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順治是怎麼登上皇位的
第9章順治是怎麼登上皇位的
可怕的皇太極死了之後,明朝得到了十分短暫的喘息機會。
據推測,皇太極可能死於腦溢血這樣的突然性疾病,所以生前對於皇位繼承人沒有留下任何指示。
權力是誘人的,這是個真理,滿清也不例外。
相比皇太極繼位的眾望所歸,皇太極死了之後的形勢有點複雜。
滿清的皇位原來是誰更能搶,誰更能打仗,誰就比較容易獲得皇位。
皇太極當初就是這樣被推選登上汗位的。
滿清初期的政治制度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簡而言之就是八大貝勒(八旗的旗主),和若干名議政大臣,他們一同議政,就重大的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形勢有點不一樣,由於皇太極當皇帝的時候,極力效仿漢族的制度,漢族那就是父死子繼,所以很多人傾向於立皇太極的兒子。
多爾袞就不幹了,努爾哈赤死的時候,雖然多爾袞很討努爾哈赤的喜歡,但是年齡太小,沒趕上,多爾袞大受刺激。皇太極繼位之後,他發憤圖強,屢立戰功。
對他比較有利的是一個方面是1636年的時候清廷仿明朝設六部,多爾袞掌管了吏部,掌握了人事大權。
在朝廷裏面搞人事一般都是最吃香的。
所以多爾袞的支持勢力也不小。
既然沒有統一的意見,就只能開會討論。
於是皇太極死了之後六天,就是八月十四,滿清貴族開始討論皇位繼承。
當時主要有七個人實力比較強大,其中有四大親王: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還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
三位郡王,資格不夠,首先淘汰。他們自己也沒有繼位的打算,阿達禮是代善的孫子,多鐸和阿濟格擁立多爾袞。
代善,皇太極時代他就因為作風問題退出了汗位爭奪,現在也沒有這個可能。
濟爾哈朗是皇太極的堂兄弟,不在考慮之列。
皇位主要是在多爾袞和豪格之間展開。
對於這個豪格,很有必要介紹一下。他是皇太極的長子,據史書描述他相貌不凡,英武豪俊,力大超群。他比多爾袞還要大三歲。
年紀大有個好處,滿清那時候是經常打仗的,所以豪格能跟着皇太極屢立戰功,其戰功不在多爾袞之下。
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都主張擁立豪格。
這裏頭有後世很有名氣的鰲拜,還有索尼等人。
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有一定的優勢。
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極,但是這個人是個老油條,由於他比較熟悉政治鬥爭這一套東西,所以他沒有明確的口頭擁護。
至於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這個人從皇太極死了之後,相當於族長,又掌握了正紅旗,他的孫子掌握了鑲紅旗,他的話是比較有分量的。
傾向性很明顯。傾向性比較明顯之後,人就容易驕傲,驕傲了之後就容易犯錯。
豪格忽視了多爾袞這次對皇位志在必得的意志,在討論的時候,在代善提出由豪格繼位的時候,豪格這時候自己覺得有兩黃旗,兩紅旗支持他,覺得很有把握,他就又故意謙辭了一下。他說福少德薄,非堪當任。
他的意思是我客氣一下,大家再一推我不就行了嘛。
多爾袞的支持集團可不跟你客氣,他們等的就是這個機會,多鐸立馬就說,既然你推辭,那就請睿親王多爾袞做皇帝。
多爾袞就聰明多了,他說這個事情要討論討論,但他並沒有推辭。畢竟現在支持多爾袞的只有兩白旗。支持豪格的有兩黃旗、正藍旗。兩紅旗和鑲藍旗又傾向於支持豪格。雖然自己掌握吏部,大臣支持自己的也不少,但多爾袞認為,論軍事實力,自己不佔上風。
多鐸有表示多爾袞要不當皇帝自己可以繼承皇統,大家沒人附和,沒辦法多鐸這時候又說:“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代善。”代善說我年紀老了,身體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推辭,這樣繼位的事情變成一個僵局了。
雙方一直互不相讓,宮廷內火藥味很濃,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朝廷內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捲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鬥爭旋渦里。
群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惟恐出現動亂。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拿出令宮廷內上下都能接受的第
這時候兩黃旗大臣的實權派人物,比如鰲拜等,佩劍上殿說:“我們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到了這一步,作為皇太極親掌的武裝力量,實力強大的兩黃旗已經公開反對自己,多爾袞認為形勢對他不太妙,勉強繼位必定面臨分裂的危險,多爾袞雖然很想當皇帝,但是面對這個情況,兩黃旗大臣已經部署兩黃旗的兵馬準備好武器,守衛着崇政殿。遏必隆等人又命令他的護軍,備好甲胄弓矢,護衛大清門。即使火拚,多爾袞也占不了便宜。
他必須選擇妥協。
兩黃旗的主張還是做了一點妥協的,皇太極有11個兒子,不一定要立豪格,但是一定要立皇太極的兒子。
這個時候,作為老油條,濟爾哈朗充分發揮他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優勢,在得到多爾袞的認可之後,立刻心領神會把新方案具體化為:由6歲的皇子福臨繼承皇位,挑選兩位親王攝政。
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後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在這個此次繼位風波中立下大功,他又是傾向豪格的人,於是由濟爾哈朗出任第一攝政,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看似複雜的局面最後以6歲的小皇帝福臨繼位而告終,很簡單的結果。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簡單的事情。
為什麼是福臨呢,論功勞,他一小屁孩肯定不如豪格。
論地位,庄妃的地位不如懿靖大貴妃娜木鐘,自然福臨的地位也比娜木鐘的兒子博果爾要低。
歷史還告訴我們,看似不合理的事情發生了,那麼一定存在一些不可高人的秘密。
對於這個方案,豪格肯定是最大的輸家,當勝利的天平向他傾斜的時候,他沒有做好君臨天下的準備,他沒有抓住歷史給他提供的偉大瞬間,痛失一次永不復返的歷史機遇。
豪格不僅沒能當上皇位,連攝政的權利都沒有。
但是豪格認為,新皇帝是自己的弟弟,自己還擁有兩黃旗和正藍旗的支持,軍事實力很強大。
顯然豪格是比較天真的,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
兩黃旗之所以支持他,是因為他是皇太極的兒子。現在有了更正統的繼承人,兩黃旗對他的支持還有多少就是由皇帝決定的了。更確切的說,是由皇帝背後的人決定的。
多爾袞成了這次事件的受益人,他掌握了實權,暫時可以操控滿清政府,他得到了短暫的好處。後來這個短暫的權利後來也帶來了巨大的禍端。當然他選擇這個方案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實際上,最實際的得益人永遠躲在幕後。
真正的得益人是福臨,或者說躲在他背後的那個庄妃。
庄妃,一個很不簡單的女人,這次的表現是極其完美的。以後歷史還會多次給庄妃表現的機會,這是第一次。
關於庄妃,由於戲說太多,這裏很有必要說一說這個人。
前幾年有個電視裏說多爾袞和庄妃青梅竹馬,後來皇太極搶了他的情人,多爾袞一直對庄妃懷有深厚的情誼,以致力推孝庄的兒子上台,還引出了太後下嫁之謎。
我以為,這個說法雖然很精彩,但純屬虛構,不會有雷同。
多爾袞和庄妃的確有不可告人的交情,但很可惜,這個交情,一點也不美,是政治聯盟。
庄妃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字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一個貴族的女兒。據說容貌秀美,聰明知禮。
她從一出生,就身負一個重大的使命:滿蒙聯姻。當時滿洲強大,蒙古必須要依附滿洲才能生存。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各種政治鬥爭,這點看來,她很早熟。並且很有心計。
她和多爾袞也不存在什麼初戀情人的說法。
據考證,她和多爾袞第一次見面可能是在她姑姑嫁給皇太極的婚禮上,這個時候多爾袞三歲,她兩歲。。。。。
她和多爾袞的第二次見面可能是在多爾袞的婚禮上,1624年孝庄的堂姐嫁給多爾袞,12歲的多爾袞正忙着娶老婆,估計沒有空管到這位11歲的布木布泰。
第三次見面可能是在她本人的婚禮上,1625年12歲的布木布泰嫁給了35歲的皇太極當側福晉。布木布泰沒空管多爾袞。
此後幾年,庄妃忙着生孩子,估計也沒空理會當時還只有十幾歲沒有多大戰功的多爾袞。1629,1632,1633,1638年庄妃生了三女一子,兒子就是1638年出生的福臨。
大凡皇帝出世,後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比如颳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福臨也不例外,說庄妃紅光繞身,盤旋像個龍的形狀。生之前,還做了了夢,夢到神仙把皇子抱在懷裏說:“此統一天下之主也。”
不管出生的時候場面有多大,這個時候還輪不到福臨說話,因為他還是個小屁孩。
多爾袞倒是開始在戰場上展露頭角,權利越來越大,屢立戰功。
布木布泰比較早熟,努爾哈赤死後,她剛剛嫁給皇太極一年,才13歲,她又目睹了皇太極是怎樣用盡心機,排除障礙,脫穎而出,繼承汗位。此後又見證了皇太極一步步排除政敵,從四大貝勒俱南面坐到唯我獨尊南面獨坐,積累了深厚的權術鬥爭經驗。
在多爾袞因戰功一步步高升的時候,庄妃注意到了這顆政治新星。
實際上在皇太極的後宮中,她的地位位居第五。排在她前面的有皇后(她的姑姑),宸妃(她姐姐)、貴妃(娜木鐘,生兒子博果爾)、淑妃。
庄妃和她的姑姑、姐姐都是蒙古科爾沁草原的貴族出生,她們是心照不宣的聯盟。另外兩個妃子則代表的是另外一股蒙古勢力。
鑒於娜木鐘的地位比庄妃要高,雖然在後宮中有她姑姑的支持,也就只能說打個平手。
為了保證她兒子的能夠有最大的利益,所以她必須在朝廷上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實權派。
歷史告訴我們,她找的這個人只可能是多爾袞。論權,論勢,論實力,多爾袞是最有實力的,如果她兒子要繼承皇位,至少多爾袞不能反對。即使多爾袞能繼承皇位,至少憑她的關係,她的兒子不會吃虧。
這個機會很快來了,據記載,多爾袞身體不太好,身子骨比較瘦,心肺功能都有點問題,在松錦大戰中,又因為過度勞累傷了元氣。
這個時候皇太極就讓庄妃去照顧多爾袞,據考證,庄妃的身體比較好,能吃苦,在宮中會照顧人。
所以同學們,關鍵時刻,身體健康很重要啊!
因緣際會,庄妃就得到了這個照顧多爾袞的機會。
庄妃與多爾袞,年紀差不多。多爾袞雖然是個病秧子,但是據記載,他比較好色,有六妻四妾,估計也比較會搞點風花雪月的段子,正好和庄妃一拍即合。
關於這一段,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比如照顧的時候,兩個人小手一不小心碰到了,平靜的心中起了什麼漣漪。半推半就什麼的。。。。
總之結果就是,皇太極本來也年紀比較大,在後宮中,又比較喜歡她姐姐。一來二去,多爾袞和庄妃建立了說不清的關係。
作為一個女人,她最大的武器是她自己。
在爭奪皇位的時候,雙方僵持不下,給了她最好的機會。她對皇位爭奪的形勢還是比較清楚的,兩黃旗是肯定擁立皇太極的兒子,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鑒於皇太極的兒子比較多,庄妃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抓鬮上。
這個時候她和多爾袞的關係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關於具體是怎麼暗箱操作的,史料上不會記載。
如果要問我,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但是我們可以作一個合理的推測。
首先多爾袞不會無緣無故的支持福臨,你要讓多爾袞支持,你必須要給多爾袞一點實在的好處。光是靠身體交易估計是不太行的,而且那個敏感時期估計也不太好乾這種事情。
從以後的事情發展來看,我認為,她和多爾袞之間應該是達成了某種協議,多爾袞如果可以支持福臨登上皇位,她可以給多爾袞乾坤獨斷的權利。她可以用自己的影響,把豪格排除在權力範圍之外。
最後,多爾袞也用實際行動對她表示了擁護。
在新君定下來之後的第二天,滿清貴族碩托和阿達禮還是對多爾袞抱有幻想。多爾袞大權在握不想多生事端,處死了擁立他的碩托和阿達禮。在多爾袞明確的態度和行動之下,滿清的政權迅速穩定了下來。
庄妃在福臨繼位和維護滿清貴族內部的團結之間,表現出了高超的權術,這是第一次。
應該說,庄妃是個很有忍耐力的人,平常的公關工作做得非常好,不露聲色。然後就是不輕舉妄動,等待合適的機會。
本文由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