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
太平軍奪取了城市,攻佔了炮台、要塞等原來防備他們的工事,現在轉過來對付美軍,從南加州調回的美軍,一時之間根本就攻不破這些防禦工事,只能向聯邦求援。而聯邦政府也是猝不及防,沒想到華人會趁機起義。一開始懷疑是中國政府從中做鬼,發出了抗議,請求國際支持。
但後來也慢慢清醒過來,感覺這不像是中國政府的操作。因為中國政府後來的舉動,雖然看起來強硬,可明顯是傾向於和平的。既然不想跟美國開戰,就犯不着鼓動美國華人反叛啊。
可這時候問題來了,當年跟大明結束戰爭的時候,美國跟大明簽訂的條約中規定,美國不能在西岸地區建立遠洋海軍,此時大明以此為理由,不允許美國將海軍調往西岸。但這是最好的機會恢復美國在西岸的海軍存在,如果不趁此機會將海軍調往西岸,那麼美國西部地區,始終都要受到中國海軍的強大威脅。
但中國政府不允許,美國人要調兵,那也不太容易,因為將海軍從東岸千里迢迢調往西岸,中國海軍以逸待勞,到時候美國海軍遠征艦隊能不能在中國海軍面前佔到便宜,實在是不好說。
這幾年美國加緊了在巴拿馬的地區的滲透,並且得到英國支持,從法國手裏搶走了這裏的運河開挖權力,本來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運河,將東西岸和墨西哥灣沿岸聯繫起來,從而解決目前這種海軍分裂的情況。
但運河還沒有開通,施工過程困難極大,運河沒有修通之前,海軍就始終處於劣勢。
所以中國不答應,美國還真的不敢派遣海軍,除非能得到列強的支持。
因此加州危機爆發后,美國一邊向中國抗議,一邊緊急聯繫歐洲國家,尋求支撐。
重點是世界霸主英國,只要有英國的支持,美國海軍就能平安抵達三藩市。
可是英國跟中國有協定,儘管並不打算依此協定支持中國跟美國開戰,但卻也不能站在美國一邊。
其他列強中,法國人始終緊盯着德國,不願意向海外派遣過多的力量,更不想捲入其他地區的戰爭之中。德國雖然輕易給予許諾,但開價太高,要求美國轉讓在古巴的治安區給德國。將德國放在家門口,跟中國一樣危險,美國不可能答應。俄國海軍實力已經很強大了,陸軍實力更強大,而且跟中國有矛盾,遲早會爆發戰爭,所以俄國是最積極支持美國的。但俄國人提出跟美國締結盟約,卻讓美國人很猶豫。一旦跟俄國結盟,就捲入了歐洲紛爭,這跟他們的國策是不符合的。
美國在活動的時候,中國也在活動,一邊要求英國支持,做好軍事準備。一邊釋放了和解的態度,建議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加州問題。英國很樂意充當調解人,轉達了中國政府並無意支持華人在美國西部建國,也沒有分裂美國國土的意願。願意在恢復到之前狀態的基礎上,跟美國進行和解。中國政府願意幫助美國,解決當地華人的分裂行為。
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因為美國人其實很不自信,上次的戰爭讓他們吃進了苦頭。在爆發一場在美國國土上的,跟中國的戰爭,而且是比當時更強大的中國,他們沒有信心。一旦開戰,幾百萬中國軍隊很容易就能從華人佔據的三藩市登陸,然後席捲美國西部。接着向東部進攻,美國政府考慮過,無論如何,他們都擋不住中國軍隊向美國中西部的進軍。很可能再次面臨一場整個中西部淪陷的局面,因為在兵源上,他們怎麼都不可能個中國相比。
另外惡劣的財政狀況,讓美國也不想打仗。上次戰爭讓他們背上了一百多億的外債,儘管沒有影響到民間經濟,還讓東部沿海的工業在戰爭中大大發展了一把,但一百多億外債,卻讓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這幾年債務不但一點都沒有減少,利息就讓美國政府基本上沒有進行過大的公共建設。戰後組建了大海軍,也維持了六十萬正規部隊,同樣是巨額開銷。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跟中國開戰,美國擔心他們的政府會垮台。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暫時放棄跟俄國結盟的打算,接受英國的調停,跟中國進行談判。
兩國談判團隊在倫敦進行磋商。基本原則上美國可以接受,那就是將加州恢復到明美戰爭之後的狀態,美國繼續保護華人利益,當地華人放棄建國的舉動。但在印第安人問題上,雙方有所出入。
中國人提出,加州危機是因為美國過於欺壓印第安人,想要剝奪印第安人土地引起的,中國代表建議,美軍撤出南加州,將印第安人生活區域還給印第安人,或者將南加州整體劃為印第安保留區。
美國認為印第安人問題,是美國內政,不在跟中國的談判內容中。
中國代表表示,當地華人之所以支持印第安人,主要是信仰問題,如果美國不能保護印第安人的利益,同一信仰的華人很難放下武器。
跟印第安人扯上關係后,歐洲輿論一度比較支持,因為美國的印第安人滅絕問題,對歐洲的白人來說,沒有切膚之痛,沒有利益之爭,他們十分樂意同情近乎滅絕的印第安人,在這方面歐洲精英對美國的批評就沒少過。為什麼歐洲人認為美國是盎格魯撒克遜文明中壞的那一面,英國是好的那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家認為美國人滅絕了印第安人,而英國人卻能“帶領”印度人、非洲人等殖民地民族走向文明。
當然很大程度上,這是霸權時代的英國文化上對美國的抹黑所致,事實上滅絕在英國人手裏的民族更多,比如澳大利亞的土著。
但自認為已經文明起來的英國紳士,已經無法接受種族滅絕政策了,他們跟布爾人打仗的時候,因為布爾人屠殺黑人,甚至槍斃了好幾個布爾民團首領,在之後的談判中,也跟布爾人就黑人的選舉權問題產生很大分歧。最後犧牲了黑人的選舉權,讓布爾人願意向英王宣示,英國紳士就不會追究了。
總之英國的文明程度,已經到了可以為南非黑人爭取選舉權的程度,那麼自然比較同情被美國人擠壓的印第安人。只要黑人和印第安人不是生活在英倫三島上,英國紳士就會一直向外釋放他們這種文明,一旦這些人進入英倫,嗯,英國人會脫歐。
在強大的英國輿論影響下,美國政府決定讓步,他們決定放棄南加州的土地,建立一個龐大的印第安保留地。並且決定將美國所有的印第安人都遷居到這裏來,倒也不失為一種徹底解決印第安人問題的辦法。
可這時候問題來了,太平軍不願意放棄建國。中國領事找李秀成談過,找楊輔清談過,但都無法達成一致,這倆人年事已高,已經不太管事了。而洪秀全不跟中國領事談,事實上洪秀全更不管事,他始終扮演一個精神偶像,一個神。
此時太平軍中真正掌權的,是那批年輕的少壯派,如果不是少壯派掌權,其實他們也不會輕易發動起義。
少壯派的頭目是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但洪天貴福其實也是一個旗幟,洪秀全是精神旗幟,洪天貴福就是政治旗幟,軟弱的他完全被那群二代給架空了。
少壯派中比較能談的,是李秀成的兩個兒子,但倆人也做不了主,一大批在美國后成長起來的少壯派支持他們,但並不完全聽從他們。太平天國的政治制度影響了這裏,太平軍的第二代依然四分五裂。
二代們不拒絕中國的支持,但他們拒絕再屈居美國人之下,他們要在加州建立太平天國的意願激起強烈。背後是對權力的極端渴望。
這給中國政府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麻煩,美國人可以讓步,中國卻無法解決華人問題。
此時要麼選擇讓美國人鎮壓這裏的華人,要麼就跟美國開戰,讓太平軍將大明拖入戰爭,這讓朱敬倫極為惱火,可不管他們,美國一旦鎮壓當地華人,勢必再次控制加州,華人在當地的影響力將會蕩然無存,至少也是極大削弱。
中國政府內部的爭議也更大了。
兵部分析了現在的局勢,太平軍已經佔領了三角洲地區,組織起了三十萬人的軍隊,擁有充足的武器裝備,還從美軍手裏得到了為數不少的重武器。
切斷了內華達山脈的交通,美軍不容易從東部調兵。南邊和北邊,也都佔據了有利地形,一旦開戰,太平軍堅持幾個月是可以的,這給中國爭取了調兵的時間,在美國消滅太平軍勢力之前,中國就有能力向這裏輸送一百萬軍隊和相應物資。
所以兵部建議發動戰爭,這次徹底將美國西部佔領,一勞永逸的解決美國對中國太平洋利益鏈的威脅。
戶部一直都不願意戰爭,擔心戰爭會拖垮中國經濟,而且上次跟美國戰爭到最後,國內出現了各種問題,幾乎鬧出了動亂,他們心有餘悸,不想冒險。
朱敬倫也不希望這時候開戰,其實只要美國一直能接受華人在美國西部保持優勢,朱敬倫就不打算跟美國開戰,可是突然爆發了一件事,讓朱敬倫改了主意。
德國跟法國之間,爆發了摩洛哥危機。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筆趣閣:.手機版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