉神尼的橫插一杠,楊寧心裏也有些着惱,若不是看在千葉神尼醫好了岳風的恩情上,他只怕早已對千葉神尼惡語相向了。

但如今聽了千葉神尼的一番話,楊寧的思想卻轉變了過來。

正如千葉神尼所說,做一隻困在籠中的“金絲雀”,哪有做一隻翱翔在天空的雄鷹快樂自在,文紫嫣隨着千葉神尼去遊歷江湖、治病救人,這對她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不但能學到千葉神尼博大而精深的醫術,積累和豐富文紫嫣的“臨床”醫術經驗,更能鍛煉她的意志、豐富她多彩的人生,促使她走向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明天。

如今自己和文紫嫣都還很年輕,就算兩人分別幾年,再相見時也依舊是大好年華,更何況,如今自己所處的尷尬和危險境地,使自己根本不可能和文紫嫣像普通小年輕人那樣談情說愛、卿卿我我,可幾年之後,自己擺脫了這危險的境地,理順了生活的軌道和環境,再與文紫嫣的相見必定是愉快而幸福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最關鍵的一點,是從文紫嫣對於千葉神尼問話的反應中,楊寧能看得出來,文紫嫣的內心,其實是很渴望隨千葉神尼出去遊歷一番的,她應該是厭倦了現在的生活,渴望充實自己,追尋自己的夢想,而自己又有什麼權力去阻止她呢。

想通了以上這些,楊寧的心胸豁然開朗,凝望着文紫嫣的秋水雙眸溫言道:“紫嫣,既然你做了這個決定,那麼我支持你,而且這對你將來也會很有幫助的,”

文紫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或失落、或欣慰、或惆悵……。

,,,,,,,。

千葉神尼的到來,治好了岳風的傷腳,卻也帶走了楊寧每天最願見到的人。

文紫嫣身為太醫院的女醫官、又是皇帝的師傅,哪是說離去便能離去的,但這事說難很難,說簡單卻也是一句話的事,而這“一句話”,卻要從李太后口中得到才行。

李太后卻又怎會開這個口放文紫嫣離開,開玩笑,若是文紫嫣離開了,上哪再去找那麼一位醫術高明的女太醫為後宮妃嬪們瞧病,李太后的態度倒也不強硬,對文紫嫣總是溫言挽留,但就是不鬆口,最終還是楊寧去找李太后說了說,李太后最終才答應放人,不過卻很是將楊寧揶揄了一番,不明白依楊寧與文紫嫣之間的“特殊”關係,楊寧又怎會主動為文紫嫣說情讓她離去,楊寧拿千葉神尼的話做了解釋,不想李太后壓根卻是不信,非要逼他說實話,想得到個兩人是不是徹底鬧翻了的答案,弄得楊寧也是哭笑不得。

至於岳風,雖然千葉神尼收了他為徒,但因為他腳傷需要養很長一段日子才能痊癒,因此便留在了京城養傷,等待千葉神尼三個月之後再來京城,將他帶走。

千葉神尼帶文紫嫣走的日子,楊寧沒有去送行,因為從千葉神尼為岳風治好腳傷的第二日開始,每一個內監、朝廷有司衙門相關人員開始忙碌起來,着手準備三日後的隆慶皇帝葬禮,雖然內監以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當仁不讓掛印操持,但楊寧身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廠督,自然不能置身之外,因此,每日一早,楊寧便都要進宮,參與隆慶葬禮的細節商議,他是十二萬分的不情願,私下也向李太后抱怨過,不過這事李太后卻也是愛莫能助,更何況,就算能助李太后也不想助,反而樂見其成,既然她已經知道文紫嫣要離開京城,豈願意再給楊寧機會讓他與文紫嫣進行一番離別前的溫存。

可以說,文紫嫣離開京城前的幾日,有隆慶葬禮之事拖着,文紫嫣身邊又有千葉神尼師徒三人,楊寧基本上沒怎麼與文紫嫣見過面,更別說單獨相處,一酬離別之苦。

平時文紫嫣在京城時,即便有的時候一日都沒見過一次,但楊寧心裏卻沒覺出什麼,她這一離開京城,楊寧的心裏陡然嘗到了那種空落落的感覺,這種感覺縈繞在他心裏,好些天都揮之不去。

經過了一番忙碌而緊密的籌備,隆慶皇帝的葬禮如期舉行。

皇帝舉行大喪,其聲勢和規模自是非同小可,前往天壽山皇陵的送葬隊伍一眼望不到頭,兩千名人高馬大的“大漢將軍”充當儀衛、護送着隆慶皇帝巨大的靈樞,文武百官、後宮妃嬪全都披麻戴孝、白衣素服,浩浩蕩蕩行進在隊伍之中,整個隊伍如同一條潔白的綵帶,逐漸飄向昌平北方的茫茫群山之中,飄飄洒洒的紙錢鋪滿了一路。

整個葬禮進行了三天,在位僅僅四年的隆慶皇帝終於入土為安,長眠在了風景秀麗的天壽山腳下。

這三天的葬禮進行下來,上至李太后、萬曆母子,下到文武百官、普通兵士,人人都是身心疲憊、乏累交加,尤其是李太后,由於連日奔波及哭累過度,染上了風寒,回到京城后便病倒了。

李太后這一病倒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天下那些非議她“後宮干政”的士林儒生,紛紛為她歌功頌德,讚揚她對隆慶大行皇帝的深厚情意與忠貞,更是有人要為李太后樹碑立傳,立貞潔牌坊、入《烈婦傳》,這讓楊寧不得不感嘆於這個時代三綱五常、忠義孝烈觀念的根深蒂固。

李太后這一病,便再也不在乾清宮住了,一是怕傳染到萬曆,二則為了養病清凈,因此,她搬到了皇宮東苑的慈慶宮居住,這慈慶宮與西苑的慈寧宮,在皇宮中一東一西、並駕齊驅,乃是皇宮中最為幽深僻靜的兩大獨立宮殿院落,在皇宮中佔地也最為寬廣,殿宇宮牆、層巒疊嶂,假山樓台、小橋流水、風景更是極為秀美。

自從封了兩宮太后之後,仁聖陳皇太后便由養生殿移居到了西苑的慈寧宮居住,本來東苑的慈慶宮是留給慈聖李皇太后居住的,只是因為要“照顧”萬曆,李太后才與萬曆一起居住在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居住的乾清宮,為此李太后飽受士林非議,擔上了“妄圖後宮干政”的罪名而鬧得沸沸揚揚,鬧出了不少“文字獄”之類的案件,如今李太后因心傷隆慶皇帝而病倒、又搬出了乾清宮隱居慈慶宮,這更是一舉改變了她在士林儒生中的負面形象,贏得交口稱讚。

李太后原來隨萬曆住進乾清宮,自然是考慮到萬曆年幼,不能決斷政事,她身為母親,自然要為自己的兒子穩固皇位和江山。

本來,李太后是要在乾清宮一直住下去的,直到過幾年萬曆能成熟一些、獨自應對政事的處理,依她潑辣凌厲的性子,她才不在乎那些士林酸儒的亂嚼舌頭,可她縱然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卻不能不心裏記掛着楊寧,原來在鳳儀宮時,兩人的幽會雖然也是遮遮掩掩,但卻也算是自由自在,哪有現在在乾清宮的這等不方便,有萬曆在身旁不說,還有遠多於鳳儀宮時的太監宮女,還都不是親信奴才,這讓李太后一直感覺到與楊寧的親近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難得,可為了兒子的江山和皇位,她一時間又不能搬出乾清宮,因此,她這段日子以來心裏總是矛盾之極。

可是隨着日子的一天天過去,讓她欣喜的是,自己的兒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熟起來,在很多政事的看法和處理上、以及考慮問題的思維上,展現出與其小小年紀極其不符的成熟與沉穩,這讓她欣喜欣慰之餘,卻也暗暗驚異不已,看來自己的兒子果然是“天子”,天生的做皇帝的料,對此楊寧卻是有些不以為然,實際上不是萬曆是天生的做皇帝的料,而是做了皇帝迫使萬曆早熟的成為做皇帝的料,縱觀歷史,只要不是尚在襁褓的嬰兒和天生白痴,當了皇帝的少年孩童哪一個不是早早的便顯示出與其年齡極不相符的成熟與心機,不說做皇帝的,就是那些身為皇家中人、一生下來就處於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的環境中,逼也逼得你成熟了。

不管怎麼說,萬曆的迅速成長,對李太后這個當母親的來說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情,也給了她搬出乾清宮的理由,即便搬到了慈慶宮居住,皇宮裏裡外外她這麼多的耳目為她通風報信,還怕自己的兒子學壞么,更何況,兒子身邊內有馮保這個忠心耿耿的“大伴”引導、外有具有非凡魄力和智慧的能吏張居正輔佐,她又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宦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宦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七章 移居東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