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肅然一拜
第1137章肅然一拜
郭子儀凱旋迴朝,裴旻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長安迎接。
郭子儀回朝,意味着持續兩年的叛亂正式平息。
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郭子儀值得受到如此殊榮。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的表現不僅僅是收復了北地、遼東,還有轉戰河東,固守太原,以三千勁旅,對抗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十萬大軍的戰績。
反攻的號角是裴旻來長安之後吹響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郭子儀之前的功績。
非但不能,還要區別對待。
那個時候廟堂呈現混亂局面,李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的在背地裏唆使李琰放昏招。
可以說若非郭子儀死守了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太原,若非張巡轉戰中原,連破叛軍,給李唐王朝爭取到喘口氣的時間。
史思明、令狐潮的大軍南下,江淮、荊襄一地必然是保不住的。
江淮、荊襄一失去,江南長江天塹的優勢不再。那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唐王朝最艱難的這個時間裏,歷史上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李光弼,正跟着裴旻對決阿拉伯。
故而這第一之功,改落到了郭子儀的頭上。
也正是因為在滿朝動蕩的時候,郭子儀、張巡這樣的人物站了出來,拖住了叛軍兩路共計十五萬兵馬,給裴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故而加上這之前的戰績,郭子儀毫無疑問是第一功臣。
郭子儀得禮部通知,知曉裴旻親自率廟堂文武迎接,吩咐身後大軍緩行,親自領着北征諸將往十里亭趕去。
抵達百米之外,郭子儀下馬快步前行,走到近處,直接跪伏在地,高聲拜道:“郭子儀叩見裴相!”
作為三軍主帥如此,身後的十數位大將自不能站着,一併伏地叩拜。
裴旻一時間有些訝異,郭子儀一身戎裝。
這軍中有不成文的規定,將軍着甲見上無需行大禮。
郭子儀穿着鎧甲,居然行此大禮。
裴旻忙上前將之扶起,笑道:“將軍乃平定叛賊的大功臣,何須行此大禮。”
郭子儀由衷道:“若無裴帥,焉有今日的郭子儀。”
對於裴旻,郭子儀一直有着小小的愧疚與感激,三次舉薦的大恩一直不敢忘懷。
不只如此,李亨的所作所為已經傳遍了天下,更是讓郭子儀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對於李琰這個皇帝,郭子儀心中存着一定抱怨不滿,其中的原因正是李禕。
郭子儀因裴旻的舉薦,一直被重用,但一直又得不到真正的施展。直到遇上了李禕,李禕有足夠的才幹,也有足夠的魄力,兼之裴旻這位尚書令的支持,郭子儀才真正放開了手腳。
李禕也很倚重郭子儀的才華,郭子儀亦很尊重自己的這位上司。
安祿山被逼造反,郭子儀作為李禕的心腹,對於時局看得最是透徹。
必勝的局面,硬生生給弄的失敗了不說,還令得李禕慘死。
這一切都是李琰聽信謠言的結果,兼之此後李琰昏招迭出,更加引發了郭子儀的不滿。
不過郭子儀是標準的儒家將帥,不管他對李琰對朝廷多麼不滿,忠君愛國的本心初衷是不變的。不會因為自己的不滿而耽誤事情,只要皇帝朝廷需要他,不管受過多少委屈,他都會義無反顧的站出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朔方諸多事情,郭子儀不了解詳情。但是李亨第一時間找到了他,而且給出了平叛的藍圖。
無可否認,李亨自身的才略遠勝李琰。
出色的口才,深沉的心機,收買人心的手段,都高於李琰不止一個檔次。
郭子儀不會參與廟堂之爭,但是面對已經成為皇帝的李亨,還是樂意見到的,也表達了效忠之意,只盼着李亨能夠扭轉局勢,帶領他們挽回劣勢。
所以當初裴旻與李亨命令衝突的時候,郭子儀尤其為難。
李亨是他認可的對象,而裴旻擁有拯救唐王朝的力量,而且他的調令處處針對安祿山的死穴,平定亂世指日可待。
最終郭子儀選擇了聽從裴旻的指令。
一方面裴旻的指令沒有任何問題,另一方面郭子儀相信裴旻能夠引領廟堂走向輝煌。
郭子儀選擇李琰這個皇帝,根本就不是選擇李琰,而是選擇站在李琰這邊的裴旻。
結果讓郭子儀嚇出了一身冷汗。
郭子儀萬萬想不到李亨幹了如此多的壞事,就連李禕的死都跟李亨有關。
想到自己如果站錯了隊,就等於助紂為虐,得到消息的郭子儀當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不是裴旻的存在,郭子儀實難想像自己一錯再錯會錯多久。
故而這一次,郭子儀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裴旻,將他從邪路引歸正途。
對於裴旻在軍中的威勢,滿朝文武早已見怪不怪,見郭子儀如此敬重裴旻也沒有他想,今時今日廟堂之上沒有任何人有實力制衡裴旻。
別說李琰現在對裴旻言聽計從,即便他有其他心思,也沒有實力能夠抗衡。
裴旻不知郭子儀別有深意,但他擬定的藍圖中,郭子儀作為六帥之一,佔據着舉足輕重的位子。
能夠得他支持,盡釋前嫌,那是再好沒有的事情了。
拉着郭子儀,裴旻與諸將在長安百姓的歡呼聲中抵達了皇城,拜會了李琰。
安史之亂的叛賊,盡數聚集長安。
針對他們,廟堂幾乎沒有多餘的耽擱,直接下達了處罰告示。
賊首安祿山、史思明、高尚、嚴庄同為賊首謀主,凌遲處死,安祿山、史思明誅九族,高尚、嚴庄滅三族。
張萬頃、孫孝哲、徐歸道、獨孤問俗、張休、張通晤、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徐璜玉、安俊雄、安曉、李欽溱、李立節、阿史那承慶、范秀嚴、阿史那從禮等主要將官,一律處死。
余者罪輕有才之將,流放西域、阿拉伯,以充實西方實力。
對於那些與安祿山暗通款曲的世家,裴旻也毫不留情,該殺的殺,該罰的罰,該流放的盡數流放。流放之地,也改為了阿拉伯。
這一連串的處罰,展現了李唐王朝對天下的控制。
當然有罰自然有賞。
滿朝文武都盯着即將公佈的獎賞。
這一次的嘉獎,不只是安史之亂的,擊敗西方第一強國,攻下阿拉伯國都這蓋世之功,同樣嘉獎算計在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