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 112 章
發榜之日最是熱鬧,在榜單還未貼出之前,臨近貼榜的客棧茶樓以及空地都已經被考試的士子們佔滿了,尤其是榜單的頭一排能直接看到名單的位置競爭最是激烈,為了搶一個位置你爭我吵打得頭破血流的都有。
王家和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來,身邊原來的同伴早已在擁擠的途中失散了,他抬頭一瞧便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位居甲榜第七,頓時喜上眉梢,終於不用再一次經歷慘無人道的會試了!
接着他又來回查看榜單尋找同行之人的名字,看完甲乙兩榜只找到了羅玉通和楚江閑的名字,一個位居十八位,一個是第二十一位,看來其餘的三人應該是落榜了。
在這榜單上王家和還看見了嚴學成的名字,眼神在那名字上停頓了片刻就移了開去,他們之間保持着現在這種淡淡的君子之交,挺好!
王家和又一次使出吃奶的勁擠出了人群,等他出來時鞋子掉了一隻,衣服也被扯破了,頭髮更是凌亂不堪,好似被人洗劫了一番,好在周圍有不少的學子形象都和他一樣凄慘,有的甚至比他還慘。
王家和回顧周圍並未見到同行的其他人,倒是有不少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書生,也不知道是因為落榜傷心難過,還是因為高中而喜極而泣,王家和不願衣衫不整的出現在公眾場合便直接回到小院整理儀容去了。
就在榜單對面的茶樓里李修容單手托腮望着窗外考生的百態,興緻缺缺的問道,“每次會試發榜的時候他們都是這種樣子嗎?書生不是最講究儀容舉止的嗎?”
坐在她對面的男子笑道,“儀容再重要也比不過自己的前程要緊,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書人不都盼着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嘛!”
李修容只是隨口一問,她關心的是對面這人能在汴京停留多長時間,“二哥,你此次回來還走嗎?”
李固言看着李修容眼中的關心之色,心裏頓時軟成了一片,“走是肯定要走的,不過皇上已經准許我多呆一段時間,至少要等你大婚過後。”
李修容見二哥提起她的婚姻之事不禁皺了皺眉頭,心裏沒有一絲女兒家該有的羞澀之情,而是十分厭煩,“皇上已經決定要幫我指婚了?”
李固言看着妹妹臉上的神色心中只能無奈的嘆息,“妹妹,我們這樣的人家許多事情身不由己,大哥不能有子嗣他也不願去耽誤其他女子,我的身份只能生活在暗處,又何必拖累無辜之人進入這個無底深淵?我們兄妹三人也只有你能肆意的生活,能有一個完整的家庭。”
李修容不願見到二哥為她擔憂,她打起精神笑着說,“二哥,你放心!我會和未來夫君好好過日子的!到時候還要你幫忙帶小侄子呢!”
李固言不再多言,只是在心中暗暗尋思着該怎樣說服皇上幫妹妹找到一個如意郎君,雖說他和大哥都覺得找一個寒門出身的妹婿以便於方便掌控,但若能找到一個真心善待妹妹的人,他們也不會將其當作外人來提防。
王家和整理好儀容后不久,同去看榜的幾人都陸續的回來了,同行的幾人中果然只有羅玉通和楚江閑在榜,這樣看來六人中一半高中一半落榜,落榜的三人雖羨慕其他三人但卻沒有嫉恨之心,內心雖然沮喪但仍打起精神向其他人祝賀,他們飽讀聖賢書,該有的君子風度還是能保持的。
王家和也明白他們三人心裏肯定不好受,但此時此刻再說什麼“三年後再次努力定能考上”之類的話就顯得站着說話不腰疼了,看榜也是很拼體力的,竭盡全力滿懷期待最終卻是失望而歸,想必他們三人必定是身心俱疲,王家和匆匆結束談話讓他們早些回房歇息了。
第二天官差衙役前來報喜,左鄰右舍見官差來了三趟心中驚嘆羨慕之情越發溢於言表,此間院子的主人更是笑的見牙不見眼,此次會試過後就可以藉著這三位貢生之名,打着風水寶地的旗號將院子以更高的價格租賃出去,想必應該會有不少打算參加下次會試的士子前來租住的。
會試過後就是殿試,殿試又稱御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只有通過會試的士子才能參加,殿試考核一般只會對貢生進行重新排名,並不會篩選取締,貢生在殿試過後會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晉元十五年九月初九,硃紅色的宮門緩緩打開,早已等候在外的各級官員形容肅穆的向太和殿走去,初升的朝陽將太和殿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三層厚實的漢白玉石雕基座閃爍着溫潤的熒光,七十二根直徑達一米的柱石上盤踞着姿態各異的龍形雕飾,金磚鋪地,九龍金漆寶座高高的置於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呈睥睨天下的姿態。
身着紅袍的禮部官員揚聲唱和后,王家和隨着眾人在引禮官的帶領下緩緩的走上玉石台階,腳下踩着的是漢白玉石建成的白色浮雕御路,周圍是噤若寒蟬的同屆考生,走進太和殿內兩旁靜立的是大周朝在京的文武百官,未睹皇居狀,安知天子尊,王家和頭一次感覺到什麼叫做帝王之家的威嚴。
三聲鞭響後晉元帝身穿黑色朝服頭戴玉制冕冠緩緩登上玉階,雍容肅穆的坐在了九龍金漆寶座上,太和殿內的眾人連忙俯身叩拜三呼萬歲,等晉元帝發話免禮后眾人魚貫而起,整個殿中只聽到衣服摩擦的聲音。
晉元帝親自持筆當場寫下殿試的題目,殿試只考策問,為了避免試題泄漏,每次殿試都是由晉元帝當場出題,這樣也增加了士子學識的真實性,當場出題能考核士子靈機應變的思維能力,在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眼前答題對貢生們的心性也是一種考驗,能在此種情況脫穎而出的人物才擔得起大周朝棟樑的身份。
在禮部尚書的唱和下王家和一行人完成贊拜行禮的禮節,後由晉元帝親信當眾頒發試題,王家和只見宣紙上龍飛鳳舞的寫着“何以安邦”四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霸道之氣盡顯其上。
何以安邦,看似寬泛容易答題,但實際上範圍太廣不宜抓住關鍵點,安邦即國家安定,大周朝在晉元帝的治理下雖有瑕疵但總體來說百姓安居樂業,吏治清明,並且鼓勵商貿農業,讓百姓富足安康,這樣看來已經達到了安邦的目的。
晉元帝既然出了這道題目,那麼肯定是對目前的狀況有所不滿,經過這幾年對晉元帝事迹的了解以及老師的教導,晉元帝是一個乾綱獨斷剛毅果斷的野心家,要說有什麼不滿,要不就是不滿對朝堂的掌握,要不就是覺得大周國土還不夠遼闊。
如今朝堂一半掌握在晉元帝的手中,一半由世家掌控,自晉元帝登基以來大肆提拔寒門出身的官員並啟用許多寒門出身的士子,力圖分化世家權力,如今形成了以張懷瑾為首的寒門派系和以董仲行為首的世家派系,兩個派系近幾年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晉元帝的權術手段可見一斑。
對於分化世家權力的法子王家和確實能說出一二,但他卻不能在這金鑾殿上以答題的形式寫出來,不然的話像他這樣毫無根基的寒門子弟分分鐘就能被那些老牌世家給滅了,說不定他的答卷都沒有呈到御前的機會,到時候淪為庶吉士哭都沒地方哭去,庶吉士如夫人,倖幸苦苦披荊斬棘的走到這裏,他可不願徒留遺憾。
大周朝疆土遼闊,但近幾年時常有蠻族進犯,東胡、通古斯等周邊小族也會時不時的打秋風,以晉元帝的性子估計也忍不了多久了。
話說回來,若不是一些老牌世家煽動那些冥頑不靈的書生說什麼要保持大國風範拖了晉元帝的後腿,早在定國公打退蠻族的時候就能殺到對方老巢去了,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世家權力沒有分化的原因。
這兩種答題思路瞬間被王家和否決掉了,不能寫世家與寒門的矛盾,也不能寫與蠻族開戰之類的話,那麼只有從農桑實業方面來寫了,與其劍走偏鋒不如給上官留下一個務實踏實的印象,等摸清官場的情況后再尋其他,王家和心思一定,也不願再耽擱時間立馬就提筆答題。
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讀卷官有八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圓、尖、點、直、叉五種記號,得畫圈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得圈最多的十份答卷進呈給皇帝審閱,再由皇帝決定一甲的人選。
晉元帝仔細的看着手中的十份答卷,得圈最多的在最上面,依次向下排列,晉元帝閱完十份答卷后發現得圈最多的前三名士子都是世家出身,而且這十份答卷中只有兩人出身寒門。
晉元帝輕聲嘆息,看得出來這十份答卷都十分優秀,但世家出身的士子佔據太多,若此次前三名仍然都是世家出身,估計會寒了寒門子弟的心。
但他也很無奈,世家子弟從小就在族學裏接受四書五經的教導,加上家族長輩的影響,對政事的眼界以及見識都遠非毫無背景的寒門子弟所能比擬的,這也就決定了世家子弟的文章更能脫穎而出。
有些時候他並不是不想多多提攜寒門士子,但寒門學子大多太過稚嫩天真,就像上次定國公攻打蠻族一事,只被有心之人挑撥幾句就頭腦發熱的諫言,氣的晉元帝心肝疼,如今寒門派系大多是先皇在世時的老臣,他們經過朝堂傾軋時事歷練已經成長為合格的大周朝臣,在這一點上世家出身的學子生來就有優勢,他們的成長速度並不是寒門子弟能比的。
晉元帝看着八位閱卷官,沉思了片刻說道,“這十份答卷確實文采非凡,狀元與榜眼的人選沒什麼問題,不過這探花的人選還是要考慮一番的。”
幾位閱卷官互相看看,李閣老上前一步躬身詢問,“微臣愚鈍,還請聖上為臣等解惑。”
晉元帝一臉理所當然的問道,“這人的名字太不吉利了,史裘同音死囚,點為探花實在不妥。”
八位閱卷官有一瞬間的無語,李閣老更是一臉被噎住的表情,他再次躬身問道,“聖上覺得探花之位該何人所得?”
晉元帝看似隨手拿過一張答卷,“這個叫王家和的就不錯,家和萬事興,將相和,國富強,家人和,業必興,寓意吉祥,點為探花再好不過了!”
李閣老回想這王家和的答卷,約莫是排在第五位的,而且字跡端正圓潤,文章見解新穎,點為探花也並無不妥之處,不過聖上避過世家出身的第四位士子,而選了寒門出身的王家和,也不知是真的隨意挑選還是有意為之。
李閣老心思百轉,與其他讀卷官一起說道,“皇上聖明,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