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戰紀》民族之——土家族

《烏江戰紀》民族之——土家族

《烏江戰紀》裏,描述了不少巴人的習俗。巴國滅后,巴人演變成了多個少數民族的一部分。

巴人的習俗,也通過演變,成了後世一些民族的習俗。因此,簡要介紹烏江下游的主要民族。

一、土家族概況

土家族,世居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以武陵東脈和清江流域為中心,西抵貴州梵凈山和烏江,東接彝陵和江漢,北接巫山長江,南控蘭澧芷沅,方圓約10萬平方公里。

其中,渝東土家人是巴人演變而來,是巴人的主體後裔。

秦滅巴蜀后,巴國作為政權消亡了,但以族人依然存在,勢力還相當強大,秦國一時難以全部控制.為穩定政權,對巴人貴族在賦稅、刑法等方面給予極大優待,在巴國故地設郡,對歸順的巴族首領委任地方宮職。

在後來的歷史演變中,一部分巴人為掙脫北方和秦楚的壓迫,又逐漸向湘西、鄂西、渝東南、黔東北交界的武陵山區一帶轉移,回到巴人起源的地方。

武陵山區山谷深林茂,溝壑縱橫,崎嶇險要。巴人在這一廣袤地帶火耕水耨,漁獵山伐,生息繁衍。

在漫長的演變中,“巴人”一詞逐漸被淡化,被稱為“蠻人”,如板楯蠻、五溪蠻、武陵蠻、巴郡南蠻等。

到了唐代以後,原來意義上的“巴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土”字作稱,如土司、土民、土人、土家等,亦或土、蠻混稱或交替使用,“蠻”是侮稱,土要客氣一些。後來,“土”就成了“蠻”的別稱。

大約從元代起,由於大量漢人和其它民族的遷入,“土”逐漸轉化成了土家族的專用名稱,以用於“土”與“漢”以及“土”與其它民族的對稱和識別。

二、族源爭議

土家族來源,說法也並不統一。

一說為巴人後裔。

根據巴人與土家族空間、時間和人群的吻合,一般認為:春秋戰國時期活動在渝東、鄂西、湘西的巴人,漢魏時期演變為“五溪蠻”。五溪蠻分佈生活於武陵山區的酉、辰、巫、武、沅五溪地帶,生存綿延千年至宋代,民族特徵穩定;之後,這支以巴人後裔為主體的五溪蠻融合少數民族和部分漢族,經歷漫長的歲月,逐步形成了土家族。

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

還有一種說法,土家族是唐末至五代初年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還有人認為是漢人戍邊將士和土著女子的後代。

這種爭論,對於大多數朋友來說,意義並不是不大。其實,在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中,族屬的遷徒與融合,相當複雜,因此,土家族來源,也比較複雜。

巴人的主體部分,演變成了土家族,或者說,土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巴人的後裔,這是毫無疑問的。

三、服飾

現在的土家族服飾,女裝為短衣大袖,左襖開襟,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或裙;男裝為對襟短衫。

改土歸流后,受漢族影響,有色必有紅,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飾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無紅不成喜,有喜必有紅之俗。

四、家居

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多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

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五、宗教信仰

土家族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圖騰崇拜等多種形式。其祖先崇拜為土王、八部大神、向王(有種認為是巴巫相的演變)等。

部分土家族認為人死後變虎,虎也可變人。敬祭白虎,多地都有白虎廟,有的家裏供有白虎神位,以求保佑平安。

此外,土家族人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等。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烏江戰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烏江戰紀
上一章下一章

《烏江戰紀》民族之——土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