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重大遺址之雲陽李家壩

巴人重大遺址之雲陽李家壩

三峽電站大壩庫區是古代巴人的重要活動地區。

1998年10月~1999年1月,四川大學三峽考古隊對重慶市雲陽縣李家壩遺址進行發掘。此次揭露面積1450平方米,清理商周至明灰坑80個,戰國至南朝房址6座,清理的46座戰國至西漢時期土坑墓是本次發掘的重要收穫。

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分佈密集,排列大致有序。葬式具一定特色,部分墓葬有殉人、殉頭現象,為戰國時期巴人實行人牲人殉制度提供了重要實證。

墓葬隨葬品豐富,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戰國時期巴蜀文化青銅兵器,其中龍蛇紋矛、通體飾雲雷紋矛、通體線刻浮雕虎紋等,均為巴文化精品,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同時隨葬器物文化面貌豐富多彩,顯示出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獨特文化特徵和時代特徵,為研究巴文化的發展、繁榮和融合消失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

李家壩遺址作為巴人分佈在澎溪河流域的一個區域性中心,是繼涪陵小田溪遺址之後,巴文化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考古發現,對研究和揭示巴文化的歷史面目、探索巴蜀文化及楚文化的聯繫和差異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雲陽張飛廟

離雲陽縣城不遠的長江邊上,有一處著名的景點:張飛廟。

三國時蜀國大將張飛在閬中被部將范疆張達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被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張飛大義大勇,為人民敬仰,歷年來農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眾紛紛前來舉行祭祀民俗活動,頗具一定規模與影響。

(以上內容為複製。手傷未好,碼字太慢,今天仍無法更新正文,非常抱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烏江戰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烏江戰紀
上一章下一章

巴人重大遺址之雲陽李家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