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第三季第10期感受點評
?前言:如我以前所說——李健是一個標杆,他名次好,說明整體發揮不好;他名次不好,說明整體發揮好。
第一首,韓紅《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與其說她自稱的身體吃不消了,更貼切的說法,也許是1星期一首歌的準備周期她已經跟不上了——在她自己的標準下。
雖然從名字上看,這首歌和她很“適合”,但唱出來的效果,卻不是精確到每一個字都“適合”的感覺。
相比於副歌,主歌部分她唱得……也就是歌手水平,而不是歌唱家的范兒。(雖然副歌,特別是第一遍的副歌,也存在不少問題。)
或者說,這個鍋不完全在韓紅,更大的問題是,這編曲的格局遠遠大於主旋律本身,在不大改旋律的前提下,既要求演唱出的情感前後契合遞進,又要求演唱和詞曲的契合精確到每一個字,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這衝突之間,韓紅試圖平衡的結果是無論從哪邊為基準去看,都差些味道。
再加上“體力不行”了,或者說練習不夠充分,以她的標準,苛刻一點兒來說,這次接近唱砸了。
第二首,譚維維《往日時光》。
她唱這首歌,像是應了一句話——“不是你喜歡就等於你懂”。
譚喜歡這首歌,因為她知道這首歌好,但這是從聽眾的立場出發。而從演唱者的立場出發,她對這首歌的理解還不夠。
她唱着“海拉爾”,唱着“三套車”,唱着“伊敏河”,唱着“手風琴”,這些詞在她的歌聲中,能夠集體勾勒出一個氛圍,卻也僅僅如此,並沒有賦予每一個詞獨立的形象。也就是說,她唱出了優美的畫面,卻不是立體的形象。
這個區別,往往就是歌手和歌唱家的差距。
不過,就一個星期的再創作周期來說,不可能讓歌手突然擁有這樣的積澱。
另外,這歌的編曲很好很強大。但她的吟唱部分,可以和第一季林志炫的《opera》對比,差距比較明顯了。
而後面的高音部分,離唱砸了不遠了。
如果以完美為標準,這歌的詞和編,譚的人文素養和硬唱功,都還不足以駕馭。
雖然說節目叫《我是歌手》,但僅僅是歌手的境界,卻不容易取得好名次的。
不過,不得不說,不穿高跟鞋的女孩子,我喜歡你啊~
第三首,孫楠《全部的愛》。
填詞不錯,情感到位,但名次低理所當然。
如果把歌手和醫生類比的話,孫楠這個醫生,能夠配出各種各樣的藥方,但這些藥方里,總有一味黃連。(這裏的黃連只是一個比喻)
無論是《不見不散》還是《你快回來》,或者《凈土》,孫楠那些成功的演唱里,總有相同的“一味葯”。
回到這首歌,他填的詞,和他擅長運用的那味葯,實在是不搭配啊……而且,一個星期的雕琢,實在是不夠。不少地方的細節,無論是編曲還是演唱,都不夠完美,還有上升的空間。而考慮到這是新詞,鍋甩在演唱還是編曲上,卻是不好分辨了。
也許,這詞和曲,由張學友來唱,會成為一代經典。
返場,李佳薇《勇敢》。
歌詞的質量就不吐槽了。
李的演唱,沒有洗去張惠妹的影子,從頭到尾都是“我能這麼唱”,沒有“我想這麼唱”。
說得不好聽一點兒,李佳薇已經過25歲了,正在學習的黃金時期,如果繼續只唱這水平的歌,再過十年,好一點兒就是又一個李翊君,不好一點兒就是又一個卓依婷了。
第四首,李健《月光》。
又是往歌里加料,也不違合。
但問題是,這一次加的東西不僅僅是演奏也不是他自己在唱了——《送別》由小孩子唱本是很適合的事情,但能唱好《送別》的小孩子,別說合唱了,獨唱都難。
電結他奏《送別》的間奏,去作為這首歌的間奏,配合李健的演繹,卻不是那麼合適了。
“是什麼慾望,讓我們瘋狂”——這一句沒處理好,顯得突兀了。(在這裏特別指出具體的地方,是因為李健出現這種問題的概率是這些歌手裏最小的)
而且,從頭到尾的那麼多個“什麼”,都沒有唱好,但鍋也許不在演唱,而在詞曲本身的配合上。
總的來說,李健這個版本,可以和楊鈺瑩的《月亮船》對比一下,歌手和歌唱家水平的差距。這樣的效果能拿第二,倒也的確說明了這一期的整體水平如何了。
第五首,鄭淳元《聽海》。
如果說孫楠唱歌的藥方里,總有一味黃連;那麼鄭淳元唱歌的藥方里,總有一些鄰氯苯亞·甲基丙二腈。
不過,黃連不適合《全部的愛》,而鄰氯苯亞·甲基丙二腈適合《聽海》。於是結果的名次就體現出了區別。
話說回來,努力是一回事,鄭的演唱里,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普通話不標準,主歌的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都讓人齣戲,而副歌里如果要強調這一塊,他無疑是最後一名了。
另外,南韓風格的編曲和華語編曲在側重上的不同,這個版本裏體現了不少。比如,最後部分的“寫封信給我”和“離開我的時候”分別唱了3遍,這其中體現的味道,是所有華語歌手的版本裏不曾有的。
對於那些聽南韓音樂不太多的聽眾來說,這種“新意”,往往就是讓他們投票的亮點。
題外地說,鄭淳元既沒有那些吹說的那麼驚世駭俗,也沒有那些黑說的那麼弱。他就像是一個外國版的孫楠,有自己獨到的那一種“葯”,卻也沒有升華到不必拘泥於某一種“葯”的境界,他們唱合適的歌時,就是歌唱家水平,如果不適合,就是一流歌手水平。
換句話說,這樣的歌手,屬於歌唱家裏中等偏下的位置。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楊鈺瑩、祖海、屠洪剛、楊宗緯……再稍微弱一點兒的,就是費玉清了。(這算不算是黑了一把呢?)
第六首,黃麗玲《忘不了》。
沒啥好多說的,平平無奇的一流歌手水平,演唱在8.5-8.6分之間。
說句不好聽的,聽她的演唱,讓人感覺,她爸會KTV必點這歌……是不是品位有問題啊?
或者說……雖然這不是童安格最好的作品,但童安格的歌,真不是這樣唱的啊……
白瞎了靳海音的前奏了。
而且,是不是前幾天和化妝師結了仇啊?一股80年代肆虐於大陸城鄉結合部的港台女星格調撲面而來。
第七首,蕭煌奇《你是我的眼》。
李健說得很含蓄,“不是技巧型的歌手”,“人歌合一”。兩句話,道出了其缺點和優點所在。
這首歌,先天的盲人寫不出,正常人也基本寫不出,唯有見過光明的盲人才知個中三味,才能寫出這首歌。
以前不止一次的提過人文素養,很多朋友不明白到底指的是什麼,這首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沒有那樣的經歷,唱不出這首歌里肺腑的情感,而這情感,和演唱的軟硬技巧無關。
所謂人歌合一,這就是例子。嚴格地說,這不是李健說的最高境界,而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最高境界,不僅需要人歌合一,同時也需要技巧去支撐。
這首歌的演唱里,無論是開頭的“先聲奪人”,還是之後的演繹,都存在明顯的問題(說好聽點兒叫瑕疵)。如果以一流歌手的水平來要求,這都可以忽略過去。但在一個大家起碼都是一流歌手的比賽里,這是不夠的,而如果以李健說的“流傳下去”的要求,那就遠遠不夠了。
換句話說,演唱上欠缺的地方,便是這首歌曾被埋沒多年的原因。而他自稱還有進步的空間,這大約並不是謙虛,而是他心裏知道這首歌的完全體可以達到什麼效果。
總的來說,這一期並沒有特別出彩的演繹,但基本公平——非要說不公的話,也許就是500人對國內歌手的要求是缺點少而後亮點多,對外國歌手的要求是亮點多而後缺點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