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失敗之因
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和其自身有着莫大的聯繫,馬謖的失職並不是主因,諸葛亮作為主帥需要承擔第一責任。
【馬謖之死】
街亭之戰後,諸葛亮準備依法處死馬謖,據《襄陽記》記錄,參軍蔣琬對諸葛亮說:“古時候晉國同楚國交戰楚國殺了領兵的得臣,晉文公喜形於色。現在天下沒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諸葛亮流着眼淚說:“孫武能夠制敵而取勝於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所以晉悼公的弟弟揚干犯法,魏絳就殺了為他駕車的人。現在天下分裂,交戰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麼能夠討伐敵人呢?”
《華陽國志》中也有記載:諸葛亮將要殺馬謖,李邈勸告諸葛亮:“秦國赦免了孟明,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餘國而稱伯;楚國誅殺子玉,不到兩代就衰落了。”結果李邈因不符合諸葛亮的意願,被遣還蜀地。
關於馬謖的結果,在現有資料中矛盾很多,類似於周氏三兄弟攻取豫州之事,《三國志》中就有不同的記載。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這點和《三國志·王平傳》中的記載相符:“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都表示諸葛亮最終處死了馬謖。
而《襄陽記》也有記載: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原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
聯繫已經翻譯的前文,蔣琬勸諫諸葛亮不要處死馬謖,遭到拒絕,也就是說《襄陽記》的記載也是支持諸葛亮處死馬謖的,這點《華陽國志》也是一樣的。
但《三國志·向朗傳》的記載是“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也就是表示馬謖最終成功逃掉了,可能並沒有死。
在其本傳《三國志·馬良傳》(馬謖的記載附在馬良的傳內,沒有單獨立傳)還有第三種說法:“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表示馬謖是在獄中病故,而不是被處刑的。
綜合而言,馬謖被諸葛亮直接處刑而死的概率最大,但不是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三國志·馬良傳》可以說是馬謖的本傳,是最直接記錄其生平的記錄,裏面的記載一般都是直接為人所採納的,卻記載馬謖是病故,而不是被處死,就已經很矛盾了。
而向朗則因為馬謖之事被牽連,有可能馬謖曾經逃過,但沒有跑掉,後來又被抓回去了。
【失敗之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雖然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導致兵敗,但他還算不上第一責任人,這次北伐失利,不僅馬謖在街亭一處戰敗,趙雲、鄧芝在箕谷失利,高翔軍隊又被郭淮在柳城所擊敗,三路兵敗,全線敗退,只能說是諸葛亮指揮不利。
就單看街亭之敗,諸葛亮也有着直接的責任,要明白一點馬謖並不是軍中宿將,他能成為街亭主帥是因為諸葛亮力主的。在這次北伐之前馬謖先是擔任劉備的從事,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多在政務上打磨,在軍事上沒有任何的建樹,這次北伐甚至有可能是馬謖第一次領兵,然而街亭位置重要,諸葛亮卻把如此重任交給了新人馬謖,致使兵敗,所以不是諸葛亮的責任,是誰的責任!
說句不好聽的,諸葛亮派新人馬謖上前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害了馬謖,要知道得知蜀漢北伐后,曹睿第一時間就將夏侯楙調離了長安。
街亭之戰,在人選方面諸葛亮選擇新人馬謖本身就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魏延、吳懿等人作為軍中宿將,都是要比馬謖更好的人選,諸葛亮在這此時選擇馬謖,其實冒的風險已經不比出兵子午谷低多少了。
馬謖在街亭的失利,其實是可以預見的,畢竟張郃作為曹魏名將,而馬謖新出茅廬,結果不言而喻。
不過從這次曹魏方面的反應速度來看,如果諸葛亮採納了魏延的策略出兵子午谷可能更討不了好,曹睿方面的反應可以說非常的重視和及時,在宛城的司馬懿並沒有出動,就已經擊退了諸葛亮,如果魏延出兵子午谷,極可能羊入虎口,一去不復反。
【影響】
諸葛亮此次北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在襄樊大戰後,蜀漢集團第一次對曹魏的大規模進攻雖然功敗垂成,但也影響巨大。
本來劉備死後,蜀漢經過多次多次打擊,已經落入頹勢,對於曹魏威脅大減,所以哪怕諸葛亮來到了漢中,洛陽對此的反應也不大,認為蜀漢已經無力侵邊,然而諸葛亮就在此時大舉北伐,出人意料之外,曹魏震動,三郡望風而降。
雖然最終曹魏大軍擊退了諸葛亮,但洛陽對於蜀漢的威脅也開始重新評估,本來以孫吳為主的洛陽朝廷開始將目光由東南逐漸轉向了西南,蜀漢再一次開始取代江東,逐漸成為曹魏的頭號大敵。
對於蜀漢而言,本來第一次北伐藉助奇襲的優勢,有希望取得重大戰果,然而因為諸葛亮指揮失當,曹魏反應迅速,蜀漢三路均敗,最終無功而返,日後蜀漢數次北伐亦未能獲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響。
在損失方面,雖然街亭、柳城和箕谷皆敗,但因為王平、趙雲等人的得力發揮,蜀漢總體的損失並不大,談不上傷筋動骨,事後甚至有人勸諸葛亮再次發兵。
總體而言,對於曹魏來說,他們抵禦諸葛亮此次的進攻,並且加強了雍、涼一帶的防禦,而蜀漢方面雖然兵敗,但保留了實力,可以很快重整軍勢,雙方這次戰鬥只是初戰,可以預見蜀漢和曹魏方面在隴右乃至雍涼大地上的爭奪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