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
眾人更是目瞪口呆,連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研製火藥的流雲小道,也不知道這玩意裝在竹筒里會有這麼大的威力。
李業詡也稍稍地和眾人講了火藥為何有如此威力,卻沒告訴能在軍隊中作為殺人利器使用,流雲等人聽了也似懂非懂。
李業詡從流雲房間內拿了一大罐火藥,壓實,密封好,叫李成小心地拿着,帶回府里。
原本是打算把流雲也帶走,孫思邈知道李業詡有這個意思,也沒反對意見。但李業詡想,現在把流雲帶走,沒有太好的安置地方,不如先讓他呆在道觀里,還有機會多試驗幾次。
火藥的事還沒告知李世民和李靖,李業詡本是想待研製成功了,再告知他們為好。依眼下大唐的生產力,還不是大舉開發火器的時候。
但如今得要把情況告訴李靖了,具體的事兒,讓李靖來安排處理。待練兵的事兒有暫時的結果,自己有可以支配的時間后,再花精力來研究火藥和炸藥。
但流雲這個人,還有幾位曾參與火藥研製的小道們,必須得派人保護起來,也可以說監看起來,無論如何這火藥的製作技術不能流傳出去。
吩咐流雲找個另外隱蔽的地方放置火藥,保管好。今天的事兒不要對旁人說,這火藥的事也不能讓不相干的人知道,更不能讓人知道配方。
也囑流雲繼續研製火藥,進一步加大硝石的用量,幾種物質的配方爭取做到最佳比例。
------------------------------
隊員們隱藏的園子整天大門緊閉,沒有人知道裏面還有這麼多人兒獃著,園子裏也沒有其他的閑雜人員,日常的一切事兒都是隊員們自己打理,各種物質上的供應都是非常充分。每天只有強度不太大的訓練,也沒太多的事兒,隊員們都有些不習慣了,這日子過的太安逸了。
平時也只有一位主官負責日常管理及訓練。年關快到了,家裏總有事兒要去操辦。李業詡本想讓蘇定芳和鄭仁泰多去陪陪家人,畢竟自己還無家室,且後世也是大多時間呆在軍營里,早已經習慣了單調簡單的生活。
只是出乎李業詡的意料,進了城,這事兒還挺多,自己每天都有事兒忙碌着,竟是沒有多少閑下來的時候,連鄭燕都沒空兒去找。
李業詡只得和鄭仁泰透露了李世民要他暫緩完婚的事。
鄭仁泰早已知道李業詡和鄭燕已經訂婚,並準備在年後完婚的事。雖然平日裏相處都還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但心底里對李業詡還是多了份親近。
如今聽到這消息,鄭仁泰心裏也有些吃驚,第一感覺也是李府要悔婚,但又覺得李業詡不會是如此一個人。待李業詡講了大概的事情經過,稍做思考,加上這段時間對李業詡的了解,也釋然。趁回府時與父母及妹妹透露這個消息的。鄭府家人頗感意外,但也沒有辦法。
李靖聽了李業詡關於火藥情況的彙報后,馬上派了幾個人到宗聖宮,扮作道士陪伴在流雲身邊。
李靖也和李業詡密議了一些事,要李業詡把上次和李世民討論開發南方及募兵制的事兒,再好好構思一下,並寫份東西出來。
李業詡愕然中有些不明所以,李靖也沒說明是何用處。
-----------------------------
這天李靖帶着李業詡到房玄齡府上拜訪。
李業詡這是第二次上房府,上次是上門求親來着,而這次李靖說是為了商議一件大事。
在房玄齡書房,兩位當朝的尚書左、右僕射客套了幾句,屏退所有下人,並關上所有門窗。
“賢侄,當日你和皇上議論了一番大力開發南方,特別是開發江南的話題,後來皇上也和我們幾位作了細談,”房玄齡先開口問李業詡,直接就說到正題,“賢侄此番論調可是非常人能及,實出很多人意料之外,我等今日還想聽你詳講…”
李業詡一愣,又是這個話題!
只覺得此事定不簡單,眼前兩位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大佬都過問起此事來,又是為何?難道…
“房伯父高看侄兒了,那冀兒也就說說心中不成熟的想法,也請祖父和房伯父指正…”當下也就把這幾天以來深思熟慮的一些想法都說出來…
“聽聞祖父言,今年風調雨順,全國糧食大豐收,各地糧倉都滿了,百姓家裏也都有充裕的存糧,斗米不過三四錢,此乃天大的好事。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猶以食為天,今天下富足,百姓安居樂業了,社會也就安定了。然而…”李業詡看着兩位盯着自己看的朝堂大佬,有些不自在,吞了口唾沫繼續說道,“若明年有天災,或者戰亂,能否再有今年的收成?如果收成不足,各地糧倉還能否充盈?各種物價是否還會如此便宜?不得而知…餓死一個人,幾天時間足矣,可是種莊稼卻需要幾個月或者半年、一年,才可有收成。若要保持糧食的穩定增產,必須改變目前靠天吃飯的局面,要有效增加可耕種的面積,並加大水利設施的建設,改進種植方式,引進高產物種…”
“關中地區有效耕地面積已經沒有更多擴增的餘地,且這些地方土地不夠肥沃,相對於南方,氣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長時間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許多田地是靠天吃飯,種植成本高,但產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氣候溫暖,土地異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各種作物。冀聽說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適合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種植的作物還是以粟、麥為主,生長周期長,產量低,必須推廣種植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的水稻,培育優良品種,並以稻麥複種。再把中原當前成熟的種植經驗在南方推廣,如此糧食產量定會穩定地增長…”
接着李業詡把他所知道後世江南那繁盛的景象生動地描述了出來,直把房玄齡和李靖都說的一愣一愣的。眼前的兩位當朝僕射都聚精會神地聽着,而房玄齡還不時地動筆記着什麼。
“江南如今有一定程度的開發,更南的嶺南很多地方還是蠻夷之地,交通不太方便,人口不多。若朝廷加大開發,經濟必然會發展起來,人口也會快速增長,再把道路修築起來,荒廢的土地有人耕種了,自然就不是蠻夷之地…”李業詡知道南方也多山,逢山築路倒是件難辦的事兒,更細的事情就不是他去操心的,自有各部官員及地方官吏去完成的,“這些具體的事兒,冀了解不是太多,所以不能說上太多詳情…”
“賢侄放心,我等早已責成戶部派人去南方詳查,並已有詳細的資料…賢侄若想過目,也可,我會帶你去查閱,只是資料數量巨大,需要花費一定時日,”房玄齡道。
此時六部中的民部因忌李世民諱改成戶部了。
“這乃機密事項,冀不方便看…”原來如此,自己真小看了這些當代名臣們,關乎朝廷大政的事項,他們可是做足了功課。
李業詡也懶得去看那些煩人的數據,即使朝廷要開發南方,細節上的東西也不需要他來操心。
一想到這,心中一動,難道,朝廷真的好開發南方了?
徒然間又想到另一件事。
“祖父,房伯父,冀曾聽人言,我們大唐之屬國林邑,種植一種水稻名曰占城稻,有高產、早熟、耐旱的特點,且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生長期極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啊…”兩位當朝僕射竟然都露出吃驚的表情,他們忙於朝政,天下事莫有不知道的,但這占城稻的事兒竟然未曾聽聞,李靖更是吃驚,李業詡竟然沒和他講這事。
李業詡當初在軍校中寫論文查資料時對這種古代種植範圍極廣的水稻隱隱有一些印象,好像記得是從宋朝時南方開始大範圍種植。如今隊中一名祖上在交州的隊員,無意中也曾講起過。偶然間靈感頓發,當下也講了出來,具體如何情況也不是太了解。
“冀兒,你可否是信口胡言,真有此事?”李靖有些不滿,李業詡竟沒和他交個底。
“賢侄,你說著,我想起來,是曾聽人言有此事,好像是林邑的使臣…年內曾有林邑使臣來獻火珠,還有人曾因其表辭不順而要求發兵討伐。只是當日以為只是大話,沒當一回事,待我派人細細詳查…你接著說。”
李業詡沒有上朝堂發表演說的資格,這兩位大佬正是想聽聽李業詡當日講了些什麼內容而得到李世民讚許,用以補充他們所提的議案,仔細斟酌后再向李世民提交。朝議時面對其他朝臣們的質詢,也多一些辯駁的理由。
“唔,賢侄講的有理,然,我等都是北方人,對南方的情況都不太了解,所以這些情況都忽視了…”房玄齡滿臉是讚賞的神色,“賢侄好像還意猶未盡,繼續講…”
“還有一點,即人口…如何使人口快速增長,也需要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社會安定了,百姓富裕了,人口才會快速增長。前朝末多年戰亂,人口銳減,雖經這些年休養生息,但如今我大唐人口不過三百多萬戶。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恢復總是有一個過程的,特別是人口的恢復增長,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百姓是國家的基礎,民富則國強,國強民更富;而國家富裕是軍隊實力的根本保證;人口增長了,兵源才能有保證;兵源有保證了,才能應付戰事,保衛國家;國家安全有保障了,百姓才能安心從事農業生產;糧食產量供應充足了,天下百姓也更心安,必定會更支持朝廷的政策,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
提到人口問題,李業詡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好像於理不太合,猶豫着不知要不要講…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中文網,手機訪問請上,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