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
這條運河北與海河相連,南與錢塘江相接,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了統一的水運網。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項奇迹。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比較早的運河。
國外著名的大運河有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前蘇聯土庫曼運河等。這些運河的長度不但都比我國的大運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時間晚1000多年。
運河開鑿最早是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向北擴張勢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長江水經瓜洲(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部)北入淮河。這條聯繫江、淮的運河,從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當時稱為邗溝,長約150公里。這條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的起源,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又相繼延伸了河道。
其後,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這時主要是開鑿通濟渠和永濟渠。黃河南岸的通濟渠工程,是在洛陽附近引黃河的水,行向東南,進入汴水(今已湮塞),溝通黃、淮兩大河流的水運。通濟渠又叫御河,是黃河、汴水和淮河三條河流水路溝通的開始。
應該說開鑿運河是楊廣的歷史功績之一。當時開鑿運河是時代的需要和歷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煬帝楊廣這個暴君窮奢極欲,愛好遊玩,當成主要原因。
但這是勞動人們付出極大代價換來的。晚唐文人韓偓寫的《開河記》中描寫了修河民工的悲慘生活。文中寫道,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制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此外楊廣還派出五萬大漢作為監工,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動不動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
運河的最後階段是在元朝時期結束的,明清又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