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金鳳頒詔(二)
朱泓見送來的水果里有一盤紅翠欲滴的櫻桃,順手就挑了一個送進了謝涵的嘴裏,因為他知道謝涵自打懷孕后就特別喜歡吃這種酸酸甜甜的東西。
可謝涵戴着一個鳳冠,不管是低頭還是抬頭都十分的費勁,有心想取下來,可一看身邊站着的一溜宮女太監和管事姑姑,忙歇了這念頭。
可朱泓是誰?
謝涵的眼睛一轉嘴唇稍稍一噘,朱泓就猜到了她的心思,於是,他揮了揮手,命這些人退下。
見屋子裏只剩下她和朱泓兩個,謝涵忙請朱泓替她把鳳冠取了下來。
“夫人,你恐怕是歷史上第一位嫌棄這鳳冠的皇后。”朱泓搖了搖頭,不過說歸說,他還是幫謝涵取了下來。
“誰說的?這些年我們兩個一路走來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好容易能站到這了,這是老天對我們兩個的補償,也是先皇對我們兩個的認可,怎麼可能會嫌棄?”謝涵一笑,伸出手去環住了朱泓。
“是嗎?我還有一筆賬沒有和你算呢。別以為你討好我我就會放過他。”朱泓捏了捏謝涵的鼻子。
這話謝涵聽得就有些莫名其妙了,不過她也很快想起了方才那回眸一瞥,而這個時候能惹朱泓動怒的除了顧鑠還能有誰?
“夫君,這都什麼時候了,你不想着一會好好跟大家說點什麼,還有心思在這跟我翻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看來你是真不緊張?”謝涵把頭靠在了朱泓的懷裏。
“這有什麼好緊張的?從今後,該緊張的是他們。”朱泓伸出手抱住了謝涵。
“這話是什麼意思?”謝涵抬起了頭。
朱泓低頭在謝涵的唇上點了一下,“涵兒,這可是你主動投懷送抱的,回頭頭髮亂了可不能怪我。”
“不怪你怪誰,誰叫你離我這麼近?”謝涵瞋了朱泓一眼。
朱泓聽了眉眼一彎,“涵兒,你的意思是只要我在你身邊,你就想對我投懷送抱?”
這話說的謝涵一囧,順手就在朱泓的腰上掐了一下,“夫君,回頭我向女官說一聲,讓她儘快給你找個教養嬤嬤,我看需要修習宮規的是你,不是我。”
“她敢?”朱泓說完,故意抱着謝涵使勁親了下去。
謝涵推不開,也不敢鬧大了動靜,因為外面肯定站了一堆的宮女太監,只得老老實實地窩在了他的懷裏配合他,好在朱泓也知道分寸,並沒有過分胡鬧,很快就放過了她,喂她吃了點東西,然後抱着她命她閉目養了會神。
約摸半個時辰后,司寶進來了,說是詔書已經抬到這邊來了,朱泓親自給謝涵整理了一下頭髮,再親手給她戴上了鳳冠,這才扶着謝涵緩緩出了門,緩緩走出了正和殿。
站着大殿前的台階上,謝涵看見一行人抬着一座明黃色的小龍亭往正安門的城樓走去,待龍亭上了城樓,早在城樓上候着的奉昭官從龍亭里取出了兩份詔書置於宣昭台的黃案上。
“宣宣詔官上樓。”一旁立着的太監收到奉昭官的示意,甩了一下拂帚,向樓下喊道。
這時,一身紅色官服的宣詔官走出了隊列,上了城樓,站在黃案前,面西而立,拿起了第一份詔書。
這是朱泓的繼位詔書,是根據朱栩臨終時的遺言寫的,當宣詔官打開捲軸,讀出了“即位詔”三個字時,樓下的文武百官全都跪了下去,對着朱泓和謝涵行起了三跪九叩的大禮。
詔書念完,大禮也行完了,宣昭官將手裏的詔書遞給奉昭官,奉昭官把詔書捲起來,放到了一旁漆成金黃色的木雕鳳凰的嘴裏。
緊接着,宣詔官打開了第二份的詔書,剛念出“昭曰”二字,下面的文武百官又跪了下去。
令謝涵意外的是,她的這份詔書居然比朱泓的即位詔還要長,“昭曰:我國家膺天明命,統理華夷奄甸萬姓,於茲一百五十二年矣,仰惟祖宗肇造之功,守成之道,規模弘遠,昭示萬年,今我皇考以至仁大德統承天下。。。”
詔書的前一段是關於朱栩的功德描述,接着又提到朱泓以皇侄身份臨時受命於先皇病榻前,然後才提到謝涵,“謝氏之女謝涵,乃幽州石城人氏,雖自幼失怙失恃,隨祖母於鄉野長大,但天資聰穎,秉承好學,矢勤儉於閨閣,展誠孝於朝野,曾數得先皇親贊。。。。。。”
聽到此處,謝涵知道這份詔書肯定是朱泓親自撰寫的,除了提到她的身世,還提到了她父親,提到她自幼隨祖母在鄉下長大,提到她九歲建村牆,提到她數次仗義疏財,提到她數次為皇上分憂,提到她數次被先皇當眾稱讚。
隨着宣詔官的聲音抑揚頓挫地響起,謝涵的眼前也展開了一幅幅的畫卷,前世的含恨而死,重回六歲時的慶幸,脫離顧家前的恐懼,初回揚州時的歡喜,送走父親時的哀傷,初見皇上時的感恩,扶柩回鄉時的痛哭,初遇朱泓時的魯莽,當眾求娶時的心驚,身世泄密時的絕望。
等等等等。
總之,這一路走來,不敢說步步驚心,可也是步步充滿了算計充滿了驚險,所幸的是她遇到了他,所幸的是他娶了她。
“。。。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稱,宜膺茂典。茲仰遵聖諭、命以冊寶、立為皇后。爾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蘋、益表徽音之嗣。榮昭璽紱、永期繁祉之綏。欽哉。”
宣詔官的話音落下了,謝涵的回憶也停頓了下來,因為朱泓牽起了她的手,謝涵回了他一個含淚的微笑,朱泓伸出手來替她擦了下眼淚,兩人相視一笑,然後同時看向了前方。
這時,奉詔官正用彩繩懸吊金鳳從城樓的正中垛口徐徐往下放,李敦捧着雲盤站在城下等着,這叫雲盤接詔。
詔書被接住后,需再次送往正午門的龍亭,然後再大張旗鼓地送往禮部衙門,最後抄送全國。
當然,這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