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節 備戰

第1013節 備戰

李世民也從來沒有指望扶桑將軍們懂自己的意圖。

李世民繼續講解着大致的戰略方向:

“別急,然後會有人引高句麗人追至長門,接下來他們都是咱們的奴隸。控制住之後,視當時的情況而論選擇合適的機會反攻高句麗半島。具體的安排一切聽兵部李尚書吩咐,此一戰,咱們大唐精銳盡出,一戰滅高句麗。”

“你不懂不要緊,這也是你們的一個學習的過程,記得一切聽指揮,勇敢殺敵就沒錯。”

近衛忠禮起身退後三步單膝跪地,抽出隨身的障刀劃破額頭,將血塗在刀刃上。

無聲的承諾,這是大唐將軍的一種儀式。

或成功、或成仁。

近衛忠禮退下了,柳木問李世民:“皇兄,我怎麼感覺他沒懂。”

“他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切聽指揮,下定決定去衝殺就行了,認識字才不到三年時間,他能聽懂才是奇迹。說的直白了一點,眼下他們的作用就是冒充大和國的士兵並且讓高句麗淵氏相信,這就足夠了。”

“也是。”柳木認可這種說法。

柳木想想又不太對,又問道:“皇兄,明明可以平推了高句麗,為何還要搞這複雜的計謀。”

“你……”李世民無奈的苦笑着搖了搖頭:“說你什麼好,笨的時候就是差根弦。這是一個讓扶桑族萬民歸心的過程,這機會不好找,以後也不會有了。高句麗既然要滅,那麼在滅亡之前能多利用一份就不能放過。”

讓李世民這麼一解釋,柳木才明白。

這是李世民給扶桑族送功勛,同時扶持幾個扶桑族的大唐高等貴族來,若是扶桑族在大唐各族之中沒一點勢力,將來一定會被排斥,排斥的後果就是造反。

李世民有信心,一百年時間讓扶桑族融入大唐。

漢化的威力有多麼巨大,李世民研究了歷史與柳木講述的後世歷史之後,李世民很自信的說一句,未來千年傳承漢文明的就是漢族,純血的漢族很難找,甚至是沒有。

鮮卑族在那裏?

眼下的鮮卑族就是答案,李世民自己身上還有四分之一的鮮卑血統呢,也不是純血的漢人,李世民更相信此時整個大唐,純血漢人也未必多。

所以,傳承漢文明就是漢族,這不是李世民的假想,而是事實。

但是。

高句麗人呢?

李世民放下茶杯緩緩的對柳木開口:“木,為兄有一個設想。”

“設想?”

“對,倭人在……”李世民停下了,輕輕的搖了搖鈴,有侍衛進來后李世民吩咐道:“朕要談些機密的事情。”

“得令。”侍衛退下,李世民的吩咐已經非常清楚,侍衛會安排這周邊一定範圍內不允許人靠近,侍衛與侍從也在保證足夠的距離。

一柱香之後李世民繼續說道:“倭人之所以一直想進攻中原,根源就是他們住在那個天災不斷的小島上,一個資源貧瘠、地域狹小的島。”

“二哥,正因為這個原因,也造就他們堅忍、服從等多種美德。”

“沒錯,所以為兄打算讓至少一半的高句麗人成為倭人的奴隸,讓倭人也體驗一會成為上人上的感覺,然後將中南半島交給倭人一部分,就戶部去年的報告,倭人種稻米還是非常出色的。”李世民沒有說扶桑族,還是按倭人在稱呼。

柳木反問:“那麼天竺半島呢?”

“妙!”李世民輕輕一拍桌子:“倭人一分為四,最優秀的可以住在中原,次等的住在中南半島,再次一等的讓他們自己去打天竺,最後的部分送到非洲去。高句麗人先作上一百年賤民吧,以後或許給他們機會重新作人。”

柳木問道:“新羅人與百濟人呢?”

李世民眼神之中多了一絲凌厲:“百濟人也是奴隸,與高句麗人同等。新羅人與倭人同等,只選其優秀的成為唐民,以夷治夷。用優秀的唐中異族來控制各族,下等人若是要造反,這些異族唐民就會首先不允許,這會影響到他們的實際利益。”

“二哥高明,雖然有些殘忍。”

“殘忍嗎?哈哈哈!”李世民不認為這是殘忍,西突厥那些不斷造反的部落已經有不少了三十萬人成為了奴隸,相反那些早早歸順的部落卻成為了上人上。

西域絲綢之路,對於大唐來說是一條擁有重大利潤的線路。

為大唐守護這條財富之路的各族各部落,依然變的富足,強盛。

柳木說道:“二哥,若是將北上的鐵路只修到并州呢?”

李世民的手指輕輕的在桌上敲擊着,過了很久才說道:“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設想,但就需要在黃河上修一座橋,這座橋可不容易。”

“後世在晉西,呂梁一帶有一座橋,長約一里,河面橋長度一百六十步,寬二丈三尺。這是一座在後世很小的橋,但眼下對於大唐來說卻足夠大了。”

李世民起身翻看了一份記錄:“李春修的雙層渭水大橋總長四百步,動用了民夫三萬八千人,修了一年零三個月,或是給他足夠的材料,以及十萬民夫,不知道他需要多長時間可以修好。”

柳木說道:“問問!”

李世民點點頭:“來人,傳工部李春。”

侍從領命,立即就去找李春過來。

工部就在皇城內,李春正在研究風凌渡大橋的可行性以及設計圖,聽到大唐皇帝召見,立即換上了朝服跟着侍從官進入太極宮內。

沒等李春施禮,李世民就問道:“在晉西呂梁一帶,柳駙馬認為可以修一座橋,全長也就是一里,以供火車通行,你以為如何?”

“回聖人的話,臣從蘭州坐船順黃河而下,歷時一年時間,實測黃河上可修橋的位置四十多處,晉西確實有一處河道平穩,連兩側輔橋也只要一里左右的短橋,但工部與戶部討論過,那裏修橋可以解決河東與河西的交通問題,但卻無重大用處。”

“繼續。”李世民那怕聽到反對意見,也會讓臣子說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好舅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好舅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13節 備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