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戰吐蕃
陸七在虞王府,只享受了五日的家宅溫馨,五日後他離開長安城,與杜勇的巴陵軍開拔奔了河湟,他得去解決了吐蕃進犯的邊患,身為事實上的皇帝,他應該抓住御駕親征的機會,以獲得普遍的軍心崇敬。
一路行軍,陸七沿途也會見地方官,了解民生,對有做為的官員給予嘉許,關內地域也存在一些匪患,很多都是當初陸七血腥接管關內時,脫逃的趙匡義勢力,那些逃入山中成匪的『亂』軍很難剿滅,也不肯接受招安。
陸七了解后,命令在長安城的三萬禁軍,也就是在河湟駐紮過的軍力,進行大規模的在關內剿匪建功,陸七有意讓那三萬軍力離開長安城,畢竟是自開封府調駐京兆府的禁軍,留在‘心臟’不妥,難免會發生意外的兵變或者刺殺,陸七卻是不想親人遭受了危機。
陸七的擔憂並非是犯了疑心病,而是他對那三萬軍的影響力,主要是高級將帥,中下層的將官與他接觸不多,就是高級將帥,也會受到舊日關係的影響而與陸七為敵,例如周皇帝的命令,有六成能夠號令了那三萬軍力。
巴陵軍抵達了河州,河州刺史蕭知禮在臨夏城外迎接陸七,原本的河州刺史被陸七調去延州,蕭知禮如今不僅是河州刺史,還是西寧都督府的轉運使,執掌西寧都督府的財權。
一入臨夏縣城,陸七就看見了大興土木的景象,城中分成了南北十字大街,寬達四十米的大街兩旁正興建商鋪,蕭知禮介紹說,他想在任期內,將這座臨夏城改造成宜居宜商的好所在,他想在『亂』石壘就的城牆外包層青磚。
陸七明白蕭知禮的心意,蕭知禮是想一方留名,他順勢說臨夏縣城相比青唐城小很多,建造的也遠不如青唐城美觀,而臨夏縣城的城池建成了斜口形,他建議蕭知禮拆掉兩面城牆進行擴建,讓臨夏縣城變的方正廣大,改造后的城池可以改名大夏城。
當然陸七的支持也非全為了成全蕭知禮的願望,大半是為了河州的繁榮和防禦,城池擴大和建造的雄偉,就能夠容納了更多人口,若是宜居,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口遷居河州,人口是一地繁榮的根本,河湟廣大缺人。
陸七在河州駐留了一日,次日去往了湟州,抵達青唐城時,楊鯤和西寧都督率眾相迎,陸七已然封楊鯤為秦王,在秦州立府,加恩在青陽縣置別府。[
進入青唐城,陸七在湟州與營將及以上的將帥聚會,聚會後,留下高級將帥商議軍事。
楊鯤言,吐蕃在青海一帶有三十萬軍力,進攻河西與河湟失利后,吐蕃遣來使者,提出了罷兵的條件,條件是要糧食和牛羊,若是不給就繼續起戰,楊鯤用請示託詞暫時讓吐蕃息兵。
楊鯤言吐蕃軍很是悍勇,騎兵約有十萬,河西與河湟的軍力雖然守御住了疆域,但折損很大,已然死傷了五萬多的將士,眼看入冬,對吐蕃軍卻是更見有利。
陸七表態不會向吐蕃妥協,此次三十萬巴陵軍西征,有三萬神弩軍可用,還有神弩車,可以在寒冷來臨之前給予吐蕃重創,戰略是回絕吐蕃的索求,採取守勢誘敵,等候吐蕃軍主動進攻。
五日後,吐蕃大軍進犯湟州,三十萬大軍鋪天蓋地的發動攻勢,吐蕃贊普惱怒之極,進攻河湟與河西的失利,讓他蒙受了威望與軍力的雙重損失,引起了很多部落的不滿,因為自從青唐城恢復茶馬互市,讓很多部落獲得了很大利益,這一起戰,卻是只有了損失。
吐蕃贊普已然知道河湟來了三十萬的援軍,據探報幾乎都是步軍,所以吐蕃贊普不甘心撤軍,對河湟的貪婪,讓吐蕃贊普決定了繼續戰爭,只要打敗了河湟的周軍,他會獲得了糧食和大量的奴隸,甚至能夠讓吐蕃再次擁有了廣闊的隴右。
陸七的軍力也擺出了不甘示弱的陣勢,大軍在大通河東面十裡外駐紮,吐蕃贊普聽報敵軍竟然沒有據守大通河,而是在河東十裡外擺出了迎戰架勢,不由大喜,下令渡河進擊,他要的就是與周軍正面大戰。
十萬吐蕃騎兵絡繹不絕的涉水過大通河,開始還擔心敵軍會來個突然襲擊,但過了三成吐蕃騎軍,也沒有見敵軍來襲,於是過河的速度激增,吐蕃步軍也搭好了十座臨時木橋,大批的渡河。
陸七這面有軍力六十萬,排開了長達兩里多的陣勢,在得報吐蕃軍大半過河的稟報后,陸七傳令,此戰不要俘虜,因為多數吐蕃人野蠻殘暴,俘虜之後很難歸治,往往成為不穩定的地方禍害。
隨着吐蕃軍的過河,陸七在軍中已然能夠看見接近的吐蕃騎軍,他已然知道,吐蕃本族人口約三百萬,附屬的其它種族有四五百萬,吐蕃在東方的戰場,被党項人奪走了河湟,但在西方的戰場卻是耀武揚威,統治了包括吐火羅和一部分天竺的廣闊領地。
吐火羅地域曾經是安西都護府的一部分,位於如今的黑汗回鶻南面,吐火羅之西就是大食國(阿拉伯人),吐火羅地域的大多數種族的祖先,是月氏人和樓蘭人。
吐蕃在西方久據吐火羅地域,與西方的大食人時戰時和,與北方的黑汗回鶻卻是休的戰爭,黑汗回鶻的疆域大半就是唐朝時期的安西四鎮,而吐蕃在唐朝時期就與唐朝激烈的爭奪過安西四鎮地域,所以吐蕃總想着覆滅黑汗回鶻,而黑汗回鶻因為受到來自大食和吐蕃的威脅,所以對北庭力去佔據。
終於,吐蕃軍過河擺好了出擊的陣勢,陸七知道吐蕃軍也擅長火油攻擊,但他有神臂弩為依仗,能夠及遠殺敵,只要挫敗了吐蕃騎軍,六十萬的步軍足以湮滅了吐蕃步軍。
吐蕃騎軍開始進攻了,萬馬奔騰的『潮』涌撲來,巴陵軍也動了,上千具輪車被出了軍列,每輛輪車都像是木箱安了輪子,車前的箱體面上,有三十個孔洞,每一個孔洞都伸出一個鋒利的箭頭。
“放!”掌旗官應令擺旗,一陣棉花的聲音顫響,每一輛弩車發『射』出了三十隻勁弩,合在一起三萬隻弩箭,有如流星雨平飛貫去。[
一波弩雨飛去,數千吐蕃騎兵落馬踉蹌,『射』空的勁弩對後面的騎兵和步兵也造成了殺傷,接着弩車后移,三萬神弩軍出去,開始了波段『射』殺,一批批弩箭『射』去,悍勇怪叫的吐蕃騎兵成批的人仰馬翻,前方騎兵的大量死亡,讓後面的大批吐蕃騎兵驚恐勒馬。
吐蕃軍都是各個部落集結的,缺乏軍紀軍陣的素質,一看前面死了數萬同伴,後面的立刻驚恐的不肯了衝鋒,紛紛掉頭回跑,陸七見了有些意外,下令大軍進,三萬神弩軍率先出擊,追殺逃走的吐蕃軍。
殺!數十萬大軍爭先恐後的衝鋒,片刻后超越了神弩軍向吐蕃軍殺去,神弩軍的『射』擊是需要瞄準的,不會『亂』放弩箭,而且必須保持陣列,所以別的軍力一衝上去,神弩軍就落後的一步步進。
騎軍的被屠殺逃回,讓後面的吐蕃步軍和吐蕃贊普驚魂皆冒,一見敵軍『潮』涌般殺來,不等吐蕃贊普下令,吐蕃步軍紛紛掉頭逃跑,結果大通河成了要命的阻礙,一批批的過河能夠平安,一窩蜂的過,很快木橋塌陷,涉水也因為人多而造成河水阻塞變的洶湧,大批的吐蕃軍被衝倒,而且互相的抓扶,結果卻是求生不成,反而互相扯拉的淹死在了河裏。
兩時后,吐蕃贊普帶着五萬多的馬步混合軍逃離,二十多萬的吐蕃軍死於大通河戰役,因為陸七的軍令,乞降的吐蕃軍也被屠刀奪命,戰後楊鯤率領軍力進據了整個青海湖的周邊地域。
〖∷更新快∷∷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