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亡
李曉梅看着身邊不停哭泣的的兒女,望望不忍自己離去的老伴,眼皮越來越沉,意識漸漸模糊起來,知道自己就要離開人世,想想這一輩子,她自己都覺得過的十分艱難,找一處隨心地兒都沒有。離開就能解脫了吧,李曉梅暗自苦笑,再挂念孩子們又能怎樣!難道還能陪他們一輩子嗎?
李曉梅於1937年生在河北東北部一個小村子,村子處於燕山山脈一帶,這裏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一年下來好年頭百姓混了半溫飽,如果趕上天災百姓只能靠野菜草根度日。38年以後河北北部旱情越來越嚴重,大河的水時常斷流,小河更別提,靠天吃飯的農民一年辛苦下來,糧食打出來不夠留種子,種子越差產量越低。旱情不解到42年地里幾乎絕收,野菜採光了,草根樹皮成了百姓搶手果腹實物。再加上自1933年開始日本對華北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對華北地區不間斷進行清鄉掃蕩!有點家底的也被搶的差不多,百姓日子過得更是苦不堪言。李曉梅爺爺李有福毅然放棄這片生活的土地,帶領兩兒子家和弟弟一大家子一路乞討來到唐山附近上坨村定居。
離開故土時,李曉梅只有六歲,小小人的人兒跟大人一樣乞討,被人辱罵過,被狗追趕過,也被村上的孩子欺凌過,生活的艱辛,經歷的磨難給她幼小的心靈帶來極大傷害,也養成能忍耐的性格。定居后一家人為了溫飽沒日沒夜勞作,小孩子也沒權利享受童年,即使不能下地幹活也要幫家裏采野菜餵雞餵豬,農家孩子都這樣過,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
熬到解放,日子也好過很多,剛剛感覺到什麼是吃飽。又趕上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一切從頭開始。日子挨天數,每日為吃食奮鬥。就在她20歲時父母做主把她嫁給了現在的老伴於成忠,於成忠是家裏的老大,下面還有三個未娶妻的小叔,和三個未出嫁的小姑,當過大戶丫頭的婆婆張彩雲很會使喚人,不斷在精神上折磨她和體力上敲詐她的價值,生活的重擔和精神上的枷鎖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那些年李梅不知道天是什麼顏色,她的脊背越來越彎,頭幾乎沒抬起過來,從早到晚的忙碌。可等小叔和小姑娶的娶嫁的嫁了,生活總算有了盼頭,沒想到公婆在分家時硬是把500元的外債強壓給了她,500元對於當時只能掙工分的年代,每年收入最多不過幾十元有時只能分到幾塊錢的人家幾乎是天文數字。她的痛哭她的第一次反抗沒起到一點作用,老實孝順的於成忠習慣聽命於母親,不管父母怎麼對他都會接受不會提反對意見,沒有可依靠的娘家,老闆不支持她的反抗,別人只是同情一下罷了,結果只能接受。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李曉梅更沉默了!
在那幾年裏家裏即使有糧食她仍然不能吃飽,也包括孩子們,要還帳沒有別的經濟來源,只能養豬年終交給公社換些錢,豬不僅吃菜也要吃糧食。積攢一年的錢數數夠還一家債了就去清一家,然後手裏一毛不剩,接着再積攢下一家。直到改革年代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孩子大了老伴和孩子們有了工作。家裏有了餘糧積蓄,公婆相繼離世,曉梅總算能喘口氣。不用再忍受婆婆欺負,妯娌之間磕磕碰碰她不在乎,別的事沒了,孩子的終身大事卻讓李曉梅操心一輩子,直到臨死都不想閉上眼睛。
由於他們認人不清,大女兒找的對象看似穩妥家裏知根知底,沒想到的是女婿有了錢和權的時候找了一個更年輕漂亮的小三,後來決然的和大女兒離了婚,大女兒一時受不了打擊整日渾渾噩噩,神經兮兮,好好一個女兒被折磨得不像人樣子,離婚後一直在家和他們生活。懷二女兒時因為長期飢餓營養不良,生下來就體質弱,直到5,6歲時走路還不穩是不是就跌到,可想找個老實本分的人嫁了,對象倒是老實可婆婆卻是個會拿橋的,弟媳生了一張巧嘴,動嘴不動手,大姑小姑不是過來指手畫腳,就是打秋風!二女兒除了給人打工掙錢,又要做家務又要干農活,心裏鬱悶無處說,又累又氣瘦得一陣風都能吹倒,真不知道女兒還能堅持多久?
最小的兒子因為是家裏唯一男孩有些嬌養,眼高手低做事付不出辛苦,工作換來換去。娶個媳婦自私驕橫,認錢不認人,天天算計怎麼從老人手裏多弄錢!唯一的孫子由她一小帶大,為人倒是實誠,可腦袋也不知道隨了誰,學習一塌糊塗,次次全班倒數第一,也養成了懶惰不務實的性子,整天守着電腦玩遊戲,生活沒目標,做事沒頭腦,不肯吃苦又沒能力,這樣的人終將會被社會拋棄!
她內心抽痛,為什麼這麼快就要離開人世!不是怕死,不是捨不得扔下老伴怕他孤單,她知道老伴一輩子就為他父母活着,什麼都能將就,到哪裏都能吃口飯,她跟他苦了一輩子,一輩子也沒得好!心裏沒怨是不可能的!恨他也可憐他,但願下輩子不要再遇到他!
她最放不下的是她三個兒女,大女兒孤孤單單的生病了連口水都沒人倒,二女兒病病弱弱的誰來疼!小兒子能這樣一直混下去嗎?大孫子將來怎麼辦?她不舍,她放不下!兩行濁淚慢慢順着眼角流下,隨着身體漸漸冰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