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個選擇
第3章三個選擇
對於這樣的結果,吳三桂現在可以有三個選擇。
一、領兵繼續殺向北京,爭取奪回明朝皇帝後裔,然後以他的軍事才能,保住一方領土,然後手握重兵,權傾一時,達到個人政治的最高峰。這個選擇如果成功,對吳三桂來說是最好的,但是難度太大。吳三桂最大的特點是會做生意,所以他要掂量掂量首要的問題,他打得過李自成嗎?數量相差太多了。而且,滿清在關外虎視眈眈,他吳三桂腹背受敵,可能嗎?所以這一條的收益最大,但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是下策。
二、投降滿清。馬上開關,與滿清合兵攻打李自成。吳三桂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吳三桂雖然有點唯利是圖,沒有明顯的好處,他不會吃飽撐着干這個事情。所以這也不是好的計策。
三、投降李自成。明朝潰爛,吳三桂心知肚明,李自成實力強大。唯一要面臨的就是明朝遺老的責怪。但這個對吳三桂來說是最好的,面臨的心理壓力不大(大家都在忙着投降,也不差他一個),風險也比較小。只要李自成能夠重用自己,自己絕對可以憑能力得到榮華富貴。
李自成同樣對擁有很強戰鬥力的吳三桂所部是有一定顧慮的。因此,他特地讓吳三桂的老同事唐通寫信招降吳三桂。後來又派出了一撥與吳三桂關係極好的同僚去勸降,持檄“招三桂曰:爾來不失封侯之位”云云,並允諾他“父子封侯”。
唐通作為明降將,和吳三桂在遼東並肩作戰過,其他的在朝降將如大同總兵姜襄等人,也都和吳三桂曾經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這些人的話,對吳三桂來說是具有相當可信度的。而且這些兵力和能力遠在他之下的人,現在一轉身就是高官厚祿。
因此經過唐通等人的忽悠,在吳三桂看來,“新主禮賢”的大順政權,是“順應天命”的新朝
吳三桂手中握有4萬精兵,這是他最大的資本,自己只要帶着這四萬兵馬歸順,目前滿清虎視眈眈,以後必定能建功立業,當年國民黨的王耀武還曾經對部下說:“此不同於抗日,不必萌發輕生的念頭。現在大勢已去,到了事不可為的地步,希望大家各自珍重。”吳三桂同學是深得內戰精髓的。
不過長期的戎馬生涯和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殘酷的搏殺,吳三桂還是會在下決斷前去盡量多方收集情報。
於是吳三桂放慢行軍速度,緩慢向北京進軍,一路走,一路大貼告示安民:“本鎮率所部朝見新王(李自成),所過當秋毫無犯,士民不必驚恐。”。
鑒於李自成這時候比較有誠意,所以吳三桂這個時候也是以誠相待,在吳三桂的首肯下,李自成派唐通領8000大順兵至山海關,接替吳三桂守關。
事情相當順利,這個時候估計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都吃了定心丸。
事情太過順利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是電視劇,一般會搞點風波出來。事實上,歷史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編劇。
吳三桂在行軍路上,事情就轉了180度大彎。事情源於他在路上接到了幾封信。
這信怎麼有這麼大魔力,讓吳三桂的態度起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第一封信,家產被抄。
這時候吳三桂很不高興,當然除了這事,換你,你也不高興。但是吳三桂是見過大世面的,雖然很不高興但他在這個時候還是作出了符合邏輯的判斷。
他對下屬說,只要我到北京,就可以還回來。
可以說這個時候吳三桂還是比較信任李自成以及大順政權的,大軍入城,玉石不分,難免會有這些情況。只要他投誠大順朝,李自成是會把這些財產還給他的,甚至還有更多的賞賜。
第二封信,老子被抓。
這時候吳三桂的反應是笑曰:“是脅我耳,我至即釋,何患!”
現在李自成在京師一片混亂的情況下,為避免吳襄逃跑或其他什麼狀況,乾脆把他押起來做了人質,這確實可以理解為李自成對吳三桂很重視,惟恐他不降而進行的保障性措施,吳三桂判斷這是權術。
第三封信:愛妾被搶。
這個事情性質就很不一樣了,抓老子抄家產,李自成干這些事情的目的都可以解釋。但是搶自己的女人,這明顯不是有什麼目的了,這就是看不起他吳三桂。
吳三桂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吳三桂同學發現自己之前的判斷實在太過樂觀了。如果李自成重視自己絕對不可能縱容手下強搶他心愛的女人,畢竟在封建社會殺父奪妻都是頭等深仇大恨,李自成再昏庸也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嚴重性。
吳三桂在這個情況之下基本上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生意人最在乎的是利益,在利益基本上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當然投降李自成。
但是從北京傳來的消息看,北京的情況很不容樂觀,自己到了北京去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吳三桂現在不能確定。甚至可能被抓起來也不一定。吳三桂是現在唯一的選擇是,撤兵回山海關,給自己增加籌碼,可進可退,再多了解一些情況,如果李自成對自己是誠心誠意的,他必定會有所表示。自己的家人還在李自成手中,他還是希望皆大歡喜的。
這時候吳三桂做出了他的選擇,果斷撤兵,乘着唐通不了解情況,4萬對八千,一舉奪回山海關,藉機展示自己的實力。給李自成一點顏色瞧瞧,讓他重視自己。別以為我吳三桂就得非投降你李自成不可,這他媽也太欺負人了。
本文由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