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小說――寫作和鑒賞的四個要素
問:你覺得什麼樣的小說才算是真正的“傳世之作”?
答:別的我不知道,至少要寫完了,有開頭有結尾,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其它充分條件我也說不完全,但是“人物”與“立論”應該是“必要條件”。純以“情節”取巧,而缺乏“立論”的小說,不可能傳世。
問:你不覺得一本小說能夠以越來越複雜的情節吸引人,並且長期吸引着讀者的小說是好小說嗎?
答:我覺得一本完成了的小說,還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讀者反覆閱讀,愛不釋手,甚至很多年以後,還能夠清晰地記住其中的人物和對話,即使情節簡單一點也沒有關係。比如《被遺忘的國度》、《第七顆頭顱》、《安德的遊戲》。
否則如果當時看了好看,過後便忘,也不是一本值得留念的讀物。這樣的小說,反而可以長期寫下去,用不着結尾,寫不寫完都沒有關係。特別是玄幻小說最容易這樣,海闊天空地去想,結果不知所云。
問:那麼你認為評價一本書的最核心要素是什麼呢?
答:人物形象。無論什麼情節、對話、文筆、環境、設定,都是為了塑造活生生的人才成就的。
問:你認為哪些書在刻畫人物形象上比較成功?
答:我這裏說的人物形象,並不是扁平的臉譜化的人物,通常這樣的人物只有一個側面,比如說愛錢愛得要命,又比如說冷血的鄶子手等等。如果說臉譜化的人物,很多小說都刻畫得很成功。我說的人物形象,指的是活生生的、有各種各樣側面的立體的人。在這方面,《騎士的戰爭》做得很不錯,把主將寫活了。
但是僅僅把心目中的人物寫活還不夠,再進一步如果能讓讀者認同這個人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人就更好了。作者不僅應該刻劃人性,還要盡量能寫出這件事和那件事是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的形成了,如果事件發生了,而人物作出了與常人不同的反應,讀者需要理由,不然要讀者相信這就是人物的性格,就很難被接受。魯迅塑造阿Q,就是批判有這種中國人,別人打他左臉就把右臉也遞過去,這是人物成型的前提。
這裏就我自己的寫作和讀文的感覺,提出幾個比較“形而上學”的判斷標準:“人物、立論、情節和文筆”。
我認為無論什麼小說,武俠玄幻或者其他,
首先看有沒有生動鮮明的人物,
然後看‘立論‘,也就是文章的靈魂:作者寫這篇小說的主旨何在,他如何通過人物的經歷來表現他的主旨;
再然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來體現文章主旨;
最後是“文筆”的巧作安排。
我想一個作者如果能夠做到按這樣的順序寫作,應該會寫得比較流暢。但對於不同體裁的小說,可能注意要點會有所不同。
比如長篇小說,“人物”和“立論”不容易一下子看出來,因而“情節”就顯得格外重要;
短篇小說,則最重“人物”和“立論”,一錘定音;
中篇小說,關鍵在於“語言”,因為不長不短,必須吸引讀者看到結尾。
有些文章在“立論、情節和文筆”三者上有時候會自相矛盾,特別是“立論”和“情節”兩者容易打架,有時為了個別的創新情節而犧牲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因小失大,所以情節的取捨必須以文章的主題為依據,不符合主題的情節再有新意,也必須毫不留念地捨去。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