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北伐爭議
現在有些人認為諸葛亮北伐大大損害了蜀漢國力,蜀漢後來的滅亡和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蜀漢是在諸葛亮死後三十年才滅國的,而且諸葛亮死後蜀國國力一開始並沒有急速的下跌,直到他的繼承人蔣琬和費禕都去世后,蜀漢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問題才變大的。
【北伐爭議】
歷史上蜀漢國勢並沒有因為諸葛亮北伐產生致命的震蕩,蜀漢的國力也沒有因為北伐有明顯的消弱,而且蜀漢才滅亡的事情也是諸葛亮死後很久的事情了,所以諸葛亮北伐和蜀漢滅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諸葛亮死後,他的繼承者們延續了北伐的政策,那麼延續的北伐政策是蜀漢的原因嗎?這個不能說完全沒有,歷史上蜀漢後期深陷戰爭泥潭,國力大為衰落,和姜維的北伐有着直接的聯繫。
不過具體分析一下蜀漢後期的滅亡,和執政者的因素更為重要,政策的原因並不是很直接。蜀漢的衰落可以說是從陳祗開始的,陳祗在侍中董允死後開始掌權,在費禕死後蜀漢大權基本落入其手。
他在掌權之後,幹了兩件事情,最終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第一件事情就是溝通宦官,不再排斥宦官黃皓,並與黃皓互為表裏,日後直接導致了宦官亂政,第二件事情就和北伐有關了,在大將軍費禕死後,陳祗開始全力支持姜維北伐,解除了以往對於姜維北伐的限制,而姜維在能力上無法與諸葛亮相比,使得蜀漢後期深陷戰爭泥潭,最終不堪負重,國力大損,日後被魏國所滅。
所以說蜀漢的滅亡和北伐政策是有關係的,這點不可否認,但諸葛亮以及他的指定後繼者蔣琬、費禕都施行了北伐政策,在他們掌權時期,北伐並沒有嚴重的影響到蜀漢國力,然而他們死後,北伐卻把蜀漢推向了深淵,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歷史上的蜀地諸國】
中國封建社會在蜀漢建立政權的國家包括蜀漢在內也有幾個,然而大多短命,其中有西漢末公孫述建立的蜀(8-25)前後17年;東漢末劉備建立的蜀漢(221-263|264)前後42年;東晉李雄建立的成漢(306-347)前後41年;唐末王建的前蜀(907-926)前後19年;五代孟知祥建立的后蜀(934-965)前後31年;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1363-1671)前後8年;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1644-1646)前後2年。
蜀地號稱天府之國,且地勢易守難攻,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卻總被外來政權短時間內滅掉。我個人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地理環境比較閉塞,內部人心偏於安逸,缺乏進取心,別人難進來,自己也難出去;另一方面是蜀地缺乏人才,尤其是關鍵性的政治和軍事人才。
這其中蜀漢國力無疑最強的,存在時間也是最久的,其他幾個蜀地政權甚至大多數不為人所知,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也很有限。而劉備在稱帝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留下的班底也所剩無幾,後主劉禪並不理事,蜀漢的強盛和總體而言是和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蜀漢是劉備建立的,但卻是由諸葛亮發展起來的。
【不可承受之痛】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並沒有對於蜀漢有着多大損失,然而諸葛亮的死卻對於蜀漢的影響是很大的,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承受之痛。
東吳方面,孫權考慮曹魏可能會趁着蜀漢一時實力減弱而趁機進攻蜀漢,向巴丘的戍衛部隊增加了一萬兵力,一來欲作為蜀漢的救援,二來根據形勢對蜀漢進行瓜分。蜀漢見勢,亦增加了白帝城的防禦力量,以防範突然之變故。
曹魏方面,諸葛亮死後,魏帝曹睿也感覺到威脅大減,君主模板從文帝、景帝逐漸轉為夏桀和紂王,大肆收羅後宮美人,大興建築。
至於蜀漢內部,軍中鬥爭加劇,楊儀殺死了魏延,自身最終自殺。一句話,要不是諸葛亮,誰會把蜀漢放在眼裏。
【累死的諸葛亮】
在正史上諸葛亮事無巨細,積勞成疾,最終累死於五丈原,令人十分惋惜,然而諸葛亮本人並不是不知道這樣對於身體不好,在實際情況下,諸葛亮如此操勞也是沒有辦法的。
要知道在三國時期,曹魏害怕的並不是蜀漢,而是諸葛亮,當時諸葛亮以弱擊強,把曹魏逼的以防禦為主,拒不出戰,可以說也沒有人了。
然而這樣做並不是沒有代價的,蜀漢國力遠弱於曹魏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無法讓蜀漢國力有着明顯提升,只能提升效率,而提升效率的最好辦法就是親勞親為,事情都自己做,這樣才會使得政務朝着諸葛亮自己最理想的方向發展。但這樣做的代價卻是要消耗諸葛亮本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心力,最終減壽。
諸葛亮未必不知道這點,但他沒有辦法,因為想要滅魏,諸葛亮自己不打,更沒希望,中國歷史上能有幾個諸葛亮啊?指望後來人,行嗎?
可以想像諸葛亮站在朝堂上一眼望去,蜀漢的精英人物基本來自荊州、雍州等外地,益州本人英才寥寥無幾,諸葛亮怎麼辦,他只能自己上了。
諸葛亮當時有多累,在漢中時要考慮北伐,回成都后還要處理政務,北伐時更是大意不得,因為蜀漢國力有限,必須控制損失,面對曹真、司馬懿這樣的軍事強人,可以想像諸葛亮為了對付他們損耗了多少的精力,把司馬懿打的閉門不出其背後又是多少汗水和心血。
但是他沒有選擇,他不上也得上,困於蜀地的下場必然是迅速滅亡,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例外,蜀地的那些政權沒有一個能撐過五十年,諸葛亮活着的時候,後主劉禪信任他,將蜀漢的大權全部交給了他,先主劉備的遺囑猶還在耳邊重複,部下們也以希翼的眼神看着諸葛亮,諸葛亮能無動於衷嗎?
當時對於蜀漢內部而言,他們團結一致,已經做好了北伐的準備,現在不打,未來蜀漢還有這麼好的內部環境嗎。
所以諸葛亮是沒有選擇的,他在表現出驚人的政治和軍事能力的同時,在暗中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以弱擊強,強者不犯錯,豈是說說的。
ps:諸葛亮的悲劇來自於對手太強大,蜀漢內部問題不大,但客觀因素決定了北伐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