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經濟戰爭

美蘇經濟戰爭

美國慣用“經濟戰”來打垮自己的對手,但表面上它卻從來都自詡是個“市場經濟的信徒”。美國輿論稱,一切都是由市場來決定的,美國政府根本無法左右市場,因此那些有關“經濟戰”的陰謀論都是無稽之談。

事實上,美國領導人從來都認為市場是可以引導的。無論哪個美國領導人,無論他相信政府干預還是相信市場優先,在遇到外來威脅時,都會先考慮利用經濟因素,用引導市場的方法來對付敵手。

里根是美國歷史上少有的市場經濟的信徒,他當選總統后,在美國搞了一系列恢復市場、放鬆政府管制與私有化的活動,掀起了一場“新保守主義”的旋風。然而,里根政府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後來寫書透露了里根政府利用“經濟戰”搞垮蘇聯的做法,我們從這些手法中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在對付它的“敵手”時,是不惜操縱、控制市場的。在“捍衛”美國的國家利益時,它決不在乎違反市場的規律。

里根政府上台後,認為蘇聯的擴張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因此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搞垮蘇聯。在內閣討論會上,國防部長溫伯格提出,技術創新是美國的一種獨特優勢,可以用它來損耗蘇聯的經濟。他認為,關鍵在於把美蘇的軍備競爭的重點從數量轉向質量。如果美國的技術創新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不受阻礙,就可以把蘇聯拋在後面。在五角大樓的絕密文件中,溫伯格將此稱為“經濟戰”的一種方式。他相信,如果蘇聯無法從西方得到貸款和技術,它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因此,美國應抓住每一次機會限制西方對蘇聯的技術貿易出口,遏制並打擊蘇聯可以換取外匯的那些領域。

美國中央情報局對蘇聯經濟格局做了分析后認為,蘇聯的弱點在於它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很大,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下降,蘇聯出口換匯的能力就會下降。蘇聯外匯儲備下降,主權風險就增加,西歐的國家銀行給它發放貸款時就會三思而後行。蘇聯利用西歐的貸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術的能力就會下降,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上就會落後。蘇聯傾全力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會耗盡它的實力。

經過這些計算后,美國就從國際油價入手。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后,國際油價攀升,蘇聯靠石油出口賺了一大筆錢。美國人估計,石油價格上漲1美元/桶,蘇聯一年就可以多獲得10億美元的硬通貨。如何才能壓低油價,打擊蘇聯出口換匯的能力呢?

20世紀80年代,影響國際油價的單個產油國只有沙特阿拉伯。沙特的產量占歐佩克總量的40%,而且與其他歐佩克成員不同的是,沙特可以迅速地增加產量,它的石油儲備運用起來也很方便。換句話說,沙特具有其他產油國都沒有的生產彈性,能夠靠控制出口石油的量來影響國際油價。當時,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略大於求,每天有200萬至300萬桶石油屬於過剩供應。許多歐佩克國家強烈要求沙特削減出口量,以將每桶石油的價格從32美元漲到36美元。

當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便飛到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見沙特親王,說明美國對油價的關心。當時,凱西的論據是,美國經濟需要低油價支持,沙特如果不向其他歐佩克國家屈服,就是支持美國,美國會感激沙特,會向沙特出售一些尖端武器,以保證沙特的安全。當時沙特擔心蘇聯的向南擴張會影響到自己的安全,沙特親王又是個對**意識形態非常反感的人,美國的勸說立即得到了沙特的積極回應,雙方一拍即合。沙特認為美國的計劃符合沙特的利益,除了強大的美國可以給沙特提供安全保護外,低油價會讓歐洲停止從蘇聯購買天然氣而選擇從中東進口石油作為替代,還可以讓伊朗這個有可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伊斯蘭革命的國家受到懲罰。沙特向美國人保證一定會頂住歐佩克組織要求減少石油產量與提高石油價格的任何努力。

美國用了一切辦法來壓低油價,其中之一就是縮減需求,包括縮減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從1973—1974年阿拉伯產油國對西方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引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后,西方國家就開始構建戰略石油儲備。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在平時要多購進一些石油,貯存在專門的地方,以備萬一石油進口中斷時,拿出來使用。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多藏在一些偏遠地區的自然地下岩洞中。美國國會原計劃到1990年時儲備7.5億桶石油,這要求美國每天要購進22萬桶。1983年,里根政府宣佈,因為政府預算緊縮,美國每天只能購進14.5萬桶石油。除以之外,美國還要求西歐及日本時刻做好準備,一旦油價上漲,就拋售戰略石油儲備,以打擊石油投機,平抑油價。

1985年,沙特國王法赫德對美國進行了訪問,美國又說服他繼續維持石油產量,必要時甚至應多開採一些。對於沙特來說,這並不困難,因為沙特開採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每桶1.5美元。油價再低些,只要石油出口多,對沙特來說仍然是筆利潤豐厚的買賣。

為了給沙特阿拉伯一些甜頭,美國政府通過國際銀行家告訴法赫德國王,美國財政部正在設計美元貶值的計劃,準備在未來12個月內讓美元貶值四分之一。這一消息對法赫德來說是無價之寶,使沙特有時間來安排它的境外財產,美元以外的資產當然會隨着美元的貶值大幅升值,沙特為此大概大賺了一筆。沙特當然要投桃報李,1985年夏末,沙特政府正式通知里根政府,它準備增加石油產量,國際石油價格將急劇下跌。當年11月,每桶原油的價格從原來的30美元跌到了12美元。

對蘇聯來說,真是禍不單行。除了石油價格下跌、蘇聯出口的能源換回的外匯大幅縮水外,美元貶值使蘇聯換回的實際價值也更加縮水。美元貶值四分之一,蘇聯出口換匯的實際收入也就減少了四分之一。

除了壓低油價外,美國還組織了一系列針對蘇聯的經濟戰:利用巴統委員會來限制西歐對蘇聯的技術出口,利用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來限制給蘇聯提供的貸款,鼓勵西歐國家利用各種替代能源,減少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等等。

巴統組織成立於1950年,是與北約差不多同時誕生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付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戰”組織,其正式名稱為多國出口協調委員會(COCOM),因總部位於巴黎,又被人簡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巴統成立后至1953年,其成員國便由最初的美、英、法、意等七國發展成為包括加拿大、西德和日本在內的十五國。巴統是美國建議成立的組織,目的是聯合西歐北美國家對東方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戰略物資、高技術及產品流向社會主義國家。

1982年1月,美國副國務卿巴克利、副國防部長伊克爾率領着一個代表團到巴黎參加巴統會議。他們提議,根據目前的情況,巴統委員會的工作程序要做三項改變。首先,美國想更嚴格地執行有關向蘇聯出售關鍵技術的禁令,包括先進計算機及其電子部件、光纖、半導體和各種冶金方法。美國還想限制西歐的公司把工廠遷入蘇聯境內,因為它擔心這些工廠將有助於蘇聯的軍事工業發展,擔心西歐工廠的先進的方法會被蘇聯利用,從而有助於蘇聯經濟的發展。其次,所有與蘇聯簽訂的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的合同,都要自動交委員會審批,以確保敏感技術不會流到蘇聯。再次,美國要擴大該委員會從成立以來制訂的禁運清單,把它擴大到最新的技術與產品。

美國人認為,通過了這些協議后,從西方流向蘇聯的高技術產品顯然減少了。1975年,在美國出售給蘇聯的全部產品中,高技術產品佔了32.7%,銷售總額達2.19億美元。到了1983年,出售給蘇聯的高技術產品在全部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下降為5.4%,其總額只有區區3900萬美元。

1983年的3月,巴克利又率一個金融專家小組赴歐洲穿梭訪問,以關緊西歐向蘇聯提供貸款的閥門。美國人發現,西歐人向蘇聯提供了大量低息貸款,以籌建蘇聯通向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巴克利便與西歐國家的代表在經合組織的框架內展開了談判,最後把蘇聯重新定義為“相對富裕的國家”,而不是原來的“中間借貸國”。此外,華盛頓還提議,停止對較富裕的國家的貸款提供補貼。如此一來,蘇聯從西歐借的貸款利息上升了許多,大約從原來的7%―8%上升為17%。

此外,1983年春天,美國官員還將一項協議強加給了國際能源機構,限制歐洲從蘇聯進口的天然氣比例,規定西歐從蘇聯進口的天然氣不得超過其能源需求量的30%。這項協議於1983年5月在威廉斯堡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正式簽署,它切斷了蘇聯從西歐獲取硬通貨的渠道,也使西歐國家不得不轉向其他方向去尋找代替能源。

1985年,美國對蘇聯發動的“經濟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石油價格暴跌與美元貶值使蘇聯的外匯收入銳減,蘇聯預期從西歐獲得的出口貸款、硬通貨和技術不是被停止就是被砍掉了,這使蘇聯從西伯利亞通往西歐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大大推遲,原計劃得到的硬通貨也泡湯了。天然氣管道項目推遲對蘇聯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1980年,莫斯科以為這條天然氣管道1985年就可完工,將使蘇聯每年獲得80億至100億美元的收入。如果到90年代第二條管道也完工,每年就可獲得150億至300億美元的收入。然而,由於里根政府的經濟戰,蘇聯修建第二條天然氣管道的計劃徹底失敗。蘇聯苦苦等待巨額硬通貨,經濟陷入了混亂。美國人估計,因為建設兩條天然氣管道的計劃完全泡湯,蘇聯大概損失了150億至200億美元。同時,因為美國嚴格限制西歐盟國向蘇聯出口技術,蘇聯在這方面的損失也有數十億。

1985年是蘇聯領導人頻繁更迭的年代,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相繼去世,戈爾巴喬夫接手的是一個搖搖欲墜、危機四伏的帝國。蘇軍在阿富汗進退兩難;在它原來控制的東歐勢力範圍內,波蘭的反對派在美國的支持下公開挑釁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蘇聯的經濟在美國的打壓下陷入了一片混亂;美國的“戰略防禦倡議”(星球大戰計劃)逼着蘇聯把僅剩的一點資源都投到了軍事領域。戈爾巴喬夫本來指望着向西歐出口能源來換取更多的硬通貨,以籌措購買技術和進口生活消費品的資金,最終實現他的改革計劃。但在美國的經濟攻勢下,他的一切計劃都落空了,蘇聯只好通過出售黃金來維持正常的貿易。

蘇聯的解體當然有內部深刻的原因,但正如親自參與了對蘇經濟戰的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官員施魏策爾所說,“使克里姆林宮陷入深淵的並不是哪一個事件或哪一項政策。里根政府的總體戰略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威力,是各種政策的綜合效應。這些政策就像一陣陣強烈的颶風吹進虛弱的蘇聯體制之中”。里根政府精心設計好了一幅經濟戰的藍圖,而蘇聯則被美國牽着鼻子一步一步拖入了深淵。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蘇聯之官路煙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重生蘇聯之官路煙塵
上一章下一章

美蘇經濟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