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感言(順便說說創作目的)
上三江了,按說該單獨開個三江感言。結果發現一篇作品相關都還沒發過,就湊合寫一塊兒好了。
先來說說這本書的創作目的。
一般來說,網絡小說是不會強調創作目的的。因為99%的網絡小說毫無社會價值,也不能教化什麼,笑過爽過就完了。
但本書除了爽之外,我認為還是有一些社會價值的,所以腆顏提綱挈領一下。
本書最主要的創作目的,是幫助大家展望一下近未來科技環境下的人類內容產業圈子,看看各位讀者在未來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更有用的人。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看一看,如今這個時代,人類在現有科技的幫助下,還存在哪些內容和傳媒領域的痛點。
話題說到這兒,很多小白肯定會先跳出來說:“沒有!我沒有感覺到任何痛點!任何我想看的爽文、簡單粗暴爽的遊戲、勁爆的荷爾蒙音樂,互聯網都為我提供了絕對充分的供給,我不花錢就能無限爽,還有啥痛點!”
老白和有逼格的人,或許會稍微猶豫一下:“雖然互聯網提供了無數的免費盜版,但怎麼覺得越來越書荒/影荒/遊戲荒了呢?垃圾信息越來越多,真正好的反而找不到了。”
所以,我們的世界還遠遠沒有富足到足以讓人類大規模失業的程度。
人工智能發展到現在,哪怕MASTER(阿爾法狗的進化型)已經消滅掉了柯潔、古力、李世石;哪怕DEEP-MIND家的機械人已經回作打油詩和簡單作曲,它們也遠遠沒能替代人類,進行真正的藝術和文化創作。
為什麼?
因為人類至少還有痛。老白們,或者再拔高一些,心裏有追求精神自由這根弦的人,他們還有痛。
有痛,機器解決不了,需要人類親自動手,人類就不會被淘汰。
被淘汰的,只是那些讓自己成為機器、與機器相似的人。
如果一個人,有初心,有本我,有自由的靈魂,能夠發掘自己和機器甚至人工智能不一樣的屬性,那麼無論科技發達到哪一步,他都能做到最後一個被淘汰。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不像機器呢?
這個命題太過宏大,以至於我們不得不先介紹一下背景。
人類從手工業定製時代向工業化大生產的時代過渡的時候,收穫的是工業化大生產帶來的量販式便利。但這並不是說工業化大生產就已經是有利無弊、100%全面超越手工業時代的。
至少手工業時代做衣服都是裁縫量體裁衣,吃飯都是廚子單鍋小灶,肯定比工業式的勉強維持人生存的爛貨要更精確、更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工業的好處僅僅是量販和便宜,讓原先手工業時代用不起這些產品的窮人如今也用得起——而不是工業化的東西真的質量好、性能貼合用戶需求。
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僅僅認為工業化的一切角度都比手工業時代好,那後面的問題就沒必要探討了。
這部分人就相當於把工業帶來的污染和大煙囪,當成偉大圖騰頂禮膜拜一般無腦。
內容產業,在前互聯網時代,還是有幾分藝術的操守的。但進入大數據時代的最初野蠻階段后,一切都暫時變得膚淺、短視、卑劣。
美劇開始“前兩集傾注全劇將近半數拍攝資源、請最著名的大導和編劇拍攝。一旦成神就立刻降本湊數水情節、兩集沒成神就立刻割了太J”。
網文自然更不必說,“黃金三章”可以反覆改50次,而一旦成功把巨量讀者引入坑之後立刻減少投入。甚至成神之後開工作室,請一堆槍手,白金巨神只管寫開頭。
絕大多數的資源,被浪費在“讓精品從垃圾群中脫穎而出”上,卻忽視了精品本身應該注重的持續質量。
有這些痛,就有了未來的奮鬥目標。
如果,可以出現一種基於DEEP-MIND的機械人,擁有近似於人類讀者對小說的理解力。而它的閱讀速度,是人類“神農”的百萬倍(正如阿爾法狗可以在柯潔和古力下1盤棋的時間裏,用蒙特卡洛樹狀結構的算法,左右互搏自己下100萬盤。)
這種“人工智能神農”,可以公允地破除“前兩集神作”的美劇或者只專註於“黃金三章”/“上架前煽情”而後半段爛如狗的精神垃圾,把真正的人類精神文明的凈化萃取出來。
那麼,人類又該為這個目標,花出多少精力、時間和金錢?我想,再多也是不為過的。
本書的創作目的,就是要基於近未來科技,討論一個創造這樣一套法則之力的內容產業救世主。至於這個宏偉的目標要怎麼實現,如何推演,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拭目以待。
但是,真的要有耐心。
……
最後說兩句,在未來,在人類實現這些宏偉目標的過程中,什麼樣的人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
現在很多科技頻道的自媒體人,都喜歡吹噓一個比例:越來越洶湧的人工智能大潮之下,有98%的現有工作崗位會被淘汰,只剩下2%。
不過,這並不是說98%的人會失去工作。他們大多數依然會有新的工作,只不過那份工作如今的地球上並不存在。
那麼,誰會留下,誰會淘汰?有一個相對簡單易懂的法則,可以判斷么?
我的答案是:有。
我的理由是: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基於人類的“懶”,或者說人類對順從本能的欲-望。
比如人類不喜歡扛重物、走遠路,所以有了車船。
人類不喜歡做簡單重複的流水線作業,所以有了PLC編程的第一代工業機械人。
人類不喜歡抄寫,所以有了打字機和複印機。
人類不喜歡背誦和記憶,所以有了數據庫和百度。
人類也不喜歡做重複的客服、答疑、回答同樣的問題。所以現在杭州的法院已經開始用機械人客服接線員、薩爾曼可汗則在YOUTUBE上開了“可汗學院”。
人類前進的動力,永遠是因為人類還有“懶”,還有一些他們覺得沒有趣、本心不願意做卻又要靠毅力硬逼着自己去做的事情。
於是人類發明了一種機器,機器沒有情緒,不會厭煩,然後把人類從那件自逼的煩惱中解放出來。
在遠古,“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例子很多,因為科技不發達,人類有很多機會去用毅力逼自己。別人吃不了的苦,他吃得了,所以他爬上去了。
在未來,用毅力逼自己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比如一個軍人,用“別人不願意守紀律、別人會膽怯,而我願意用毅力堅持”來勉勵自己。
結果呢?人類難道能夠做到比機器更加冷血無畏?比機器更加守紀律?所以僅僅只有紀律和無畏素質的軍人,肯定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比如一個記性很好、想要靠死記硬背掉書袋獲取優勢的“苦學者”……算了,下場我都懶得舉例了。
文武的例子,各一個,我覺得舉夠了。我無意黑任何一個職業。
我只想說一句:去尋找自己真正的愛好吧。未來,不忘初心的機會,會越來越多;靠毅力硬逼自己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只有人類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不會被機器淘汰的。因為人類不會賤到去發明一種機器,來代替自己享受。
如果一件工作真正能夠讓從業者感受到興趣、快感、哪怕錢少一點也樂於去做。那麼哪怕它目前看起來並不如那些需要“吃得苦中苦”的工作那般收入高昂。
但它至少可以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活得最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