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安陽郡主對羅貴妃可沒什麼好印象。
羅貴妃這些年仗着景泰帝的寵愛,連江皇后這個中宮之主都不曾放在心上,滿後宮也就只有景泰帝和華太后也叫她收斂幾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又豈會將安陽郡主看在眼裏?
這樣一個跋扈之人,安陽郡主要是對她有什麼好印象才怪了。
所以,這時聽到沈熙說起羅貴妃的下場,安陽郡主才會如此出聲諷刺。
沈熙對這些當然也是再清楚不過的,因而也只是笑了笑,然後道:“太子再過上半個月就要登基,然後會親自送先帝梓宮前往皇陵,到時候京城之事大抵也就能完全定了下來了。”
安陽郡主和徐玉見都輕輕吁了口氣。
身在京城,她們自然也是不希望京城出什麼亂子的。
還好,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也出不了什麼亂子。
兩人才鬆了口氣呢,就聽沈熙又道:“先帝駕崩之前,曾將太子喚到了床前囑咐,等太子登基之後,大概就會下旨封我為端王,封地是……”
徐玉見這時腦中靈光一閃。
“遼城!”她脫口而出。
沈熙面上便帶了些笑容。
他點頭,“正是。”
安陽郡主和徐玉見於是對視一眼。
她們都想到,曾經的沈熙就對她們說過,有朝一日,遼城會成為端王一脈的根基。
而現在,他做到了。
沈熙既然有了這個起點,再加上如今即將登基的太子在決斷方面比起景泰帝來說要差了不少,他總不會再被龍椅上的那位如以前那般鉗制着了。
以沈熙如今在遼城的威望,想來也不愁不能將遼城經營好,從此之後以遼城為根基,說是穩若磐石也不為過了。
沈熙見安陽郡主和徐玉見都舒展了眉眼,也跟着眉目柔和,“雖然有了封地,但若是遼城無戰事,只怕先帝也不會允我長駐遼城,不過這樣也好,母親和恬恬都在京城生活了這麼多年,要是換到遼城去指定是會不習慣的……”
對此,沈熙並無任何不滿。
他費盡心思的謀划這許多,為的也不過就是護住自己身邊親近之人罷了,可不是真的有那不臣的野心。
只要能這般盛世安穩着,於他也便好了。
沈熙所說的這些話後來也果然成了真。
半月之後,太子在眾臣的擁護之下登基為帝,改年號為天譽。
華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江皇後晉為太后,原本的太子妃則冊為皇后。
登基的第二日,新帝便親自送了景泰帝的梓宮去皇陵,隨行的還有即將前往封地的寧王,以及被景泰帝指定了要去守陵的羅貴妃。
嗯,現在應該稱之為羅太貴妃了。
昔日寵完後宮的羅貴妃,以及看着似乎離帝位十分近的寧王,竟然落得了這樣的下場,看着倒是讓人感慨不已了。
寧王和羅貴妃當然是心中不甘的。
不過,如今新帝已經奉了先帝的遺詔名正言順的繼續了大統,成為了一國之君,縱是他們再怎麼心中不甘,手裏什麼都沒有,又哪裏敢表露半分?
是以,到最後,羅貴妃也只能去了皇陵,寧王則在幾日之後帶着滿腹的不甘啟程去了封地。
如此,這次的皇權更替總算是完全塵埃落定。
……
而就如沈熙與安陽郡主和沈熙所說的那般,新帝自皇陵歸來之後,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封了如今的端郡王為端王,封地為遼城。
這道旨意自然讓朝中震蕩不已。
前有寧王得了貧瘠的封地不得不帶着滿腹不甘離京,后就有端郡王被晉為端王,封地還是邊陲重鎮的遼城。
朝中有不少明眼人都為此暗地裏議論紛紛。
先帝對端郡王的防備雖然表現得不甚明顯,但朝中大臣又哪個不是多長了隻眼睛的,就算是從前沒有看出來,如今細細一回味,也都能猜出個七七八八了。
既是如此,那這旨意就有的尋思了。
想來……
這也是先帝知道,新帝性情平和略少了些決斷,在先帝駕崩之後是壓不住端郡王的?
所以,索性也就不必壓着,反而令新帝施之以恩,如此一來說不定倒能叫端郡王感念新帝的榮寵?
這些猜測在眾朝臣的心裏繞了幾個彎兒,倒是誰也沒有說出來。
這可是大梁朝第一位異姓親王,說新帝對端王很是榮寵那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不過,只看新帝又以端王乃是朝中股肱為由將端王留在了京城,並不叫端王前往封地,也就能看出來新帝對端王也不是沒有忌憚的。
不過,再如何說,只要北夷的威脅仍在,端王的地位就絕對會萬分穩固。
這封王的旨意一下,新晉的端王府立即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去處。
不過,到底還是處於國喪期間,百日之內是禁宴飲的,因而那些想要上門拜訪的人自然也不敢犯了忌諱,但端王府卻是收到了許多的拜帖。
想來,等百日之期一過,端王府便會門庭若市吧。
接下來的百日,因是國喪,京城裏便顯得格外的安靜起來,平時出門的人都要少了許多。
等到百日之後,天氣已經熱了起來,寅哥兒也已經將滿半歲了。
快半歲的寅哥兒可比之前要調皮了許多,不僅能自己在鋪了涼席的羅漢床上翻來翻去,也能勉強坐起來了,只不過還坐不穩,得時時讓人在後面扶着。
徐玉見看着正卯足了勁兒想要拿自己的手去摸小腳丫的寅哥兒,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咱們寅哥兒眼瞅着都要半歲了,卻還連族譜都沒上……”徐玉見微蹙着眉道。
還真是如此。
沈熙如今雖是端王,但也只是異姓的王爺,並非宗室,按禮是上不得玉牒的,只能上成國公府沈家的族譜。
不過,沈熙與成國公府早就已經撕破臉了,也拿定了主意死不相往來,別說是寅哥兒了,就是徐玉見,雖然成親這麼久,誥命有了孩子也生了,卻一直都未被記到沈家的族譜之中去。
宗族,這兩個字不管放到哪裏都是再重要不過的,族譜更是一個人出身來歷的明證,由此可見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