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相左
兩府再次高效的運轉了起來,第一件就是壓住消息,不令擴散。有過被魏軍進逼京城的前例,若是讓人知道魏兵再次南下,必然是人心惶惶,沒事也要慌出事兒來了。
然後就是忙。調兵遣將、籌集糧草,還必須兼顧着正常的國家秩序。
謝麟也忙得不可開交,他管着戶部,一旦戰起,四面八方都伸手管他要錢。戰爭機器一旦轉起來燒錢是其必要條件,賺錢?現在是不敢想的。許多時候,並非朝廷軟弱想議和,而是比起戰爭的消耗,“花錢買平安”的花費反而要小許多。
但是對於虞朝上下而言,並不想交這個“保護費”。然而已經持續了近二十年的戰爭,戰又戰不下,不免會生出一些其他的聲音。士人關心國事,既有思考如何能夠戰勝對手的,也有思考既然戰爭不划算,不如給魏國仨瓜倆棗的,換個平安。
這樣的想法還是很有市場的,你只要會算賬,就會覺得打不贏的仗確實是一種浪費。空耗人力、物力,有那個功夫幹什麼不好?天災人禍的,都等着朝廷賑濟呢。
天一書院裏也出現了這樣的聲音。起初,書院學生的成份很單一,就是京城這邊讀書人里的佼佼者,大部分還是謝家的親朋故舊里選出來的。然而隨着謝麟北上做了安撫使,又定下了學生輪換的制度,這成份就變得複雜了。
北疆出身的學生,對魏人是深惡痛絕;尚未去過北疆的學生,則不能理解這種情感,認為應該顧全大局。京城出身而去過北疆的學生又分為兩派,他們是知道兵禍之後是如何慘烈、厭惡魏國的,但是從這個現實出發,居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一派認為當以戰促和,另一派則認為付錢也行,只要讓戰爭早點結束。
北疆的學生里,很有幾個父母親人死在屠刀之下的,一提起來就咬牙切齒。京城的人無法感同身受,希望他們能夠拋棄私仇,為國着想。
雖然不知道邊境已經打了起來了,書院裏關於對魏方策的爭執從來沒有停止過。皇帝近來頻頻駕臨書院,更是助長了這股討論的風氣。
越討論,觀點的分歧就越大,則辯而至於吵,乃至於打。
一方面是不共戴之仇,怎麼也不肯讓步,另一方面帶了一點點高高在上的“我有大局觀你沒有”的優越感,終於開片了。
很不幸的是,因為政事緊張,謝麟不在書院、有官身居要職的兼職老師們也不在書院。謝麟那位授業的恩師年事已高,已無法視事,其餘的老師份量又不大夠。至少在攔人家殺父、殺母之仇的時候,份量不夠。拉也拉不住,有兩個講師還被打出了熊貓眼。
鮑照是主戰派,按捺住了下場的心思,急匆匆派人去請了程素素來鎮壓。謝麟不能過來,則能鎮壓得住這群亂神的,也就只有程素素了。
程素素正在府里等北方的情報,接到鮑照的求助,唯恐將謝麟的老師鄭先生給驚着了,一馬當先飛奔到了書院。
學生們的火氣憋得很足,程素素縱馬躍過門檻的時候,他們還在打。打得十分投入,以至於幾乎沒有人發現程素素已經來了。鮑照卻是望穿秋水等程素素來的,一見到她先叫一聲:“師娘!”
聽到這一聲,才慢慢地有人發現她來了,漸漸住了手。程素素跳下馬來,依舊有打在興頭上的沒有發覺場內的變化。程素素一挑眉,鮑照大吼:“都TM住手,師娘來了!”
正捉對廝殺的還有三對,一個個頭巾也打掉了,頭髮也打散了,衣襟也扯開了。兩對不好意思的,恨恨地瞪着對方收了手,一面慌亂地背過身去把衣襟給掩好。最後一對苦大仇深的依舊互相攥着前襟、流着鼻血,左眼圈被搗得烏青的一個道:“師娘到了也要講道理的!”嘴角被打腫了的一個回嘴:“難道師娘會支持對魏虜求和?”
程素素當然是主戰派啦!
所以她先把這倆貨給打了一頓!
打完了才將兩派召集起來,問他們是怎麼打起來的。
主和者以為,他們並不是軟弱,也不是對魏國有好感,乃是基於國情做出議和的判斷:“連年征戰,空費國帑,南方水災、北方旱災,無數青壯死在北疆,於國於益呀。”他們認為這是高瞻遠矚。
主戰的當場便跳了起來:“無恥!無恥!無恥!北疆的冤魂在天上看着你!胡虜向來不守信,議和?不過是藉寇兵而齎盜糧!”
眼看又要打起來了,程素素狠狠一拍桌子:“你們就學會這點東西嗎?!學會這點東西就敢拿出來吵,不怕丟人?!”
兩邊都不服氣的,齊齊躬身一揖:“請教。”
“打你們跟主戰主和沒關係,打的是教了你們這麼久,竟然還是這麼不明不白!”
兩邊可都覺得自己很明白,又一齊“請教”。
程素素先罵主和者:“你亮出拳頭,別人就送你禮物,你是不是很開心?”
主和者低聲道:“學生並不是強盜,不會搶劫的。若是強盜,大約是歡喜的,不致殺傷人命。”
程素素沒搭理這茬兒,冷笑着問道:“給你之前先抽你兩巴掌,你還會不會見人就亮拳頭了?要是捅你兩刀呢?議和,是魏虜不必花費代價就可以得償所願,戰,是要它流血,增加它搶劫的代價。你覺得議和划算?有沒有想過怎麼樣讓魏虜不划算?”
烏青眼一怔。
程素素繼續數落主戰者:“記着父母邦國之仇是好事,然後呢?你有仇,就要別人一起上陣?別人不願意,你就打他們一頓,這與魏虜何異?既煽動不了人,也說服不了人,你們這些年都學了什麼?你們有沒有想過,他們主和是不也有他們的道理?怎麼樣從他們的道理上去想開來,說服他們同意你們?又不損害他們的利益?這世上不是非黑即白的,明白嗎?”
主戰的就沒有主和的那麼溫馴了,雖覺得有理,卻仍然不能咽下這口氣。
還好,拳頭收下來了。
鮑照算是主戰派里頗有點威望的人,出言喝道:“師娘教你們道理呢!糊塗!居然聽不明白。”
程素素問鮑照:“你是聽明白了?”
“是。”
“好,你說說。”
“……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倫理綱常失序,破口大罵是沒有用的。即便是孟子,也有遊說魏齊而非朝周天子的時候。”
說得還不錯,程素素點點頭:“以後多給他們講講。務實!別在天上飄着,要腳踏實地。走了!”
鮑照恭恭敬敬將人送到山門,低聲問道:“師娘,官軍,能勝的,對吧?”
若謝麟還主持着北疆,鮑照是有信心的,因為已經看到了形勢往好的方向發展。但理謝麟返京了,三安撫使上手就吃了魏國的虧,在魏國的耳目損失慘重,這讓鮑照心裏又沒底了。
程素素果斷地道:“當然!”
————————————————————————————————
從書院再趕回府里,天色已晚,才進大門,便有江先生派來等她的低聲說:“夫人,學士自宮中出來,模樣不大對。江先生問了才知道,是陳相公與藍相公主和,學士與他們吵了一架。”
陳、藍二位與書院裏主和派的主張也差不太多,不能說不對,政事堂做每件事情之前,也要衡量一下是不是“划算”的。戰爭進行了近二十年,虞朝真是一根毛的好處也沒撈到還陣亡了無數將士,折損了許多的青壯,耗費了多少錢糧。兩位一看到流水,心都要碎了。
有這些錢糧,做什麼不好?!
陳、藍二位丞相,是很關心民生的。
如果一件事完全沒有好處,那麼大家就會沒有動力去做它。如果它還讓人有了很大的損失,那不及時止損的就是傻瓜。跟魏國抻了二十年,朝野都被抻得疲憊了,虞朝需要休養生息。
陳、藍二位看事比書院學生又深一層,他們更提出了進一步的見解。即,議和,然後腐化魏國上層。他們不是傾慕文明嗎?好,給他們經書,讓他們學習裝逼,人一旦開始窮講究了,就會失去銳氣。
謝麟完全不能苟同這種肉包子喂狗的策略,當場就與兩位丞相頂了起來。謝麟熟悉北疆的情況,尤其有魏主他爹的例子,那人夠斯文了吧?還不是帶兵圍了京城?
陳、藍二位此時統一戰線,陳丞相只說了一句話就將謝麟噎了個半死:“有可用之將嗎?!”齊王現在肯定得守京師,然後哩?你派哪個去統籌全局啊?
藍丞相續道:“芳臣經略北疆有功,畢竟是文臣。”
謝麟快要吐血了,是的,他是文臣,並且不是儒將,打仗,他不行。
程素素到書房的時候,謝麟目光幽幽地盯着燭火,自謝紹往下,沒一個敢吱聲的。程素素將馬鞭往榻上一扔:“怎麼,你也置氣了嗎?”
謝麟抬起眼來:“也?”
夫婦二人將各自遇到的事兒說了一遍,謝麟道:“這群小東西,真是不學無術!”陳、藍二人比學生犀利得多了,謝麟也跟陳、藍二人說了類似的話,陳丞相反問他:“魏國也不是沒出過事,他們退了嗎?哪次不是開榷場、拿錢帛之後退的?”
皇帝是主戰的,卻也不能無視陳、藍二人的意見。當時李丞相不說話,葉寧對北疆的事務向來是看謝麟,謝麟被被咽住了,葉寧也就沒意見了,王丞相也主戰,講道理也講不過陳、藍二位。
最後是李丞相打的圓場:“別人都打上門來了,一來就議和,朝廷威嚴何在?”
好么,先打一場試試吧。
程素素嘆道:“就差一場勝仗了。”照她的估計,魏國是不會輕易放棄南下的主張的,更不會因為收了點保護費就不打劫了。但是正如陳、藍二人所言,上下疲憊,所以需要一支強心針。
謝麟低聲道:“是啊,也不知道這場勝仗什麼時候會來。”
程素素道:“會來的。就快了。”說這話的時候她心裏也沒個譜的,但是……這麼多人,打了小二十年了,也該冒頭了吧?
謝麟道:“借你吉言。”
也不知道是不是程素素真有點神神叨叨的本事,就在兩人說完話不久,北疆傳來捷報——竟然真的打了一個大勝仗。將領既不是謝麟與程素素挑選出來的那一批苗子裏成長的,也不是朝廷舊有的將領,他是一位四十餘歲的團練士紳。
戰報只有簡略的幾行字,寫的是團練張鴻飛立功,居然擊潰了魏主的左翼,殺獲甚多。
程素素馬上下令將具體的情報傳過來。北疆是她經營最久的地方,情報網最先得到恢復,七天之後,詳細的情報就擺上了案頭。
這位仁兄,開始是來管後勤的。他家裏耕讀傳家,真是老實得不能再老實的良民。因為小有資產,從軍輪不到他,又因為家風還算淳厚,謝麟收拾地方不法豪強也沒收拾到他頭上。他就這麼安安穩穩活一下來,平生最不樂意的就是與人爭執。
到了四十歲上,人人稱讚張先生真是忠厚長者。既是忠厚長者,就要為鄉里鄉親的出點力。團練來了,您老也參與一下吧。
謝麟在北疆的時候留下的傳統,團練盡量少放權給地方士紳,但是地方士紳里有些能力的,也可以被吸納,表現好的,謝麟將他們上表朝廷,納入到正式的體系裏來。
張鴻飛的名字還是謝麟給報上的。報完之後,張鴻飛就老老實實地幹着管家婆的差使,也不貪污,也不生事,老實得幾乎沒有存在感,管後勤糧草的水平不上不下,夠用。謝麟也沒發掘出他有其他的長項來——挑選後備人材的時候,張鴻飛他超齡了。
就是這麼個人,居然陰差陽錯的發揮出了他的潛力,也是令人驚訝的。
又過數日,北疆的詳細戰報傳來,張鴻飛十分厚道地推功給了不少年輕人,這其中就有謝麟和程素素比較熟悉的名字了——有七個是謝麟親自挑出來的。最大的謎團解開了,張鴻飛是真的天份,下面也有足夠的可以執行他的靈感的人手。
朝野久候的轉折,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