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繼室嫡女
李青志走進小花廳里時,立刻就察覺到了氣氛有些不太對勁,不過抬眼掃了一圈,一時卻又沒有發現哪裏不對。他腳步微頓了一下,就又接着往裏走去。
畢竟眼下就算有什麼事,他也不會放在眼裏,因為那快要來到李府聖旨的內容他卻是知道的。不如說這其實是他爭取而來的,想到這裏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長女,然後滿意的笑了起來。
原配嫡長女身份貴重氣度從容,那個位置除了他的鳳兒還有誰能配的上?而看清李青志臉上神情的元歌,嘴角不禁一翹,露出了一個有些諷刺的笑容來。
她的父親大人依然還做着他的美夢呢!想必他此時還想着長姐能坐上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吧。只是可惜了,啟元帝越永澤此時雖然還行事稚嫩,卻也不會任人擺佈。
母儀天下的后位,他怎麼甘心就這樣落到了目前在朝中一呼百應的丞相頭上?那即將到來的聖旨上,寫的並不是娶長姐為後的內容。卻是說了將會以娶后禮,迎她李元歌進宮成為皇貴妃的事。
長姐為嫡妻原配所出,其外家是開國功臣鎮國周將軍的後人。如今鎮國將軍已經成了鎮國公,雖然棄戈執筆走了文臣的路子,但是卻在大武百姓的心中很有聲望。
是大武僅存的幾家開國功臣中的佼佼者。
越永澤不想將后位給李家,卻也不敢說讓長姐為妃嬪,若是他真敢這樣說,怕是如今依然健在,由高祖皇帝一手帶大的周老鎮國公,就要去太祖廟找高祖哭嚎了。
長姐次姐都身份貴重不能為妃嬪,不想給出后位的越永澤卻又需要與如日中天的丞相虛於委蛇,那就得在不退步的同時,卻也得安撫住朝中重臣。
這樣一來,她李元歌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當時李青志會娶到周家的女兒,是因為鎮國公府需要進一步朝文臣子靠攏。或許還要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才會選了進士出身的李青志為婿。
大周氏生養了一對雙胎傷了身子,因此而纏綿於病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撒手而去。
彼時李青志雖然前途大好,可也沒有到如今的這個地步,再娶續弦的話,自然只能往低了里找。鎮國公府生怕新婦進門,外孫女就要受苦,這續弦的事就插了一手。
這一插手,就找了她母親高氏,一個五品京官的女兒。只是她母親將將及笄就嫁人,又一進門就懷上了她,不過七個月就生下了孱弱的她。
她活了下來,可是她母親卻沒能再醒過來。
此時小周氏已經長成,就嫁進來照顧亡姐的一雙女兒,和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養不活的她。她李元歌雖然也是嫡女,卻不過只是個繼室嫡女,她的死活並不是那麼重要。
救了她的是小周氏,她為她取名‘歌’,讓下人們都稱呼她元哥兒。說是這樣一來,那勾魂的牛頭馬面就會以為她是個哥兒,會以為弄錯了就不會再來找她。
因為善良的小周氏,她才能從一個嬰孩,還算順利的活到了十五歲。這個李府里若不是有小周氏在,誰會知道還有一個三小姐呢?
她的父親一年裏從不曾特意來見過她,除了年節需要一家人都出場,不然他怕是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吧。
越永澤在下聖旨前,一定好好調查過丞相府里的情況。得知有她這樣一個親娘已逝生父忽視的女兒,他的心裏一定是非常的高興。
因為,這樣的姑娘是非常好掌控的,畢竟她連外家都無法依靠,只因高家只有一女,並無其他子嗣。如此,她這個丞相之女,進宮后也就只堪為皇貴妃了。
初掌朝政的皇帝,和掌權的重臣各退一步,而犧牲的就是她這個無足輕重的李府三姑娘。
想到這裏元歌嘴裏泛着苦意,因為她確實很好掌控,還非常的好哄。他不僅哄了她騙了她,還瞞過了整個李家整個朝堂的人,都以為她獨得聖寵!
這份恨意太過久遠了些,但是元歌一想起來,就恨的想生撕了那個站在大武頂端的人!
站的靠後的元凰立刻發現了她不對勁,那蒼白的臉色和顫抖的身體讓她嚇了一大跳。
“娘啊,你快看,三妹妹她一定是身體不舒服了,那臉色比平時比起來白的都有點透明了!”
走近的李青志聞言皺眉看了過去,待看到小女兒確實像是不太好的樣子,臉色就緩了下來,溫聲道:“元歌,你身子不好就別站着了,坐下來休息吧。”
然後又道:“不過還是要等一等,才好讓你回自己院子裏休息,聖旨來了你總不能不在場。”
元歌抬眼看了一眼,然後垂下視線道:“是,本......本該如此的。”幾世加起來,她倒是自稱本宮的時候更多,剛剛的自稱差點說錯了。
“妹妹快坐下。”元鳳早在李青志發話的時候,就連忙走過來扶着她坐了下去。
小周氏是真的心善,見到元歌的臉色那麼難看,不由有些遷怒的瞪了一眼綠央翠濃,然後收回視線道:“老爺,元歌這孩子太安靜了,就是身體不適也從來不說。現在臉色都這樣了,可不能再疏忽。”
“不如等會去請個太醫來瞧瞧吧。”
對於小周氏說的這番話元歌並不意外,從前多年相處下來,再加上如今的眼力,她可以肯定小周氏就算是有幾分小心思,對她卻沒有什麼害人之心。
這一出前幾世都沒有出現過,不過此時她不僅不意外小周氏的話,也清楚李青志接下來會是什麼反應。說起來她的這個父親對她並不壞,如果得了什麼好東西帶回來,只要是倆位姐姐有的,那她就也會有。
只是也就如此而已,見面溫聲問上倆句,再沒有其他的話語。客套的像是在她面前,把‘父親’這一身份當做一個例行的公務來辦。
她清楚的看着李青志在猶豫了會後,開口道:“這事還是以後再說吧,如果事情還不清楚,還是等事情都穩定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