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65 自信
“華夏的文物,我們華夏人自己負責。”
這句話由網絡上隨便一個人說出來,迅速引起了更多人的贊同與共鳴。
它最早出現於那個精英論壇上,短時間內就被轉到了微博上,引來了大量轉發。
也許不是所有轉發的人都認同這句話,但是無疑,這種全新的說法讓更多的人對這個事件背後的意義產生了深思。
後母戊方鼎僅僅只是一件文物嗎?
或者換句話說,“文物”本身只是物品嗎?
它背後還有着什麼,讓文交會時,無數人蜂擁至華夏館參觀,讓他們在看着這由歷史延續而來的或美崙美奐或樸實古拙的器物時,會由心底產生一種驕傲感與沉醉感?
文物是華夏的文物,是華夏歷史的結晶。
我們是華夏人,這片土地是我們的,這段歷史也是我們的。
後母戊方鼎這樣的歷史重器,鎮國重寶,它代表的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而不僅僅只是一件“非常值錢的文物”。
把它用錢來計算,簡直是在侮辱它!
現在,它的身上籠罩着一層陰影,那麼每個人都有義務去投票,去為它的真假負責!
這句話出現之後,網絡上的討論頓時轉了一個風向,一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中秋節前後前往帝都的火車票汽車票,一瞬間銷量大增,天壇周邊的賓館酒店更是直接爆滿。
為一件文物、一個投票搞出這麼大的動靜,真的是非常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
然而,就像有某種熔岩在人們的血管中流動,即將要爆發出來一樣,接下來一段時間,無論網絡上還是現實中,大部分人口中說著的都不再是抱怨和質疑,而是實打實的討論。
後母戊方鼎究竟是什麼?它出自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特徵?辨別它的真假有沒有什麼樣的決竅?
還有人研究得更加深入。
後母戊方鼎誕生於商朝,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方鼎在那個時代中擁有着什麼樣的意義?整個朝代的歷史氣質是什麼樣的?
電視上、網絡上出現了無數關於方鼎的專題節目,蘇進當時在華夏館對它進行全形拓操作的視頻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播,達到了百萬近千萬的播放量。
那個視頻非常完善,幾乎攝入了方鼎的方方面面、每一個細節。
甚至還有人開始打聽,能不能想辦法買到當時全形拓的拓樣,就算不是原件,是複製品也好。
最後臨近中秋時,幾乎人人口中都是這座方鼎,就連小學生也能對着方鼎的前世今生寫出篇小論文來。
圍繞着一件文物,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不僅前所未有,更是再有先見之明的人也想像不到的。
甚至有些知情人士在私下感嘆,蘇進一開始做出這樣的安排,是不是早就預見到將要發生的一切了?
當人們對一件事物了解到足夠的深度時,就會誕生新的想法。
商朝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那是三千三百多年前,人們的生活資料極度缺乏,生產工具極為簡陋。
而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製造出了這樣一座重達832公斤的巨鼎!
後母戊方鼎的氣勢雄渾,造型厚重典雅,上面還有多種不同形式的紋飾,十分精巧。
青銅是銅錫合金,在三千三百多年以前,用上千公斤的原料,製造出合金青銅,再用陶范法製造出這麼巨大的方鼎,簡直超乎了人力之所及,與正常人的想像!
你越了解一樣東西,就越容易對它產生感情。
當人們對後母戊方鼎的了解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越發痛心它可能會被以假亂真。
贗品終究是贗品,偽造得再像,也不是三千多年前先民們懷抱着對世界的敬畏與對天地的虔誠,用盡全力創造出來的那座方鼎。
這座方鼎要是被假的替換了,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絕對不能被容忍的事情!
此時,在山西某處,汪煤球合上一本書,取下眼鏡望向遠方。
夕陽照在他的臉頰上,明暗交錯,竟然讓這個暴發戶老闆多了幾分書卷氣。
他長舒一口氣,伸了個懶腰,對旁邊的岑小珍說:“娘的真沒想到,老子有一天也會這麼認真地看書!”
岑小珍面無表情地說:“我以前以為老闆喜歡文物其實只是喜歡錢,現在看來要收回我的想法了。”
“嘿!”汪煤球瞪了岑小珍一眼,接着卻又搖了搖頭,“以前你這樣想,也不算錯。老子哪真的看得出來文物哪裏好,不就是因為它值錢又有格調,想充個大瓣蒜!”
汪老闆向來耿直,這時候也說得一點保留也沒有。接着他拍拍那本書的書皮,道,“不過最近看了這麼書,覺得文物啊,歷史啊,這些東西還真的挺有意思的。我先覺得,三千多年前,那是什麼時候,怎麼就能做出這種鼎來!不過回頭想想我們小時候,開礦挖煤,也是靠人的兩隻手,靠那些最簡單的工具。”
他嘆了口氣,臉上卻是掛着笑容的,“時代啊,變得太快了。不過還真是懷念以前的那股勁兒……”
他再次看向窗外,夕陽火熱,散發著最後的餘暉,雖不明亮但格外絢麗。
岑小珍看着他的側面,表情一時間變得格外柔和。
安靜了一會兒,汪煤球突然再次轉過頭來,問道:“說起來,我看了這麼多書,查了這麼多資料,應該對24號的鑒定有點譜了吧?嗯,是真是假,我覺得我能認得出來!”
汪老闆自信滿滿,岑小珍卻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文物鑒定,真的是那麼容易的事嗎?
如果真的能這麼簡單地就分辨出來,國家文物局為什麼還要搞這樣一出,讓萬人投票來決定方鼎的真假?
她看了汪老闆一眼,最後還是決定什麼也不說。
她關注了蘇進一年多,這個人做事向來有譜,從來不亂來。
文物修復,本來就是一項格外需要謹慎小心的工作。
他這樣號召,一定有他的目的。
他既然能相信普通人能鑒別出來方鼎的真假,也許汪老闆這樣的人,真的能認得出來?
像汪煤球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近兩個月的時間裏,他們把大部分工作學習之餘的時間都交給了後母戊方鼎。
各網站有關方鼎以及青銅器的文章視頻的點擊量都大大增加,衍生出來的其他文物的數據也各有大量提升。
實體書店裏,銷量排名前十的書籍一大半都被文物相關壟斷,後母戊方鼎與青銅器佔了一半,另一半里,相關盜墓與文物走私的也有不少。
這種熱潮,放在六年前簡直難以想像。就算傳統文化復興運動開始后的五年間,也沒人能想到能走到這一步。
在瀏覽了大量資料,做了大量功課之後,人們關於“該不該由我們來鑒定”的質疑聲已經小到幾乎聽不見了。
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大多數情況下,文物鑒定並不是一項高深莫測的玄學,而是由大量知識累積起來的判斷。
譬如一幅書畫,要鑒定它的真假,通常要用紙張、裱糊方式、款識、畫風等多個角度去觀察。
現在他們對後母戊方鼎已經懂得夠多的了,應該有底氣鑒定它的真假了吧?
在人們逐漸誕生出來的自信里,投票時間漸漸接近,中秋節將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