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太子回宮
崇禎十年(1637年)初春,一場幾乎顛覆明王朝的動亂迅速被撲滅了,大順軍從攻破京城到全軍覆滅不到一個月時間。李自成從一個疲於奔命的流寇頭領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差點入主金鑾殿,走向人生巔峰,全靠夏天南支持,可是覆滅也是在其手中,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夏天南一手策劃的這場動亂比原本歷史上提前了整整七年,此時的皇太極還沒有做好全面入關的準備,加上慕容龍城的陸戰隊和部分海軍艦隊的牽制,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都陷入了遼南半島的泥淖,而另一個關鍵人物吳三桂還以寧遠總兵的身份滯留京城,本該成為漢人王朝命運轉折點的“一片石之戰”並沒有發生。劇本完全按照夏天南的進行,席捲整個北直隸的動亂除了逼死崇禎皇帝,順帶打垮了整個北直隸的明軍體系,另外沒有任何脫離劇本的情節發生,夏天南也能夠在沒有外敵進犯的情況下從容地重建整個京城的秩序。
清晨,戰後的京城,四處還冒着裊裊青煙,寬闊的街道上到處是戰死士兵的屍體,五花八門的兵刃灑落一地。百姓們都膽戰心驚地呆在家裏不敢出門,從門縫裏窺視着穿着不同衣服的士兵手執武器,成群結隊地從門前經過,開往四九城各個角落——消息靈通的人知道,披着棉甲、人人騎馬的是遼東來的關寧軍,而穿着整齊的紅色軍服的則是南方來的瓊海軍。
兩股不同的人馬給百姓帶來的是不同的命運。關寧軍抱着撈一把就走的心理,以搜查流寇殘部的名義,破門而入,劫掠錢財,不少家境殷實的人家僥倖逃過了大順軍的魔爪,卻躲不過關寧軍的搜刮,就連被“拷餉”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部分官員,也再次經歷了同樣的噩夢。而瓊海軍則完全相反,實打實地搜尋流寇殘部,就算是上門盤查,也幾乎是秋毫無犯,連戶主為了破財消災雙手奉上的銀子都拒絕了,與貪婪兇狠的關寧軍一比,高下立判。
劫後餘生的欣慰和新的劫掠讓百姓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煎熬中,人們不知道自己該慶幸還是繼續縮回角落裏等待命運的裁決,好在這種煎熬沒有持續多久。僅僅一天後,躲藏在四九城各個角落裏的大順潰兵、頭目相繼被找到——這也得益於“朝陽群眾”的支持,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對刮地三尺的流寇異常痛恨,爭先恐後給瓊海軍做帶路黨,把黑暗角落裏的大順餘孽一個一個都揪了出來——隨着城門之戰中倖存的劉宗敏、郝搖旗等人相繼被抓,關寧軍也失去了將劫掠合法化的理由,在瓊海軍的施壓下,不得不結束了這次行動。京城肅清后,一個重量級的消息就迅速流傳開來。
“太子躲過了流寇的搜查,幸免於難,於今日返回東宮,擇日舉行登基大典!”
聽到了這個消息的百姓喜形於色,奔走相告。畢竟在朱家的統治下經歷了幾百年,大明的正統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短時間很難改變,比起草根出身的大順永昌皇帝,根正苗紅的太子顯然更得人心。更重要的是,恢復大明正溯,也就意味着毫無底線的劫掠徹底劃上了句號,皇城根下的人們即將回到正常的生活節奏。
相比於百姓,官員們顯然更加希望這個消息是真實的。作為京官,與身俱來的優越感和為官的尊嚴被大順軍一群泥腿子粗暴地捏得粉碎,還扔在地上來回摩擦,短短二十來天的功夫,整個京城的文官群體已經陷入了恥辱、恐慌和迷惘之中:文官們為了維繫自己的功名利祿,不少人已經做好了為新朝效力的心理準備,可是大順軍對整個文官階層的蔑視讓所有人都躊躇不前,“拷餉”更是成為了所有人的噩夢。再說了,經歷了十幾載寒窗苦讀,一步一步登上現在的位置,沒有幾個人是真心想給一群大字不識的土老帽效力的。現在太子出現,一切將回到原來的軌道,對於所有官員來說,自然是最理想的結果。
至於皇親國戚們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李自成順利登基,也就意味着他們的末日來臨。即使新朝為了收買人心,沒有將他們這些“前朝餘孽”趕盡殺絕,留下一條性命,但日子絕對難熬,以往的特權和優待也會煙消雲散。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回到大明的統治,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
於是,在眾望所歸之中,太子回宮之行隆重上演了。
瓊海軍士兵已經將佈告貼滿了大街小巷,以“官方名義”證實了這個消息的真實性。隨着太子的鑾駕徐徐走出溫府,整個京城都轟動了。
比起李自成以大順永昌皇帝名義進京時的冷清,太子回宮之行顯然要熱鬧百倍。從城西到宮城的必經之路上,擠滿了權貴、官員、百姓,沿途人山人海,萬人空巷,如果不是瓊海軍士兵列成人牆,用刺刀維持秩序,只怕整條大街都會被人潮吞沒。
當看到身穿明黃色盤領窄袖袍的少年乘坐鑾駕出現在街頭時,圍觀的人們歡呼起來,熟悉的大明皇室又回來了,這就是下一任天子,也就意味着動亂徹底結束,一切將回到正軌。
原本皇太子只能穿着與形制與皇帝相同的常服,但不能使用明黃色,以免僭越。但現任皇帝已經駕崩了,太子作為儲君是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即位只是個程序問題,這樣的穿着打扮,從隨行的人到圍觀群眾,沒有任何人覺得有問題。
懂行的人已經看出了其中的門道,率先跪了下來。高官出行都要肅靜迴避,何況是儲君,未來的皇帝?
有人帶頭,所有的人都跪了下來,自發地喊道:“恭迎太子殿下回宮,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慈烺在鑾駕上興奮不已,左顧右盼,這都是他的臣民啊!只要走完這條路,回到宮中,自己就是大明的皇帝了。
夏天南騎馬走在太子的左側,昂首前行,彷彿這條街的人們都為他而下跪。
兩側維持秩序的瓊海軍士兵本來站立不動,但看到夏天南出現時,齊刷刷地單膝下跪,以槍駐地,異口同聲高喊:“恭迎大將軍送太子回宮!”
相似的表述,側重點卻完全不同。聽到這喊話聲后,圍觀群眾都沉默了,朱慈烺的笑容也僵在了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