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萬戶職業學院
“我認為長久看來,遊戲的一次性買斷收費,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收費模式。
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電子遊戲,已經與以前的電子遊戲有了許多的不同。如今的電子遊戲,我們不光要提供給玩家單機可玩的部分,同時也要為玩家提供後續的網絡服務。
後續的網絡服務,也是要算在成本內的。
玩家一次性付費的價錢,扣除我們開發新遊戲的費用,是否還夠支付網絡服務?
網絡服務的期限是多少,哪怕十年過後,如果這款遊戲依舊有人玩,但是我們沒有收益,一直在支出,那麼這款遊戲是不是要繼續提供網絡服務呢?
同時,面對越來越高的遊戲開發成本,一次性買斷收費獲取的收益,夠不夠覆蓋我們的開發費用呢?
要知道,現在第一梯隊的遊戲價格已經升到了六十美元。接下來還要不要繼續提升,難道要提升到一百美元?
玩家是否會接受?
如今了dlc戰略,是不是一條正確的路呢?
希望大家仔細思考一下。”
高橋在會議桌上,在鏡頭前,說下了如下的話。
由於萬戶的員工如今已經比較多了,因此想要在一個大會議室里開會,雖說場地也不是沒有,但是組織起這些人,就是一件很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因此,萬戶如今除非是年終會議之類的大會,都是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讓各部門該了解這次會議內容的人了解。
十年前建下的萬戶總部建築,在一天又一天的風吹日晒,雨澆霜打之下,已經開始顯得有些破舊了,好像也沒有了多少那種高科技企業特有的高冷氣息。
不過,萬戶總部內部在這十年間卻發生着巨大的改變,信息化、無紙化,幾乎所有部門的辦公形式,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當然了,除了讓萬戶人引以為傲的銷售成績之外,萬戶另外一個讓人引以為傲的就是萬戶的教育。
萬戶雖然不是國企,只是一家民辦企業,但是高橋為了節省員工們放在家庭里的時間。
集團內部的大型分部,早就開始採用企業幼兒園、企業小學、企業中學的道路,企業大學也早就已經建立,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目前只是一個大專院校。
但是這所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在萬戶受認可的程度,甚至比清北都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哪怕與美國常青藤一流學府,英國的劍橋大學相比都不落下風。大概唯有孕育了矽谷的史丹福大學,可以與萬戶職業技術學院一戰。
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萬戶就如此的看重“血統”?
其實倒也不是,萬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認能力的地方。
而恰巧,萬戶職業學院教授出來的學生,遠比其它學校來的強。
如果要問世界上數學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國家,許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蘇聯。
蘇聯作為一個眾多國家的聯盟,它雖然地處高緯,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口相比於資本主義世界更是少了數倍,但是在巔峰時期,為蘇聯提供科研資源的科學家,卻佔到了世界科研人數的一半。
這不是因為蘇聯人有什麼異能,天生就比別人更會科研。
而是因為蘇聯的教育體系。
建立蘇聯教育體系的教育學家認為,人的腦子就像是人的肌肉,如果不鍛煉,如果開始鬆弛,沒有多久就會開始退化。
而想要擁有更加好用的腦子,就要在從小的學習過程中,讓孩子一直保持着壓力前進。
因此,他主張針對每一個學生採用個性化定製的教育進度。不給孩子可以自滿的時間。一旦學會一個知識,立馬就開始學習下一個知識,一直給孩子保持着壓力。
他手下教出來的學生,無一不成為各個領域優秀的人才。
只是因為他這套教育手法,實在是太過耗費精力,並且需要實施者對於教育的內容有着恐怖的掌控能力。
因此除了積勞成疾的教育家,其他的老師,基本上無法複製出這套操作。
不過,以此為基礎的蘇聯教育體系還是建立了起來。
體系的力量無比強大,這個只要看韓國的電子競技聯賽,就可以管中窺豹。
雖然採用的是劣化版的因人施教,無法具體的把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相應的改變。
但是蘇聯這套教育體系,在培養人才的效率上,還是比英美那種非精英教育體系,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甚至有人認為,蘇聯的教育體系,就是打算建立一個全民精英的教育體系。
原本學樂器、學繪畫,只是西方有錢的家庭,少數孩子才能夠擁有專利,到了蘇聯卻幾乎人人可以學。
口風琴,手提琴,在良好的教育下,蘇聯的藝術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不過,擁有人口只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左右的蘇聯,因為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以及地緣的限制,並沒有辦法和美國為首,歐洲作為輔助的資本主義集團長久的競爭。
因此,蘇聯雖然看上去很雄壯威武,但是幾乎註定了是一個悲劇英雄。
哪怕再多的人才能夠口算微積分又如何?
能夠吹拉彈唱又如何?
在惡劣的環境下,沒有足夠多的生活資料,過不上比美國優渥的生活,在和平演變的背景下,終究會有人四變。
而這四變的人,不管是上層還是基層,都不太會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萬戶職業技術學院之所以在電子科技領域有着十分領先的優勢,與高橋曾經在蘇聯解體時期,引入的那一大批蘇聯人才關係重大。
有時候不要被美國的宣傳所誤導,真以為蘇聯在電子科技上,走入了電晶體這個歧途,放棄了集成電路方向。
要知道,第一顆超標量微型處理器就出自蘇聯,第一部流動電話也並非摩托羅拉首創。
如果蘇聯的微電子技術真的一文不值,當初為什麼英特爾要在蘇聯與萬戶爭奪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