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先下手為強
而李世民方面,此時也在赤壁聚集了大軍,不同於前世的赤壁之戰,當時江東分為兩派,而且很明顯主降的一派呼聲更大,還需要諸葛亮遊說,才定下了赤壁之戰這段千古名戰。
這一世的江東,原本一眾老將軍都被囚禁,連孫氏滿門也失去了自由,李世民的話語就等於聖旨,沒有人敢於違抗。
所以這一次李世民同樣是有備而來,赤壁處大營連綿成一片,軍容肅殺,目測怎麼也有近十萬大軍。
而靠近長江的港口,樓船一字鋪開,連綿數十里,都快延伸到了江夏,船上操練兵馬的聲音震的兩岸不得安寧,一些早有察覺的百姓已經逃走了,而一些後知後覺的還整日躲在家裏,惶惶不可終日。
李王將令早就下達,原屬於荊州的戰艦樓船相繼趕來,就在烏林外面一字擺開,雖然樓船數量較少於江東,但艨艟戰艦卻多不勝數,由此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雄圖暫時還停留在固守長江以南,而劉表早就想要南下染指江東了。
不過對於李王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力求在這一戰大勝,奠定大華天威不可侵犯,早日一統江山。
並且李王更加希望能滅了李世民,不然女媧落在這個人手裏,難免不會危害天下百姓,動搖神州的根基。
李靖為統帥,蔡瑁等熟悉水戰的將軍作為副手,等進入了烏林,便可以操練大軍。
說起來李靖不僅是騎戰中的絕頂帥才,同時也是水戰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歷史上鮮有人能出奇右,而他同時也深受李王信任,所以這次作為統帥是當之無愧。
而曹操雖然還沒有跟來,但李王已經有了打算,不會讓他主持這場大規模水戰,鬼知道曹操是不是有毒,每次親自指揮,遇到水戰都會失利,而赤壁無疑是他最大的敗筆,李王不敢冒這個險,而是打算先留在軍中,商議對策。
各方所動,烏林的人口逃的逃散的散,原本有上萬人聚集的地方,此時只能依稀瞧見人影。
而李王來到這裏的時候並未直接入城,而是轉頭看向楊再興。
“你為先鋒,可有探查到烏林的情況是否屬實?”
楊再興壓低聲音說:“陛下所言着實匪夷所思,但未免確有其事,末將僅僅派了十餘人入城查探,聽回稟說,城內確實有不少土地是被翻動過,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末將便讓他們回來了。”
李王點了點頭不說話,反而陷入了沉思,章邯沒有必要騙自己,好不容易活出第二世,誰都不會傻了吧唧的去尋死吧,結合烏林泥土的異常,信中所言幾乎可以證實了。
這時候李靖抱拳說:“陛下故意拖住時日,這四月過去了,那批物事也到了此地,可以隨時使用。”
作為少數知情人之一,李靖全權施行了計劃,李王故意拖住大軍在麥城,就是怕被烏林的異人暴起進攻。
不過現在計劃徹底展開,別看烏林平靜如常,但它底部一丈處已經被掏空了,裏面堆砌了無數黑石,都是李王剛剛得到章邯密信時,下令首陽山押運的煤炭,這些煤炭經過提煉,更易點燃,持續性也大大增強,李王這是要再來一次煮青蛙啊。
為什麼不澆桐油后堆砌乾草來點燃,這樣的效果差不多,付出的也會更少?
想想桐油澆到泥土上,肯定會浸下去,那些活死人沒有痛覺不假,但也不是蠢貨啊,這桐油還是能分清楚的吧。
前文有說,這些活死人都被埋在地表三寸的地方,也就是十厘米以下,桐油肯定能蔓延下去,要是因此激起了他們的凶性,那才得不償失。
為求一擊必殺,絕了李世民這支人馬,李王是不惜一切代價,想想上次李元霸率領的三千活死人,就敢沖入曹操的三萬中軍大殺四方,可見其兇猛。
而且那一次三千對曹操三萬中軍,要不是李王及時率領猛將趕到,肯定就已經成了他的祭日了,但縱然是及時趕到,本軍人馬竟然也付出了兩萬將士的性命。
再回過頭來看這烏林中的三萬活死人,就算達不到10:1的比例,這三萬人殺十五萬人怎麼也妥妥的吧。
還好有章邯,不然李王會付出難以挽回的損失,甚至連十年辛苦打下的半壁神州,都將拱手讓人,可以說這三萬人就是關鍵。
李王凝神說:“好,明人下到地道中去,將各個關鍵點的煤炭都點燃,另外命人將準備好的乾草紮起來,在距離城牆二十步的地方環繞成圈,內外各佈置五層,不能讓敵軍有逃出來的機會。”
李靖抱拳應是,不多會兒就有兵馬推着木車路過,一捆捆乾草放在地上,其底部還有少數煤炭,這是為了燃燒的持久性,因為沒有人知道那地下的煤炭幾時會將極高的熱量傳遞道地面,所以只能持續燃燒,才能萬無一失。
李王深吸了一口氣,說:“命密道內的將士點火。”
話音一落,楊再興卻走一步上前,說:“陛下,有探馬來報,這烏林原有百姓一萬八千人,大戰的消息傳出去,各自逃散,但目前仍有不低於三千百姓在城內,貿然放火……會不會?”
“三千百姓啊,這可不是個小數字了,那就再等等吧。”
李王若無其事的轉身,直接離開了戰車,鑽進馬車中不見了蹤跡。
楊再興愣神道:“沒了?陛下是要先撤出這些人還是怎麼行事,也沒個旨意。”
突然一雙手按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拍,轉身才看到張布對自己搖頭,有心發問,但卻被他的眼神阻止。
張布沖李靖拱手道:“將軍,誰來下令?”
李靖眺望了一下烏林,手按在佩劍上,不發一言,但看得出他內心也是躁動不安的。
楊再興似有所感,朝後方一看,只見那些文臣武將個個面有土色,當然郭嘉等人除外,一臉的坦然。
而就在此時,王寅雙目冷毅,寒芒一閃,策馬就出了中軍。
“點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